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及培养途径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09-17 06:39崔群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医学生医师

崔群颖,刘 芳

(1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2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对职业精神认知将影响到其以后能否坚持良好的职业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自编《医学生职业精神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医科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学制(涉及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四个层次)学生中,抽取600名调查对象。发出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19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有效率97.11%。

2 结果

2.1 医学生对《医师宣言》的认知及职业精神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知道《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以下简称《医师宣言》)及其内容的医学生比例不高,说明在医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没有广泛形成学习宣传《医师宣言》的氛围,导致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见表1)。

表1 是否知道《医师宣言》及其内容

表2、表3、表4的结果显示,有关职业精神的课堂专门教育和相关环境中的渗透教育都不是很深入。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学习过程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接受职业精神教育的比例都不高。这说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并不充分。但是,医学生普遍认同自己所从事或即将从事的医疗职业的职业精神的崇高性。

表2 课堂教育中是否接受过专门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表3 学习实习中是否有机会经常接触有关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

表4 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涉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宣传、氛围、舆论或文化

事实上,医学生对职业精神关乎其未来职业的重要作用、职业精神的崇高性是有极高共识的(见表5、表6、表7)。这说明长期以来的学校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并未达到理想状态。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教学双方都已认识到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人文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结构欠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大量非医学背景教师对医学知识了解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等问题。[1]

表5 对“医者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认同

表6 是否认为医师的职业精神应当比从事其他职业的职业道德更高尚

表7 “医者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这一概念应何时确立

2.2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

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职业理想并不明确,也可能并不坚定和执著。只有53.6%的学生明确认识到了职业的崇高性,并作为自己的理想选择,其余多为理想之外的原因。这正是应当通过职业精神教育加强的(见表8)。

表8 选择报考医学院校的最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表9 你认为成长为一个医学大家的首要条件是(多选题)

人数257 265 87 94% 51.7 53.3 17.5 18.9

表10 你认为从事医疗工作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多选题)

调查显示,对职业理想的态度和职业追求,影响到医师对职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职业理想是《医师宣言》的核心内容——职业责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代医科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深受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所学专业和职业工作的占了大部分。[2]他们的选择和医疗道德与医学职业精神要求的主流价值观是相符的,说明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正面取向(见表9、表10)。

2.3 关于技术与道德关系的认识

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动摇了传统伦理的基础和内涵,使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动摇。[3]就教育者的感受和普遍认识来说,医学生应该是普遍比较重视技术,对医学人文课程、职业道德修养等不够重视,但调查所反映的结果并非如此(见表11)。

表11 医疗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哪一方面更重要

调查显示,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认识程度远比教育者感受到的和想象的要好。这表明对医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提。

3 对策与建议

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有很多模式可循。如“建立课堂教学、基地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模式”、[4]“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加强职业精神教育”等。[5]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深化人文教育的哲学内涵

医学人文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6]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应该深入到哲学层面,更多地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体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和怜悯,对人性的关怀和理解,对精神平等和社会公正意义的认知,不仅要追求以技术救病患之生,更要理解死亡、理解痛苦、理解和接受缺陷、无助、丑陋。只有依赖具有哲学内涵的深刻的人文教育才能达到人文关怀的境界,才能使医学生最终懂得仁爱、爱人,施行治病救人的“仁术”。

3.2 促进日常行为修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医学生日常行为的修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调查显示,医学生所认为的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包括临床实习、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等活动(见表12)。

表12 职业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多选题)

习惯是心灵秩序与行为秩序的直接统一。[7]任何道德或精神只有具体化、外化为人的行为,固定而成为人的习惯,才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才能提升自己的稳定的人格力量。选择通过日常行为养成来培养职业精神,说明医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医疗职业对人的言行、仪表、修养的要求是题中应有之义。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其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3.3 创造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环境

职业精神的理论知识必须借助实践来转化为实际行动,而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风范的养成也需要理论指引。这就要求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环境要与课堂教育形成呼应有效、协调一致的整体——课堂上有专门的知识传授和理论学习,生活环境中有氛围感染;学生的日常行为、住宿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行为举止、表现、仪表风度有所要求,临床实习和医疗实践中有所检验,各个环节丝丝入扣,紧密相连,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培养环境。

[1] 邓宇骁,王晓昊,王飞,等.医学人文素养及职业素质教育中亟待改进的问题——来自一名本科同学的意见[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63.

[2] 余琳,李卫国.多元社会医科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62.

[3] 陈凯.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问题的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83.

[4] 张金钟.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有效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8.

[5] 王春光.关于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2):27.

[6] 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6.

[7] 高兆明.论习惯[J].哲学研究,2011,(5):66.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医学生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