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2011-08-15 00:50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专业化院校

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金本能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当前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明确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标准。在总体上,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为此,要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高职院校要为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搭建发展平台,职业指导教师要努力养成专业自觉,构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

国内外实践表明,有效的高校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本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高校职业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另一方面,高校职业指导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匹配质量,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有利于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于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说,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宗旨,职业指导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当前职业指导尚未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其中如何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提高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标准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和研究课题,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894年,美国加州工艺学校就开始有人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1911年,美国哈佛大学在大学生中开设了就业指导课。[1]在我国,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断凸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 [2002]18号)中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特别是加强相关机构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和日常性工作来抓,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高校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文件提出:“高校必须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办公条件、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近期,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因此,实现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明确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标准。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从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教师专业化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在1986年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霍姆斯协会发表《明天的教师》,这两个报告同时提出了以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目前,教师专业化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也推动着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教师专业化。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2]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过程。可见,教师专业化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提高,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来说,其专业化过程也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从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其特殊性,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更高和更为全面的素质。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了解和把握高职生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生就业的特点,能够因材施教。

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是指在高职院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习得职业指导等的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职业指导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所谓教师专业标准,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方面应达到的专业要求和水准。在某种意义上,教师专业标准是选拔教师的依据,是培训教师的指南,是评价教师的尺度,是引领教师自身发展的导向,还是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依据。美国在推行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于1987年成立全国教师标准委员会,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许多州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教师标准。美国加州在1997年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由六类相关联的教学活动组成:1、鼓励并帮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2、为学生学习营造并保持有效的环境;3、围绕学生学习去理解并组织学科(知识)内容;4、为全体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学习活动;5、评估学生学习效果;6、发展成为一名专业教育工作者。[3]目前,国际上任何一种专业的确立,一般都有五大标准:有本领域的专门理论知识;要通过较长时期的职业训练以形成专业技能;在本行业要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有本行业部门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成员愿意自觉遵守;要终身学习。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占高校在校生的大多数,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事关重大。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是做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要保证,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将为其专业化指明方向。根据教师专业化标准,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标准应具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专业的知识结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来说,不仅要能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及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职生的发展特点,掌握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关注社会和政策形势,具备一定的政策知识。相对而言,理论知识是进行职业指导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只有在熟悉职业发展与规划理论、教育教学理论、高职学生心理和行为发展理论、社会关系理论等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对于政策知识的掌握是职业指导教师区别于其他类型学科教师的重要方面,职业指导教师只有养成较强的政策领悟力,善于分析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熟悉有关就业的政策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高职学生成功就业。

第二、具有专业的业务技能。资格证书的取得是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岗位依据,为了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要取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当然,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包括就业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能力、职业信息的收集与筛选能力、职业咨询与指导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能够较为准确地预估人力资源市场对高职生的需求情况。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政策领悟能力,能够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和善于处理信息,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第三、养成专业的情感态度。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除了必须具备专门知识和特殊的才能以外,还必须具有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的思想信念与道德品质,是教师基于自我期许而表现出来的充分信念、高度热情和不想追求的风范与活力。理想的 “教师专业精神”应包括:服务性、专门性、长期性、有革新创新精神和自律性。[4]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努力养成乐观、积极向上、友善开朗的品格,平等对待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待人宽容,用积极的姿态和良好的意愿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现状,2010年10月-12月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芜湖市、宿州市的11所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与研究。在总体上,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具体表现为:

1、职业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现有人员缺乏专

业培训

职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是当前安徽很多高职院校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不少高职院校还没有一个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兼任。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对职业指导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有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至今都未进行系统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另外,职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是导致职业指导工作效果不太理想重要原因。根据L·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专业的教师应具有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以及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其中学科教学知识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名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而言,要求他们不仅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所指导的高职学生专业背景和就业方向,更要熟练地掌握职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科教学知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几乎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有的只是在接受辅导员工作培训的时候学习了部分与职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知识。尽管每年教育部高职高专培训基地开设了职业指导教师的专门培训,但所调查的学校多数对此没有太多关注,接受过此类培训的教师也相对较少。

2、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践经验欠缺是当前制约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工作,很少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也无法到企业进行现场锻炼,缺乏求职经验和现场工作经验,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很多时候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5]在高职院校,要做好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首先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实践性和很强的时效性,教师不能用一个思维模式、一种眼光来看待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和趋势的把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否则就会误导学生。所以,职业指导教师一方面要熟练掌握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用人单位,深入毕业生,认真调查研究,善于把握经验和规律,及时准确地向毕业生、高校人才培养部门提供指导性信息,给学校将来的专业调整、制定招生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3、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态度需要进一步强化

有效的职业指导有助于高职学生成功就业和未来取得职业发展的成功,而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关键在于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态度。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更主要的问题是,一些职业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情感缺失,工作缺乏责任心,缺少积极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尽管有的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但工作的形式相对单一,更多的是以开设职业指导课或讲座,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而且讲座时间不固定,场数比较少,时间也比较短,讲座内容过于形式化,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学生对个别咨询、职业信息网、职业心理测评都有强烈需要,希望得到职业指导教师积极耐心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要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的趋势,积极搜集有效的职业信息,尽心尽力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路径

1、高职院校要为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搭建发展平台

专业化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在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要建立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专业态度,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6]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问题,积极构建促进专业化的社会支持体系,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各有关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推动各级部门和高职院校加大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力度,特别是要做好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要全面落实好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指导专门机构,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构建职业指导教师的教育培养机制和体系,比如每年教育厅组织安排对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轮训。还可以采用聘请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直接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先掌握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然后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指导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教师应该努力参加各方面的职业指导培训,并考取相应的职业指导岗位资格证书。

职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一条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指导教师的新模式,通过定期安排职业指导教师赴企业实践,培养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良好的信息意识,让职业指导教师成为高职学生与企业的桥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职业指导教师要努力养成专业自觉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认识自我”的命题,在古希腊的德尔法神庙中,赫然写着“认识你自己”几个大字。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启蒙者,如何看待职业自我是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师的职业自我是教师对职业自我的认识、感受与设计,具体包括:职业自我认识、职业自我感受、职业自我设计。[7]教师的职业自我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也强调要 “提升教师发展的自觉”,指出:“其目的不只是停留在造就一批优秀的教师,而是为了使每个教师都意识到,自己能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主人,只要努力实现自我更新,就能胜任当代教师的职责,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和欢乐。”[8]教师发展的路径是因人而异的,但又有共性的规律可循,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变化历程来看,教师发展的路径大体表现为:从自在走向自为,从自为走向自觉。所谓“自觉”,指教师教育在职业生涯和教育生活中不断改革探索的主动构建状态。[9]学者曹长德认为:“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专业性的清晰体认,明确教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形成坚定的教师专业信念和崇高的专业理想,主动维护教师专业的声誉。没有教师的专业自觉就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10]教师专业自觉必须经过专业认同,形成专业意识,但不能只停留在这个低级的层面上,真正的专业自觉是以树立专业理想、形成了专业信念和专业情操为标志的。

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来说,其专业化同样是以形成专业自觉为前提的。为此,高职院校在为职业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真正确立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地位,坚守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地位,绝不能因为部分教师水平低或其开设的课程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而减低教师主体的专业地位。其次,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还要维护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声誉。因为,职业指导教师的劳动也是非常复杂的劳动,需要艰辛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的工作,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声誉也是毋庸置疑的。再次,帮助职业指导教师取得专业自信是当前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最为重要的工作。当前广大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自信还不强,正需要有一个确认的过程。高职院校不仅要在体制上支持职业指导教师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让教师在改革中成就自我,在工作中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在专业上建立自信,做到理直气壮。

3、构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机制

按照教育部要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各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得少于38学时。这是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的硬性规定,但对于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为保证职业指导教师的发展和专业地位,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制定职业指导教师工作规范和专业标准,建立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这也将是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和法制化的体现,其根本宗旨和目的就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坚守教育专业的立场,保障和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致因师资来源多元化而随意改变师资水准要求。在促进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还要保证职业指导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因为 “教师教育工作本身必须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它应该有专业性的机构和人员,有专门化的培训模式和课程计划,也有专业化的评估标准,等等。只有教师教育工作本身的专业化,才能够保证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11]

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对于职业指导教师的发展同样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职业指导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与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自我反思正是一种适合职业指导教师自身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发展途径。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复杂性,自我反思作为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值得职业指导教师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好好地加以利用。

[1]李萍.中外就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江苏高教,2002,(5):10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3]李方、钟祖荣.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教师专业化国际研究译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9.

[4]袁锐锷.教师专业化与高素质教师:经验、理论与改革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59.

[5]李玲.高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现状与对策[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0.

[6]金本能、强晓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35.

[7]徐斌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9.

[8]叶澜.改善教师发展生存环境提升教师发展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7-9-15(3).

[9]王枬.教师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

[10]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A].“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文集[C].2010:123.

[11]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4-009-05

2011-11-05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0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CB10018)最终研究成果。

金本能(1976-),男,安徽繁昌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专业化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