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2011-09-05 02:10罗振吉磨勇华
海南医学 2011年20期
关键词:腰麻罗哌卡因

罗振吉,磨勇华

(南宁市中医院麻醉科,广西 南宁 530001)

腰麻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用药少等优点,新型的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由于具有高度的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特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毒性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的效果及安全性仍在探索阶段,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比较重比重液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行腰麻用于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探讨罗哌卡因在腰麻中的适宜剂量及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0年11月,选择笔者所在科室剖宫产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42岁,体重47~74 kg,随机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排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妊娠高血压,手术时间35~55 min。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用18~20 G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输注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500 ml预扩容,选择L2-3间隙为腰硬联合穿刺点,行腰穿见脑脊液外流后以1.0 ml/5 s的速度注入腰麻药。各组腰麻用药配方:A组:0.75%布比卡因10 mg,B组:0.75%罗哌卡因10 mg,C组:0.75%罗哌卡因15 mg,各组均加5%GS 1.0 ml配成重比重混合液。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3.5 cm(备PCEA用),产妇仰卧后,右侧抬高15°~20°,术中三组患者均以8~10 ml·kg-1·h-1输注乳酸林格溶液,当产妇收缩压(SBP)下降≥基础值的20%或SBP绝对值<90 mmHg(1 mmHg=0.133 kPa)时加快输液速度和静脉注射麻黄素10 mg,术中必要时联合硬膜外腔2%利多卡因8~12 ml,并常规吸氧。

1.3 观察项目及监测指标 记录术前、术中、术毕BP、HR、RR、输液量、尿量、手术时间、麻黄素用量,监测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从注药完毕到下肢出现发热或发麻)、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固定所需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法评定运动阻滞效果并监测运动阻滞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观察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

1.4 麻醉效果评价 优:患者无任何手术不适,镇痛极佳,肌松极好;良:镇痛及肌松尚可,有轻微内脏牵拉不适和轻微隐痛,可忍;差:镇痛及肌松欠佳,内脏牵拉反应明显,需联合硬膜外腔或静脉辅助用药方可完成手术。

1.5 低血压的标准 SBP下降≥基础值的20%和SBP绝对值低于90 mmHg。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术前SBP、HR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压下降幅度A组均比B、C组稍大,但术中、术毕血压及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表1 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注:与A组比较:△P>0.05(t=0.1824~1.2385),与B组比较:#P>0.05(t=0.6036~1.5146)。

组别A组(n=30)B组(n=30)C组(n=30)术前SBP(mmHg)119.5±11.2117.4±6.2△120.0±10.0△#HR(次/min)78.8±3.277.3±5.078.2±6.4术中最低SBP(mmHg)89.0±12.191.4±10.5△93.5±15.8△#HR(次/min)79.3±7.278.0±3.079.2±4.4术毕SBP(mmHg)118.0±9.5116.0±5.3△118.7±8.2△HR(次/min)77.9±5.677.6±3.078.4±2.4

2.2 患者术中感觉、运动阻滞及麻黄素用量情况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均比B、C两组稍快,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固定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3868~1.9423)。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比B、C两组起效快(P<0.05,t=2.0381~5.0180),同时B、C两组比较C组比B组起效快(P<0.001,t=4.3174);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A组比B组起效快(P<0.001,t=4.2967),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1778),同时B、C两组比较C组比B组起效快(P<0.01,t=3.1915),见表2。术中麻黄素用量、输液量及尿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情况比较(±s)

注:与A 组比较:△P<0.001(t=4.2967~5.0180),#P<0.05(t=2.0381);与B组比较:▲P<0.01(t=3.1915~4.3174)。

组别A组(n=30)B组(n=30)C组(n=3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s)77.0±52.5100.6±40.990.2±42.7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固定时间(min)11.0±2.110.8±1.911.4±2.2运动阻滞起效时间(min)2.1±0.73.7±1.6△2.4±0.4#▲达最大运动滞时间(min)5.4±1.17.4±2.3△5.8±1.5▲

表3 三组患者术中麻黄素用量、输液量、尿量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术中麻黄素用量、输液量、尿量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t=0.6447~1.8964),与B组比较:#P>0.05(t=0.0923~1.3793)。

术中尿量(ml)132.4±69.7144.8±58.8△120.0±79.0△#组别A组(n=30)B组(n=30)C组(n=30)麻黄素用量(mg)8.8±9.26.0±10.0△6.2±6.4△#术中输液量(ml)1456.0±329.51380.0±324.0△1304.0±290.1△#

2.3 麻醉效果评价 优良率比较,A组和C组一致(各占 93.3%),均优于B 组(占63.3%)(P<0.01,χ2=7.9542)。优秀率比较,A组(83.3%)优于B组(40.0%)(P<0.01,χ2=11.9154),A组略高于C组(占7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B组(P<0.01,χ2=6.7873),见表4。

2.4 不良反应 低血压发生率:A组占40.0%、B组占23.3%、C组占26.7%;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占20.0%、B组和C组各占6.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18/30)均高于B组(9/30)和C组(10/30)(P<0.05,χ2=4.2857~5.4545),A组和B组各有1例在置入腰麻针时出现右下肢触电感现象,麻醉起效后及时肌肉注射VitB1100 mg、VitB12100µg,三组未见术中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术后头痛、术后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他不良反应病例发生。

表4 三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布比卡因是经典的腰麻用药,国内获准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时间较晚。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纯S-影像体,浓度低可有效阻滞感觉传递纤维Aδ和C纤维,不易与运动纤维Aβ结合,感觉运动阻滞比布比卡因弱且慢,具有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特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布比卡因轻[1]。腰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低血压可导致脑缺氧,引起恶心呕吐,术中控制好血压是预防恶心呕吐的关键。麻醉前需预扩容,当术中出现血压下降趋势时应及时快速扩容,必要时及时使用血管收缩剂麻黄素,以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患者不适。同时,选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的局部麻醉药也是不可忽视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罗哌卡因15 mg与布比卡因10 mg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2];罗哌卡因10 mg的麻醉效果欠佳,与李景辉[3]的观点相同。术中血压下降的幅度罗哌卡因组均比布比卡因组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布比卡因组低(P<0.05),说明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系数高,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4]。有报道[5]说罗哌卡因12.5 mg为适宜剂量,此剂量与罗哌卡因效价比布比卡因弱20%~30%的理论较相符,值得参考。也有研究分别用罗哌卡因10 mg[6]、7.5 mg[7]作腰麻用于剖宫产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这可能与麻醉效果的评价标准不同有关。

特别指出的是:①在注入腰麻药前、中、后均应常规轻轻回抽注射器活塞,以证实腰穿针是否始终在蛛网膜下腔内,以防腰麻药部分外漏入硬脊膜外腔,造成腰麻阻滞不佳或失败;②在穿刺置入腰麻针的操作过程中出现触电现象时,先用注射器轻轻回抽有无脑脊液(CSF),若有CSF外流,则可以注入腰麻药,否则不可给药(针尖可能在神经根或脊髓内,此时注药会加重神经损伤),且在麻醉起效后及时肌肉注射Vit B1、Vit B12(预防性或干预性治疗),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 mg,以防术后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创伤。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15 mg腰麻适合用于剖宫产术,其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罗哌卡因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可为老年患者、高血压患者、妊娠高血压产妇、急诊剖宫产等手术时实施腰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1]冯红斌,缪海生,蒋 海,等.0.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82-83.

[2]王翠宝.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4,15(12):111,32.

[3]李景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1):50-52.

[4]李建玉,吴新文,颜志伟,等.0.75%罗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8):472-473.

[5]林金兵,胡旭东,吴亚彬,等.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剂量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7,9(4):548-549.

[6]苏美玉,马君志,张广慧.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术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6,33(22):42-43.

[7]林金兵,何仁亮,吴亚彬,等.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3,14(11):54-55.

猜你喜欢
腰麻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