论谐音修辞与汉民族语言文化的关系

2011-08-15 00:4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双关谐音汉语

李 霞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媒介,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1](208)

汉语与汉民族悠久的历史更是使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状态,从而使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谐音修辞也被打上了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的烙印。本文拟对谐音修辞与汉民族语言文化的关系方面做一些讨论。

一、谐音与修辞

(一)谐音修辞的概念

根据陈望道对修辞两大分野的划分,谐音修辞属于积极修辞的一类。“(积极修辞)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2](45)音同或音近的词就构成谐音,而谐音修辞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意识地利用汉语中音同、音近或音似的字或词造成意在言外、弦外之音的效果,实现含蓄幽默、化解尴尬、丰富语言表达等作用。谐音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中,在汉语中的运用也较为广泛和频繁。这一方面与汉语本身的语音特点有关,更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谐音的归属问题

关于谐音修辞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有较大的争论。在过去,很多学者都认为谐音只是依附在双关、仿拟、析字等辞格中,作为这些辞格的下属层级。例如,在双关这个辞格中,就分出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谐音双关只算双关这种辞格的一个下属层级。陈汝东先生在《当代汉语修辞学》[3]中也指出谐音只是一种语音手段,是通过语音的相似性来造成特殊的修辞效果。谐音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并非独立的修辞格的看法在过去较为普遍,并较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在大学本科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也只是将谐音放在一些其他的辞格中来介绍。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把谐音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辞格。尤其是现在随着谐音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更多的学者认为把谐音作为一个独立的修辞格是有必要的。虽然现在谐音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因谐音与很多的修辞格有交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附在其他的修辞格上的,因此笔者认为将谐音修辞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看待更合理一些,本文也将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讨论。

二、谐音修辞的类型

关于谐音修辞的类型,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很多不同的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按功能分类,可参照阮显忠先生的分类。阮显忠先生在《语法修辞论》[4]中提出了与谐音有关的13种不同的辞格,即:谐音双关;谐音正白;谐音析字;谐音仿拟;谐音拈连;谐音藏词;谐音用典;谐音对偶;谐音曲解;谐音转折;谐音断取;谐音避讳;实物谐音。

下面就对一些较常见的谐音类型做一些介绍:1.谐音借代

谐音借代即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一人名或事物名来代另一人或事物。

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赵太爷因此也骤然大阔,远过于他儿子初隽秀才的时候,所以目空一切,见了阿Q也就有些不放在眼里了。[5](399)

文中的“柿油党”其实是“自由党”,在绍兴话中,这两个词的音相近,所以未庄人就将“自由党”说成是“柿油党”。这一方面表现出了未庄人的愚昧无知,另一方面也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2.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运用一个语音同时关联两种不同的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这类谐音最为大家熟悉的例子是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字既与前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相照应,指天气的“晴”,同时又与前一联的“闻郎江上踏歌声”相照应,双关指人有“情”。

3.谐音飞白

谐音飞白即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明知其错却又故意仿效。

成渝从睡梦中醒来,当是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仔细辨认了一阵,发现是我,头摇得波浪鼓似地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银(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5](572)

文中的“银(人)”、“朽(守)”、“康(岗)”这几个字的出现是由小孩子的咬字不准确造成的,作者未直接用正确的字替换这几个“不准确”的字,是为了真实再现孩子的天真烂漫。

4.借音析字

析字即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推衍上去。借音析字是谐音析字中最常见的。借音析字,就是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方法。[5](551)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每到春节的时候,很多人家的饭桌上一定有一道菜是由鱼做主料的,有的甚至要专门用鲶鱼或鲢鱼,取“年年有余”或“连年有余”的意思。因“鱼”与“余”音相同,于是就用“鱼”来代替“余”,取其“有余”的意思,这就是借音析字。

5.谐音曲解

曲解即在特定的情景中,故意对词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加以歪曲的解释,使语言幽默诙谐,富有情趣。[5](579)而谐音曲解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特点来对语言材料加以曲解。

甲:周瑜在死的时候,仰天长叹,说了一句话。

乙:说什么?

甲: 说:“既生瑜而何生亮?”这就是说:季氏老太太生的周瑜,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乙:哎,不对,人家是说既然生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

甲:我就这么体会![5](580)

这段相声中的甲故意对“既生瑜而何生亮”进行曲解,达到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6.谐音断取

断取即引用词语,只截取其中一个或两个字的意义,置其余于不顾,这种修辞格叫断取。[5](585)而谐音断取的实现需要有两个思维过程:首先是借谐音联想出一个音同而字不同的字,即所谐本字;其次再断取所谐的字。如:

周杨氏还是有气无力地说:“大姐那边,我一天没说上十万八千回?阿泉也跟文雄说得差点儿没翻脸!陈家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素来不结交官府……”[5](586)

文中的“一退六二五”中的“退”谐“推”,而“一推六二五”中又只断取“一推”表达推卸、推脱的意思。

7.谐音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欢和使用。歇后语不仅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歇后语有前后两部分,如果把歇后语看作是谜语,那么前一部分就是谜面,而后一部分就是谜底。歇后语又有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种。而谐音歇后语是利用后一部分的音同或音近的关系造成一语双关,这种歇后语需要人们透过字面意义,到另一个同音词那里去寻求解释。[5](137)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梁山军师——无(吴)用

阴天出太阳——假情(晴)

飞机上挂口袋——装疯(风)

和尚住山洞——没事(寺)

(二)网络谐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已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由网络的普及而兴起的网络文化虽还不成熟,但也在逐渐的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文化心理。而在新兴的网络文化中,谐音占据了一个非常显著的位置,因此,相对于以上传统的谐音修辞,本文将网络谐音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类进行论述。

1.网络谐音产生的原因

(1)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不同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达到高效率的交流,在不能改变电脑的前提下,人们只能依靠改变网络用语来提高交流的效率。例如用发音相近的数字或字母来代替汉字,就能提高传输的效率,以达到提高交流效率的目的。

(2)受汉字输入法的限制,在很多时候,在打字时电脑首先反应出来的字不一定就是想要的那个,但为了提高效率,很多人会将错就错的使用错误的那个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有些错字就为网民所广泛认同并接受,有些甚至替代了原本正确的字而存在于网络语言中。

(3)网络是一个没有空间限制的广阔世界,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就单从国内这个范围来看,全国不同地区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语音方面。不同方言区的人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总会或多或少的使用到自己的方言,不同方言区的人们的语言互相融合,就产生出一些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谐音的。

(4)有些谐音是网民为故意追求诙谐幽默的效果广泛使用,而最后也被大家所认可的。

(5)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广泛流行于年轻人中间,很多较新的用语也能被他们快速接受。

11月,正值盐山分院开业一周年,医院启动“医疗精准扶贫、共建健康盐山”公益活动,其中包括为盐山县50岁以上群众进行免费体检,做好疾病早防、早诊、早治,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为盐山县养老院老人、低保户、五保户就医实行医保报销、保险理赔后,个人承担部分再减免50%的优惠政策,等等。

以上这些原因都为谐音在网络语言中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2.网络谐音的分类

(1)音近或音同的汉语谐音

汉语谐音就是利用音近或音同的特点,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这一类谐音很大一部分是由打字时采用的是电脑最先反应出的那个字或词所造成的,不论其对错。而有的一部分则是带有方言色彩的。例如“丰度”是指“风度”,“斑竹”是指“版主”,“霉女”是指“美女”。而把“非常”说成“灰常”则是由有的方言地区的人h、f不分造成的。

(2)字母谐音

这类谐音是利用某些字母在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中的发音与某些汉语词相近或相同,就用字母来代替汉语词出现。这种谐音能大大提高网上交流的效率,同时也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这类谐音中又可细化为三种:

第一种是用英文字母谐英语。例如,说“I服了U”表示“我服了你”,其中“U”这个英文字母就是谐英语中的单词“You”。

第三种是用汉语拼音字母谐汉语词。例如,“GG”表示“哥哥”,“MM”表示“妹妹”。

(3)数字谐音

这类谐音是利用某些数字的发音与一些汉语词的发音相似或相同而用数字来代替汉语词。数字谐音也以其快捷方便的特点而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例如,“8174”表示“不要气死”,“9494”表示“就是就是”,“886”表示“拜拜咯”,“520”表示“我爱你”,“555”表示“呜呜呜呜(哭声)”。

关于数字谐音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这类谐音中的数字与汉语词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例如“8”这个数字,在“8174”中表示“不”,而在“886”中却又表示“拜”。其次,网络数字谐音中的数字不像传统谐音修辞中的数字那样承载了文化意义,网络中的数字修辞只是单纯的借助其发音与某些汉语词相同或相近这一特点。例如“4”这个数字,在传统的谐音修辞中,它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是不吉利的,谐“死”或“逝”,然而在网络中,只是单纯的利用它的声音,在“9494”中,它的音与“是”相近,并不存在什么吉利或不吉利的区别。

三、谐音修辞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谐音作为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段,离不开汉民族文化这块沃土,而汉民族的文化也因为有了谐音修辞而更加地丰富多彩。下面就介绍一些民俗中的谐音:

(一)趋吉

趋吉的心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人们希望借助一些吉利的事物或口彩之类,来寄予美好的生活希望。

在古代,若有人参加科举考试,亲友们会以“糕粽”相赠,以此来祝福考生能一举高中。而关于科举考试还有另一个习俗:古代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时,大家就要相约,若其中有人能出仕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红笔题名在雁塔上,这叫做“朱笔题名”,因“朱”谐“猪”,而“题”谐“蹄”,因此就兴起了赠送考生煮熟的猪蹄的习俗,希望考生都能高中后“朱笔题名”,这一习俗在现在的有些地方仍然还能见到。而在人生的另一大事——婚庆中,也有很多的习俗与谐音有关。例如,结婚时,一定要在新婚夫妇的新床上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以谐“早生贵子”。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春节都有贴春联和年画的习俗。而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要故意把大红的“福”字倒着贴,以取“福到了”的口彩。现代社会兴起了很多新的谐音趋吉的现象,很常见的一种是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6、8、9等数字,任何与数字有关的情况下都希望自己的数字能是这几个,就因为这几个数字分别谐“顺”、“发”和“久”,追求这几个数字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二)避忌

禁忌文化是人类共同文化的一部分,尽管各种不同文化中禁忌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对事物禁忌本身这一点上看,人类的文化又是存在着共性的。这种共性显然来源于人们共同的趋利避害的心理状态。汉语中的避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归根结底反应的还是汉民族趋利避害心理。

在中国,结婚时送婚庆礼禁送伞,因为“伞”与“散”音相近,在结婚时送伞就有预示夫妻将来会散的嫌疑,因此不吉利,需要避忌。而在结婚的时候,新娘进门后禁吃瓜类食物,只因“瓜”与“寡”因相近,新娘上门后吃了瓜将来就有可能做寡妇,不吉利。婚后,夫妻也不能分吃一个梨子,因为“梨”谐“离”,二人分吃一个梨子,将来就可能会分离。名讳避讳在中国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古代。据载,秦始皇时期,因秦始皇名嬴政,民间历法中的正月的“正”与其名“政”相谐,因此就改正月为“端月”。而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时候,改“元宵”为“汤圆”,只因“元宵”谐“袁消”,有袁世凯会消灭之意。与现在人们因求吉而追求6、8、9等数字相对,很多人都很不喜欢4这个数字,只因为4谐“死”或“逝”,都是不吉利的,因此很多人对此都是避之唯恐不及。

(三)含蓄

不同于西方的直白奔放,中国人比较含蓄委婉,在表达感情方面是更是如此,而谐音就为委婉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如:

理丝如残机,何悟不成匹。

[晋]吴声《子夜歌》

在诗中,“丝”谐“思”,用现实中的物品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而又用量词“匹”表达“匹配”的意思,也是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四)调侃自嘲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杯具”就是对“悲剧”的谐音。自从有人开始使用“杯具”这一说法,网络上迅速衍生出大量的相关表达。“人人都是杯具,只有把不开心的倒出去,开心的才能装进来”,“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也有人以“杯具”为灵感,造出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等衍生词。“杯具”的适用范围很广,当网友们发现无论是恋爱受挫、心情郁闷还是事业不顺利,凡是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都可用“杯具”一词来形容。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杯具”的流行是消极情绪的泛滥,其实不然。很多网友在用“杯具”来形容自己时,其字里行间不过是在表达一种自嘲的态度,而有年轻人甚至以“就算要做杯具,也要做官窑上品青花瓷杯具”,表达出了积极向上的情绪。其实,无论是无奈地戏谑自己的人生只是个“杯具”的人,还是发誓要做“青花瓷杯具”的人,心中都怀着一份期待:“杯具会有的,洗具也会有的”。

四、谐音修辞的意义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谐音修辞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但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谐音修辞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是取决于使用它的人,运用得恰当,就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反之,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能正确恰当的使用谐音修辞,首先能丰富文学语言,使文学作品语言更加的丰富;其次,恰当的使用谐音修辞可以化解一些交际中的尴尬,使交际活动更加的顺畅而有效;再次,正确使用谐音修辞还能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最后,谐音修辞也能满足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然而,如果不恰当的使用谐音修辞,一方面有损社会文明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对一些对中国语言文化不太了解的人形成误导。现在的广告用语中盛行谐音修辞,有些用得很恰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有些却是刻意附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则广告:——“泡了吗?”——“泡啦!”——“漂了吗?”——“漂了!”——“一次浸泡,二次漂清,泡泡漂漂晾起来!”广告当中的“泡”和“漂”当然应该指的是洗衣服时的“泡”和“漂”,但因其谐音的关系,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难登大雅之堂。而另外一些广告中会对中国传统的熟语成语中的某些字进行替换,诸如“用‘新’良苦”、随心所‘浴’”、“‘醉’有风度”,等等,对于一些文化素质不是特别高的人,或是一些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一些误导。

[1]李静.民族心理学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3]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阮显忠.语法修辞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5]成伟均.修辞通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双关谐音汉语
学汉语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勇闯长龙阵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谐音词里的民俗》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谐音词的规则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