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TBS诊断分析

2011-08-30 04:21张昆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细胞学鳞状腺癌

张昆

一般认为,正常细胞从增生发展到恶性肿瘤要经过一个缓慢而渐进的癌变过程,即由一般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不典型增生,尤其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大,被视为癌前病变。自从TBS诊断系统在全世界推广以来,以它较之传统的巴氏分级对细胞学良性病变的分析更加细化,对不典型细胞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更加细致和规范,更接近病理诊断和临床习惯,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2005年5月~2011年5月间我院对7645人次进行了查体并行子宫颈涂片检查,采用TBS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对7645人次进行细胞学检查,年龄为18~79岁,平均(46.9±3.6)岁。在受检病人结果中,异型性5例,异型增生37例,鳞、腺癌6例及可疑癌5例。

1.2 方法

1.2.1 制片方法

用专用宫颈管刷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内的细胞,将带有标本的刷头洗入细胞保存液中,经LCT系统处理,利用比重差异将细胞与标本中的粘液、血液和炎性细胞分离,制成直径为13mm的圆形超薄层涂片经自动染色后,封片、阅片。

1.2.2 报告方式

采用TBS描述性报告方式:(1)结果分析对细胞形态的判断包括正常及良性改变;鳞状细胞的异常有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相当于CINI级)、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相当于CINII~III级)、鳞状细胞癌(SCC);意义不明的不典型腺细胞(AGUC)和腺癌(AC);炎症评价分为轻、中、重度三级[1]。(2)细胞项目:包括有无鳞状细胞、内宫颈细胞和化生细胞。

2 结果

为说明TBS诊断法提示癌前病变的价值,抽取的53例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中异型性5例,异型增生37例,鳞、腺癌6例,可疑癌5例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在5例异型性中,1例病理结果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病理结果为鳞癌、腺癌;在37例异型增生中,24例病理结果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病理结果为鳞癌、腺癌,8例病理结果诊断为慢性宫颈炎,后经复查,4例病理结果仍为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滴虫感染造成的细胞学假阳性反应,1例为染色过深造成的诊断误差,1例为阅片能力造成的诊断误差;6例鳞癌、腺癌,病理结果均为鳞癌、腺癌;5例可疑癌,病理结果均为鳞癌、腺癌,见表1。

表1 TBS分析结果

3 讨论

TBS诊断法提示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从上述对照表中可以看出,TBS诊断法提示癌前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扩大了脱落细胞学的诊断范围,完善了传统巴氏五级分类法中的不足,使癌前提示更为明确。

当细胞学提示诊断为LSIL时,病人应做阴道镜及病理切片检查。在病理报告确认后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在治疗后三个月复查细胞。如病理报告未确认有不典型增生存在,临床医生则应建议病人在一个月或三个月后再做细胞学检查,以便随时观察疾病的进程。对于细胞学上有异型性改变的,临床医生应给病人重复刮片,以排除因取材造成的细胞学诊断偏差。

当细胞学提示诊断为HSIL时,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同时应再次刮片做细胞学检查以提高癌的检出率,而后再做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子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的可能。如病理报告确认为CINⅡ或CINⅢ时,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在治疗后一定时间内复查细胞,以便观察其治疗效果。对于细胞学上诊断为HSIL,而病理未能诊断出CINⅡ或CINⅢ时,临床医生应对病人反复取材刮片做细胞学检查,如细胞结果仍为HSIL则应考虑因组织取材造成病理诊断上的误差[2]。

在上述结果对照分析表中,有8例病人细胞学诊断为LSIL,而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这种造成细胞学上诊断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取材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正确地采集细胞标本是细胞学诊断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诊断的重要手段,必须认真对待。采集标本时应尽可能直接自病变区采取;采集的标本必须保持新鲜,以免细胞自溶或腐败;尽可能避免干扰物,如血液、粘液等混入标本内。对于细胞学上提示为癌前病变的病人应重复取材做细胞检查。

染色对诊断结果的影响:巴氏染色是脱落细胞学染色法中较好的染色方法,它染出的标本色彩艳丽,细胞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如果改用其他染色法,如湖兰染色、邵氏染色或其他染色其效果都不如巴氏。染色时应严格控制染色时间,标本染色过浓或过浅都易造成人为诊断上的差错[3]。

阅片能力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由于诊断者在细胞形态上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如将淋巴、单核、组织细胞等非上皮细胞误认为恶性细胞或将由滴虫感染引起的细胞假阳性反应误诊为恶性变。

病理结果诊断误差:病理诊断与细胞学诊断一样存在着因取材、染色、阅片能力等造成的诊断误差。所以应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待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而且要互相取长补短尽力达到一致的诊断结果。

综上所述,TBS诊断法提示癌前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对临床医师及细胞学诊断医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与此同时,临床医师、病理医师、细胞学医师应互相协作才能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1] 张国楠.年轻妇女子宫颈癌[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70-71.

[2] 张新莹,郭东辉,张小晶.宫颈细胞涂片中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6):407-409.

[3] 宋水勤,张国楠.年轻妇女宫颈癌16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3):168-170.

猜你喜欢
细胞学鳞状腺癌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