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产业职业导向的动画专业课程研究

2011-08-15 00:52顾琛
关键词:动画课程体系专业

顾琛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基于创意产业职业导向的动画专业课程研究

顾琛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中国动画业的大力发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广泛关注与投入。于是,在此基础上也催生出一大批动画教育的扩张。但最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各校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我国动画教育的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难以统一,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动画系列教材,这种情况阻碍了新世纪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和动画艺术的振兴。基于创意产业职业导向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探讨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结构模式以及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具有创意产业职业导向特色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证和动画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现零距离就业。

创意产业;动画;课程

动画是一种文化,它集中了美术、设计、服装、电脑技术、美学、文学、电影学等最为广泛的要素,是最具有多学科和互融性的学科综合体。目前,世界各国的动画产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动画产品已经成为了一个囊括美术、设计、影视、广告、营销、玩具等的一个大的创意产业群,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动画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从文化意义上去考虑动画形象的品牌化、动画作品出品的连续性与延伸性、动画产品的制作、动画专业的开发和动画大师的出现,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掌握单纯的造型技能或电脑软件,目前国内动画产业急需本土化的动画设计和动画经营管理人才,中国的动画产业正在呼唤着培养一批既有较强动画制作技术,又具有较深理论素养,集设计、创作、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创意型人才。基于创意产业的职业要求,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意动画人才迫在眉睫。制定适应学生走向社会的“动画专业”的课程及相关计划,将成为指导教师授课及动画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

动画专业设置取向目前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少数院校外,国内高校动画专业开设的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重技术培养而轻视学生全面文化艺术修养的倾向,专业课程基本上都定位在各类软件及动画制作技术的操作实践上。动画专业逐渐发展成了纯粹技术应用型的专业,工匠型人才大量涌现,原创和后期制作型人才缺乏又成为国内动画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动画熟练技工是动画产业发达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是建立在经营和创作都成熟了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营与创作还很薄弱,即使有成熟的生产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动画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关于专业开设大都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具有创意产业职业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学合理地建设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应用性:以培养高等级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计划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和现实需要联系紧密。

(二)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课程设置应以现实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同时应看到发展速度惊人的动画业不断出现的新的动画领域等。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新形势。

(三)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加强影视动画基础课程,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突出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发展后劲,毕业后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四)模块化: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为几个主要模块的课程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利于学校课程开放,可及时删减陈旧重复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研成果,调整课程重心,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

二、课程体系结构及具体课程设置研究

美国的一位动画艺术家Preston Blair在他的著作《Cartoon Animation》中说:“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些综合的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要成为移民动画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并且懂得剧作结构和视听语言元素。动画学科的本质及课程体系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本科动画专业的课程教育,为着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高动画制作技术、较强绘画造型能力,又能独立进行动画创作、具有较高动画文化素养。我们对本科动画专业课程设计了57门,其中: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共11门,专业必修课24门,专业选修课19门,实践与实验课程3门。我们设计课程的思路是:

(一)确定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搭建。动画的定义应该是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具有技术和艺术双重性质的手段。正如动画艺术家Preston Blair所说:“动画是艺术同时也是技术,它是一种方法,其中包含了漫画家、插图画家、画家、剧作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导演等艺术家的综合技能,这些综合的技能构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家——动画家。”要成为一名动画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同时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艺术知识,并且懂得剧作结构和视听语言元素。我们在教学中改变学生依赖电脑的一种误区,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基础教学,我们根据上述思路,开设了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背景设计、原画设计等11门课程,我们认为,造型艺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造型能力和现代造型观念的重要手段,它也是关系到中国动画是否有自己面貌、风格和流派的重要因素。开设动画专业的侧重点不在于教会学生某种技艺,而是培养学生如何用影视的语言元素来思考动画创作,培养学生影视编导的能力,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如何结合的重要课程。同时懂得剧作结构也是动画创作的必备知识。教导学生了解掌握动画片从创意到制作、再到后期编辑的全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学科和技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系统思考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动画片的制作必须依靠团队的合作方式完成。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有侧重完成一部动画片所具有的课程知识,技能要素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然后各自分工共同负责完成一部动画片的制作。这种课程设计的思路不仅有效体现了对个人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在整个动画专业课程设计上,我们不仅设计有《二维动画制作技法》、《维动画制作技法》、《影视声音创作与数字制作技术》等软件技术课程,而且有《影视赏析》、《中国电影史》、《原画设计》等文化、设计课程,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动画综合能力。为了适应世界及国内动画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我们还拟开设《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动画产业的经营和管理》、《传播心理学》等课程,力图使学生具备动画剧本创作、动画制作、动画产业经营的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的能力。

(三)专业选修课:动画专业是涉及到各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影视动画欣赏、影视表演基础、中国画、中外美术史等都是对动画有直接影响的,并都是可以直接借用的造型手段。开设此类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从课程的设计上来说,我们认为对课程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科学的,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有一些问题,如教材、师资。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材的问题。我们国内有关动画技法类的教材大多花哨简单、偏重技法、忽视创作型、面孔陈旧单一。这对于我们选择教材有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是人才的问题。目前专业教师大都不是动画专业出身,且对动画专业有所研究的也很少,谁能够担任这些课程的主讲老师,也将成为我们课程设计的一个难题。动画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影视学科和美术学科,要办好动画教育首先要具备美术与电影教学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并且要由动画教师对美术教材和影视教材进行深度提炼与概括。四年的大学本科教学时间有限,在扎实有效地学完学科基础之后还要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因此,动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策划。

猜你喜欢
动画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