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2011-08-30 04:21许水平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病死率年龄

许水平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老龄人口的激增,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脑血管病(CVD)是神经系统多发病症,病死率达10%,而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患病率已上升至8‰,脑梗死病例达75%[1]。急性脑梗死发病率、病死率和复发率高,不仅病患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精神压力,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此,笔者收集、整理了195例ACI病例,希望对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诸因素作总结性的回顾性分析,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翔实的临床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病例选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95例,病患均属首次发病,病发后接受脑血管病防治的系统治疗。经临床诊断、CT、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的“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排除非血管性脑功能障碍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患者,195例患者中男104例、女91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9.4岁。

1.2 研究方法

根据标准的资料收集表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疾病史,就诊时疾病意识状况,血压血糖,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病灶部位以及预后等情况。运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基本信息

病人总数195例,年龄区间为32~75岁,平均59.4岁,就诊时间最短为病发后0.25h,时间最长106h,死亡73例(37.4%),存活122例(62.6%)。年龄区间ACI病死率检验可知P<0.05,年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性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年龄病例构成与病死率(%)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史构成与病死率

由表2可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构成比高达59.5%;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构成比相对较低,但病死率达12%。

表2 1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史与病史率

2.3 急性脑梗死其它影响因素与病死率,见表3。

表 3 急性脑梗死其它影响因素与病死率

2.4 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

数据经正态性检验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压血糖、就诊时意识状况、发热以及肺部感染等因素均被确认为影响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经验,并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的分析,归纳出7个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3.1 高血压与高血糖

从近几年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成果来看,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人群被普遍认定为急性脑梗死的高发人群[2]。本文所选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的分别占59.5%、19.0%、13.3%,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ACI患病率明显超出一般人群。从临床研究来看,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数小时内会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但所增高血压持续一段时间后即使未接受抗高血压治疗也会自发性下降。因此,对于缺血性卒中病人尤其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应注意降压治疗的使用,防止因血压的降低加重脑缺血损害,影响到脑梗死病症的早期预后。另一方面,脑梗死病人血糖越高,早期预后效果越差。脑梗死后的应激性血糖增高会加剧神经细胞变性与死亡,造成ACI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恶性循环。

3.2 发热

发热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王维治等[3]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并发发热患者的病死率、短期致残率高出无发热者的3.8倍以上。从急性脑卒中时的体温与梗死面积、病死率等因素的关联分析来看,主要是由于高体温破坏了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的活动,乳酸堆积增多,并进一步造成神经元的死亡与梗死面积的扩张,或者是受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梗塞、并发感染等问题所引起的[4]。目前,亚低温对脑梗死预后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临床验证。因此,控制发热并缓解高体温对身体构成的损害,能直接改善预后。

此外,年龄也是影响到AC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病例的平均年龄为59.4岁,60~70岁区间病死率为39.8%,70岁以上达58.6%,排除年龄组中其他影响因素,病死率随年龄区间的上升而提高,与老年患者免疫力弱、器官功能衰退,以及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等问题也存在有诸多影响。

本组病例中因肺部感染形成的病死率为19.5%,是未感染(4.5%)的4.3倍,这主要是由于ACI患者住院期间长期卧床、吞咽困难和体质虚弱等因素的影响,在坠积性肺炎或吸入性肺炎的感染下,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加速、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引发较高的病死率[5]。因此,在ACI急诊中必须重视到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保护脏器功能的重要性,这对于降低ACI病死率存在重要意义。意识障碍也大致如此,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褥疮、肺部感染等感染问题,加之由于进食困难可能易引起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也会造成脑梗死病征出现恶化、死亡。

总体而言,年龄、发热与肺部感染等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除年龄因素之外,其余因素均可通过人为干预的途径有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因此,老年人应尽早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糖等病症,减少ACI的发生。

[1] 张晓雷,朵振顺.急性脑梗死脑血流与脑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4,19(10):118-119.

[2] 陈娟,姬明丽.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12(05):22.

[3] 王维治,王化冰,黄煜敏.急性脑梗死和Alzheimer病脑脊液高水平髓鞘素抗原B细胞免疫应答[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3(04):89-92.

[4] 任丽娟,左锋,侯晓霖,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梗死面积的关系[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5(04):124-126.

[5] 杨继党.脑内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中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08,17(03):79.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病死率年龄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变小的年龄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年龄歧视
算年龄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