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企业的角度

2011-08-15 00:52许庆明王立霞
关键词: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许庆明,王立霞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浅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企业的角度

许庆明,王立霞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形势下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道路。特色优势产业凭借其地域性、优势性、市场适应性及规模性的特点,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特色优势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政府应从针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以及在产业集群中的不同地位,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特色优势企业的发展,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经济;特色优势企业

一、引言

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代表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首先这是对过去我国个别地区不顾地区条件盲目、重复建设的发展实践的一种反思;其次,从区域自身条件和环境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后发优势的实现;再次,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竞争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是一种视野更为广阔、长远的区域发展道路。因此,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许多学者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研究,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区域分工以及区域专业化为分析起点,对特色优势产业的含义、特点、选取原则等进行了研究。但从总体看,国内对特色优势产业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关于特色优势产业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实证性的研究,且偏重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选择的研究,而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进行理论性的分析。首先,探寻特色优势产业的定义,并试图与主导产业的含义相比较和结合;其次,寻求政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可行性途径。区别于以往的对策措施,本文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促进政策,通过特色优势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产业的进步。

二、理解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应从两个方面理解,即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就特色产业而言,是根植于区域的自身条件,立足于资源禀赋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产业,是本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历史决定性和地区决定性的产业。这意味着特色产业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目的,而是一种发展的途径。优势产业是在地方经济中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地方经济产生一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从中可以看出,特色产业反应的是区域独特的资源、工艺流程、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等,而优势产业反应的是市场竞争中的规模和优势。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特色优势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产品、技术等区位优势,面向市场而形成的,具有规模优势和效益,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的产业或行业。

可以从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主导产业常常被认定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它最基本的特征是能有效地吸收新技术革命成果,具有高技术进步率和增长率,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增长,是对国民经济起主要作用的带头部门。”①特色优势产业不一定都成长为区域的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必须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某一地区特别是后发地区培育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必然形成几个主导产业,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就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意义来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地避免产业同构,提高区域整体的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市场,实现规模扩张;可以有效地发挥区域的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总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及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国内许多区域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时,必须注重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飞跃。

三、政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途径——发展特色优势企业的角度

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企业、市场和政府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其中,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市场规律是发展产业的客观依据,政府则主要承担监管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我国目前体制和发展形势下,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在充分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始终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实现区域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有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特色向优势的转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下文主要就政府各项针对特色优势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的措施展开论述。

(一)兴办和引导龙头企业、优势企业,是发展优势产业的关键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企业的带动和领头作用。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凭借其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自己的各种优势,可以有效地创立具有影响力的地区品牌,从而引导中小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产品质量、价格和市场的主动权。因此,“要围绕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建基础、创特色、扬优势、打品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作用。通过龙头企业、规模企业把小而散的作坊企业、千家万户的加工点链接起来,把一些分散的单户加工点组建成联户经济实体,发挥龙头拉动、大户带动效应。引导众多的中小企业跳出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生产专业化、配套协作化、营销集约化的格局发展。”②总之,要实现整个区域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的先锋作用和带动作用。

1.政府可以积极引导资本向一些技术较先进、加工档次较高、经营机制较好、市场开拓力强、对区域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市场始终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载体,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才有可能把比较优势转化为而产业优势。而已有的大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经过市场筛选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因此,引导资本向这些企业流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于其发展壮大,发挥区域产业带动作用,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本地和外地的资本,并通过多种渠道的灵活的融资方式,引导资本的向特色优势产业中龙头企业流动,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针对龙头企业在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围绕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企业改革,提高大企业的生产率,尽快培养和壮大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大型企业组织。具体来说,对于产业内部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租赁等资产重组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向组建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③同时,针对龙头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改进的基本导向。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先进的企业运营形式供企业参考,由企业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运营形式。

3.政府对于信誉较好的大企业可以适当给予经济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由财政出资给予特色优势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符合规定的一些税收予以减免,为企业的发展减轻负担。在信贷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和额度等,支持其发展。通过向特色优势企业的贷款倾斜,逐步把贷款运用到高产、优质、高效的龙头企业上来。总之,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实现龙头企业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壮大,为整个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特色产业的快速膨胀创造条件。

(四)创新对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通过制定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政府应该“以创新制度环境和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区域内的科技资源和特定的市场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为整个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创新的动力,提高特色产业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走出低成本竞争的陷阱,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等位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同时,应积极促成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及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网络的形成,形成有效地学习机制,促进知识传播和扩散,实现创新要素和创新网络的协同活动。”④

(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处理好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步骤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仅要抓大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样不可忽视。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培育充足的基础和后备力量。同时,要加强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大企业规模大,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集中,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中小企业则要更专、更多,围绕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交流,共同形成特色优势产业的良性产业组织模式和高效的生产能力。”⑤因此,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同时要把握好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政府应着重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

1.针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竞争力较弱的情况,政府应该制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和竞争秩序政策,反对垄断、过度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产业集群,因此,处理好大中小企业的关系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不同规模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避免盲目发展大企业,只重规模不重质量的发展模式;其次,政府对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要把握一定的度,要注重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营造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秩序,形成专业化的协作生产体系;再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区域专业市场,实现特色优势产业与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政府要围绕特色产业兴办市场,注重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实现良好市场环境下的大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在优化投资环境和完善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政府可以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效率等方面努力。在完善融资方面,政府可以积极推进在投资主体、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例如,除了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外还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企业、个人、团体等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投入到特色优势产业中;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出多种可行的创新性方式,改变以往投资方式特别是政府投资方式单一的局面。通过这些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环境保障。

3.政府应适时制定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势头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通过支持项目建设、给予税收优惠、放宽土地使用政策等措施促进特色企业的发展。就税收政策来说,在特色优势企业还很脆弱时,应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加以扶持,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政府可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符合地方优惠条件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新进入的产业实施恰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促进特色优势行业中企业的进入和成长。如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税收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对符合自治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减免15%的企业所得税,对已征收的特色产业所得税还应拿出不低于15%的部分用于返还企业。这些措施增强了企业的积极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特殊的区域发展背景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意义尤为重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于区域特色,以优势为发展目的,以市场规律为客观准则,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避免产业趋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挥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要实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顺利发展,政府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律和发挥企业这一经济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政策促进区域特色企业的合理发展,以实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健康成长。

注释:

①⑤唐浩,蒋永穆,贺刚,等:《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2页,第193页。

②汪磊:《浅谈浙江区域特色经济》,新西部,2008年第8期。

③张学忙:《发展龙头企业:政府该做什么》,农民日报,2004年11月20日,第003版。

④陈柳钦:《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公共经济研究版。

[1]张学忙.发展龙头企业:政府该做什么[J].农民日报,2004-11-20.

[2]唐浩,蒋永穆,贺刚,等.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2008.31-32,193.

[3]周丽永.地区特色产业的评价与选择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3.6.

[4]陈柳钦.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1).

[5]胥留德.论特色产业[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9,3(2).

[6]唐江成,蒋国政.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的调查[J].金融经济,2008,(1).

[7]郑海平,等.沪甬经济合作与宁波区域工业特色产业发展[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0.

[8]蔡欣然.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经贸,29.

[9]张翔.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应走特色经济之路[J].求实(改革与发展版),2000.10.

[10]汪磊.浅谈浙江区域特色经济[J].新西部,2008,(8).

[11]张东旭.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要素分析[J].理论前沿,2002,(8).

[12]孟庆红.区域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基于区域优势的理论分析与政策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3,(9).

[13]宋东发.石家庄市特色产业情况及今后发展的措施[J].探索与求实,2002,(2).

[14]宁夏统计局课题组.宁夏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培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1,(5).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