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干烧心病基因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

2011-09-12 02:09王五宏李必元岳智臣钟新民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感病心病抗病

黄 萍,王五宏,李必元,岳智臣,钟新民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蔬菜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大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Lour.)Olsson]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一个亚种,又名结球白菜,原产我国,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范围最广泛、栽培面积最大、销售时间最长的蔬菜,尤其在秋、冬季蔬菜供应中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大白菜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蔬菜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但是,近年来干烧心病成了危害大白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此病是由缺钙引起的生理性病害[1-2],国内外学者对干烧心病的表观性状、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深入到分子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3-4]。本实验以高抗品系小孢 C8和高感品系651A及其杂交的F2代为材料,利用AFLP技术和BSA法相结合,通过210对引物组合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AFLP标记进行筛选,以期建立大白菜抗干烧心病AFL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开展白菜抗干烧心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十字花科蔬菜育种课题组提供的DH系小孢C8和高代自交系651A及小孢C8×651A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CTAB小量法)

将2 mL离心管盖大小新鲜叶片2~3片放入研钵中,加300 μL 2%的CTAB缓冲液研磨,然后再加入300 μL CTAB缓冲液混匀;65℃水浴1 h,其间上下颠倒混匀数次,1 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700 μL 24∶1的氯仿/异戊醇的混合液,上下颠倒摇晃使氯仿/异戊醇与样品充分混匀;12 000 r·min-1离心10 min;将上清液取出 放入到已灭菌的1.5 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上下颠倒混匀,4℃冰箱静置30 min以上;10 000~12 000 r·min-1离心 10 min,弃上清液;弃掉上清液之后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半小时以上,使异丙醇挥发干净;必要时可以在通风橱里通风,加速挥发;挥发干净后,加入50~100 μL的dd H2O(含 1μL 10 mg· ml-1的 RNase) 溶 解DNA,室温30 min除去RNA;将提取好的DNA储存在-20℃的冰箱中备用。

1.2.2 基因组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取5 μL模板,加入1 μL Loading Buffer,混匀后加入到1%的琼脂糖凝胶样孔中,在1%TAE缓冲液中电泳30 min,电压为150 V,紫外灯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并以50,100,150,200 mg·L-14 个梯度的 λDNA 为对照,观察对照及样品DNA亮度,判断样品DNA质量并估计浓度,记录各样品浓度,最后将样品浓度统一调至 20 ~100 mg·L-1。

1.2.3 AFLP标记

AFLP的操作流程参照中国农科院蔬菜改良中心生物技术室的方法,DNA的酶切连和选择扩增的浓度稍有改动。

酶切连接反应体系共 25 μL:dd H2O 15.5 μL,10 × NEB buffer2 2.5 μL,ATP(10 mmol)0.5 μL,100 × BSA 0.25 μL,EcoR I adapter(5 pmol)0.25 μL,MseI adapter(50 pmol)2.5 μL,EcoR I(10 U)0.25 μL,MseI(10 U)0.25 μL,3 unit T4 DNA ligase 0.5 μL,DNA(50 ~250 ng)。混匀后37℃水浴或PCR仪中过夜约12 h。

预扩增反应体系 10 μL:dd H2O 5.95 μL,10× PCR buffer 1.0 μL,10 mmol dNTPs 0.2 μL,E1(10 pmol·μL-1)0.3 μL,M1(10 pmol·μL-1)0.3 μL,Taq-polymerase(2 units·μL-1)0.25 μL,酶切连接后模板2 μL。反应程序:94℃预变性3 min;94℃ 30 s→56℃ 30 s→72℃ 1 min,24个循环;最后72℃10 min;4℃保存。

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 10 μL:dd H2O 6.05 μL,10 × PCR buffer 1.0 μL,10 mmol dNTPs 0.2 μL,Mse-primer(10 pmol·μL-1)0.5 μL,Eco-primer(10 pmol·μL-1)0.5 μL,Taq-polymerase(2 units·μL-1)0.25 μL,40 × 稀释后产物 1.5 μL。反应程序:94℃ 3 min;94℃ 30 s→65℃ 30 s→72℃ 1 min,每次循环的退火温度降低0.7℃,共12个循环;94℃ 30 s→56℃30 s→72℃ 1 min,共25个循环;72℃ 延伸5 min,4℃ 保存。

电泳检测:选择性扩增反应结束后,将10 μL反应体系中加入6×Loading buffer(载样缓冲液)8 μL,95℃ 变性 10 min,立即置于冰上冷却。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每个样品取4 μL上样,70 W恒功率预电泳2 h,至溴酚兰刚刚跑出电泳板下端时卸板,银染检测。

1.2.4 AFLP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AFLP标记与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并验证AFLP标记与白菜干烧心病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把预扩增的产物稀释40倍作为选择性扩增的模板,选用EcoR I引物15条与MseI引物14条相互组合,共210对AFLP引物组合分别对抗病亲本池R、感病亲本池S、F2抗病池 BR、F2感病池BS进行扩增。扩增结果 (图1)显示,大部分引物在4个池间都能稳定地扩增出清晰的条带。210对引物中,引物 E-AGA/M-CAG在抗病亲本池R、感病亲本池S、F2抗病池BR、F2感病池BS中能稳定的扩增出一条差异带,该条带命名为E10/M05,图1中箭头所指即为E10/M05。

图1 部分AFLP引物对在4个模板间的扩增谱带

通过对亲本池及F2群体里的抗病池与感病池的筛选,得到1条稳定的差异带,为检验该标记是否适用于在整个F2代群体分析,从F2代群体里挑选10个高抗单株和10个高感单株用该引物进行扩增,扩增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在20个小群体中10个高抗单株中均无出现该条带,而10个高感单株中都扩增出了此条带。因此,该标记可能与某一感病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验证该标记,扩大F2群体到49个单株,扩增结果见图3。

通过49个小群体扩增结果可以看出,在26株抗病单株中,有5株出现该条带,在23株感病单株中均出现该条带,由此推测该标记可能与干烧心某一感病基因具有连锁性,为验证该连锁性,将该标记在整个F2代群体里进行扩增,结果显示E10/M05引物组合所检测到的多态性标记E10/M05与大白菜干烧心病感病性状是相连锁的,这个标记与大白菜干烧心病某个感病基因共分离。抗病亲本及抗病单株无条带,感病亲本及感病单株有条带。在136个F2单株中,E10/M05标记与干烧心病情级数的相关系数为0.633(r=0.633>r0.01=0.228),达到极显著相关。该标记的存在与干烧心病病情指数的增加达到了极显著相关,表明该标记与控制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某个感病基因紧密连锁。

图2 引物组E10/M05在651A、小孢C8、BR、BS及20个小群体中的扩增结果

图3 引物组E10/M05在651A、小孢C8、BR、BS及其49株单株中的扩增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关于大白菜分子标记的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目前,抗芜菁花叶病毒 (TuMV)[5]、雄性不育[6]、耐热性[7]、软腐病[8]和大白菜叶球相关性状[9]、大白菜叶色相关性状[10]及部分形态性状[11]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于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前人主要是集中在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防治措施、症状表现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到分子方面的研究却少见报道。孙秀峰等 (2006)首次将大白菜干烧心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方面,构建了一张含105个标记位点,11个连锁群,覆盖长度为669.7 cm的大白菜的AFLP分子遗传图谱。并检测到4个与抗干烧心病有关的QTL位点,其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0%~58.9%之间。将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层面,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抗干烧心病品种进行了开创性工作[3]。本实验以高抗品系小孢C8和高感品系651A及其杂交的F2代为材料。利用AFLP技术和BSA法相结合,通过210对引物组合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AFLP标记进行筛选,最终找到了1个AFLP标记能在2个亲本以及抗、感病池中扩增处差异条带。然后从F2代中挑选出高抗和高感单株各10株进行验证,发现感病单株均有该条带,抗病单株均无该条带,进一步扩大群体到49个,初步估计该标记与目的基因具有连锁关系。最后,在整个F2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标记E10/M05与大白菜干烧心病表观性状是相连锁的,这个标记与干烧心病某个感病基因共分离。

然而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用于筛选标记的个体相对不多,所选引物的多态性比率相对较低,下一步实验应扩大引物对及F2群体,确定标记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用于白菜抗干烧心病育种工作。

[1]Aloni B,Pashkar T,Libel R.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gibberellins and calcium in tipburn of Chinese cabbage:study of intactplants and detached leaves[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1986,4(1):3-11.

[2]赵素娥,邢金铭,李得众.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缺钙的关系 [J].园艺学报,1982,9(1):33-39.

[3]张鹤,赵熙,刘莉.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研究进展 [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6):47-48.

[4]孙秀峰.大白菜AFLP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干烧心病性状的QTL定位 [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5.

[5]韩和平,孙日飞,张淑江,等.大白菜中与芜菁花叶病毒(TuMV)感病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 [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539-544.

[6]Ying M,Dreyer F,Cai D,et al.Molecular markers for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Chinese cabbage[J].Euphytica,2003,132(2):227-234.

[7]郑晓鹰,王永建,宋顺华,等.大白菜耐热性分子标记的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3):309-313.

[8]牟晋华,徐文玲,张一卉,等.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筛选 [J].山东农业科学,2008(4):1-4.

[9]于拴仓,王永健,郑晓鹰.大白菜叶球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06-111.

[10]徐东辉,孙日飞,张延国,等.大白菜叶色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与分析[J].园艺学报,2007,34(1):99-104.

[11]于拴仓,王永健,郑晓鹰.大白菜部分形态性状的 QTL定位与分析[J].遗传学报,2003,30(12):1153-1160.

猜你喜欢
感病心病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
关注孩子的“心病”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古人医心病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西红柿的心病
柑桔黄龙病菌侵染对甜橙叶片糖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