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

2011-08-15 00:46贵阳中医学院王盈盈
财会通讯 2011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财会课程体系

贵阳中医学院 王盈盈

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

贵阳中医学院 王盈盈

近年来高等学校在办学中积极把握机遇,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而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历来是高校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我院的管理类专业财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不足之处,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探讨。

一、高校财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就业需要 我院开设的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但长期以来专业必修课中只开设《基础会计学》这1门财会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仅能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业务操作,这样的财会课程设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财经知识结构单一,对工作的适应性较差。从该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大多从事药品营销等工作,很少能够从事财会工作,学生就业面狭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院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财会课程单一,使得学生的财经知识没有能够形成体系,导致学生很难取得会计工作任职资格的会计资格证等,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课程内容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和中医药等方面知识,熟练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根据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是要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初级财务会计,只是学生学习后续财经课程的基础,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较难对会计信息做出全面分析,难以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只开设一门财经课程,从教学内容方面不符合我院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完全有必要对我院财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财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重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训练学生成为高级管理人才,但学生毕业后会受到从业经验不足和社会就业环境的诸多限制,较难在短期内成长为高级管理人才。因此,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具备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应有的素质,与此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应为高素质应用型或复合型管理人员。我院2009年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重新调整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以上思路,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修订。

(二)构建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财会课程体系 构建管理类专业财经课程体系应按照会计的功能、会计信息运行的规律和经济业务的流程来设计课程。当代会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健全,相互之间共生互动,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衍生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分支。因此,现代会计的功能,不仅是会计核算功能,更具备管理服务的职能,应为企业内外的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和完整的财务信息。核算、管理和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会计核算是基础,管理是核心,服务是目的。在财经课程体系中,要突出会计信息的使用和监督,管理职能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各门课程始终,并体现我国的会计目标。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财会专业的必修课大多设置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等课程,尤其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作为财会、管理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有利于学生进行营运资金的决策,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以及企业应采取的信用政策和确定企业的存货水平等。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基础会计学》是财会类课程的入门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具备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因此,为架构完整的财经知识体系,必须增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应知识。为此,我院重新修订了培养方案,根据中医药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点,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并已连续开设两个学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要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因此,财经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来安排。

由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只是初级财务会计,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财经知识体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因此,必须增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应知识。目前高校会计等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交叉重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会计课程预测分析中资金需要量预测与财务管理课程筹资管理中的资金需要量预测有重复;(2)管理会计课程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与财务管理的相同内容有重复;(3)管理会计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与财务管理课程内项目投资管理的教学内容有重复;(4)管理会计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与财务管理课程营运资金管理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重复;(5)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的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的主要教学内容重复;(6)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相关内容重复。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建议,但均未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架构上来。

由于考虑到我院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财会课程的时间有限,我院根据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架构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框架。

(1)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体系:侧重于会计核算,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是以会计循环为主线,重点讲授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过程会计核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职能、会计恒等式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复式记账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的初步操作技能,为后续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财务管理课程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在考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投放、筹集、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架。可将教学内容界定为财务管理基础、投资管理决策、筹资管理决策、收益分配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和其他财务管理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与计划、资金时间价值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经济管理决策服务,具有成为高素质管理人员所必须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3)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经营决策为核心内容,以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来架构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可将教学内容分为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与决策、管理会计的规划和控制、业绩考核等五个模块。

(四)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要适应现代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会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我院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教学中,还采用案例教学、课堂报告、小组专题讨论、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财会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这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院采取多种方式主动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除了利用学院现有条件建立和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外,还联系多家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要求部分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同时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1]刘亚莉、胡志颖:《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7期。

[2]勾德明:《浅谈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编辑 熊年春)

[本文系2008年贵州省“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编号:08JG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会计学财会课程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