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坪岛危机下的半岛局势

2011-10-10 12:26成晓河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延坪岛天安朝鲜半岛

成晓河

延坪岛危机下的半岛局势

成晓河

2010年12月23日,韩国军队在京畿道抱川进行2010冬季联合演习,韩国K-1坦克参加联合火力军演

虽然这一轮“胆小鬼”游戏以朝鲜的退让而结束,但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现实注定会使这两个国家重演这种令人窒息的游戏。如今的延坪岛风平浪静,但朝韩冲突的根源仍存。

2010年对朝鲜半岛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朝、韩这对冤家对头经历了天安号事件中的剑拔弩张以及延坪岛炮击中的惊魂时刻。朝鲜半岛以频发的冲突以及不断刷新的冲突规模和强度,成为这一年全球热点的“翘楚”。朝鲜半岛局势空前危险。

危机升温

天安号事件注定成为朝鲜半岛局势的一个新分水岭。尽管围绕“天安号”沉没的原因国际上至今仍无定论,但事件本身却带来两个重大后果:一是朝韩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尽管朝鲜一再否认自己与天安号的沉没有任何联系,但韩国认定朝鲜是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并迅速采取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包括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重启心理战、全面中断韩朝贸易和对朝援助、禁止朝鲜船只进入济州海峡等韩国海域。朝韩关系进入到高度对抗的新阶段。二是东北亚国家在天安号事件问题上选边站队,从而使朝韩之间的对抗逐步演变为集团之间的争吵。美国、日本不仅力挺韩国政府主导的国际调查团的最终报告,而且还全力支持配合韩国的军事外交行动,而中国、俄罗斯在天安号沉没的原因上一直采取审慎的态度,不支持国际调查团的最终结论。这泾渭分明的两大势力博弈的结果就是2010年7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个折中的、模棱两可的主席声明。

韩国在尝试通过联合国安理会谴责朝鲜的同时,着手强化韩美双边军事同盟关系。韩美双方一方面决定将美国原定于2012年4月交还给韩国战时作战权的时间推迟到2015年12月,另一方面两国在半岛东、西海岸展开高密度的大规模军事演习。韩美频繁的军演无疑会引起朝鲜的反弹,朝反复向韩发出警告。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朝韩爆发一轮新的危机。

朝的行动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二来建立自己的“军事威慑力”。朝通过此次军事行动向世人表明:它对韩方军演的警告是认真的;朝不仅有着使用和威胁使用武力的政治意愿,而且还有能打痛对手的军事能力。对朝而言,有效的“军事威慑力”不仅可以约束韩军在西海有争议水域的行动自由,而且还可在与韩国的抗衡中建立起“不战而可屈人之兵”的心理优势。

“胆小鬼”的游戏

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延坪岛炮击事件再一次考验韩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韩迅速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采取“哀兵战术”,动员国内外媒体,把自己“受害者”的形象广而告之,以获取民众的支持;接受金泰荣的辞职,对熟知带兵打仗的金宽镇委以国防部长的重任,积极备战,力图把西海五岛打造成坚固的军事要塞;修改“交战守则”,采取“先打后报”的原则,“以全新的思维应对朝鲜的挑衅”;强化与美日军事协调和外交配合。通过换人、修约、扩军等措施,韩国政府决定在万众瞩目的延坪岛重启军演,并准备在朝鲜再次反击时给予更大规模的军事打击。

李明博一反常态的做法,其意是要实现“一石三鸟”的基本目标:首先,要重树军威。天安号事件已使韩军颜面尽失,这次炮击事件又把韩军的弱点暴露无遗,表现欠佳的韩军急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机会。韩军方一定要挑战朝鲜刚刚确立的威慑力。其次,要平息国内反对派的责难,为李明博2010年的大选造势。李上台伊始推行的对朝政策“三原则”几乎颗粒无收,朝鲜不仅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而且在改革开放方面仍踌躇不前。李摈弃过去“阳光政策”的做法本来就引起部分韩国民众的不满,延坪岛炮击事件很快成为政治对手攻击其强硬对朝政策的口实。但如果李不继续强硬回击朝方的炮击,不仅军方不答应,其竞选连任的前景也将变得十分暗淡。此外,韩国政府要改弦易辙,扭转过去与朝抗衡中过于“软弱”的颓势。李明博曾坦言,“过去我们忍受了很多,我们以为只有忍耐,才能维护半岛和平。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只有进行强硬应对,才能维护和平,遏制挑衅行为”。

面对韩国执意要在延坪岛进行第二次军演的决定,朝鲜不能置之不理。韩国16日高调宣布军演计划后,朝方在第二天就正式要求韩方立即取消计划,并称“朝鲜将为保卫自己神圣的领海而进行第二、第三次‘难以预测的自卫反击’,其反击强度和范围将比上次更强和更大”。朝方措辞严厉的声明明确无误地向韩方发出威慑的信号。鉴于朝方第一次炮击延坪岛的经历,无论韩国还是其他利益有关方都不可能对朝鲜的警告掉以轻心。

在12月20日韩国第二次延坪岛军演结束之前,韩朝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走向战争的道路上玩了一场惊悚的“胆小鬼游戏”(chicken game)。朝鲜政府以韩方的挑衅“不值得每次都加以应对”为由,在碰撞的最后一刻退出游戏。

尽管韩国政府可以为自己的“勇敢”而沾沾自喜,但“胆怯”的朝鲜通过自己的避让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冲突。

风雨之后见彩虹

关于朝鲜最终“软”下去的原因有诸多猜测,尽管有消息称中国在幕后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避免一场真刀真枪的流血冲突符合朝鲜的利益:一来韩国“雪耻”的态度坚决,军事设备先进,又有美日等国鼎力相助,真打起来,势单力孤的朝鲜有多少胜算,金正日恐怕也有数;二来朝鲜经济困难,领导层刚刚更迭,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争不仅会使百姓“吃上白米饭、喝上骨头汤”的梦想更难以实现,而且可能给国内政局的稳定带来变数。因此,知难而退,在退的同时一手扛出“求和平”的大旗,矮化韩国政府“穷兵黩武”的形象,另一手在举步维艰的核问题上主动打出新牌,同意“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宁边和将1.2万枚核燃料棒出售并运送到第三国”。

虽然这一轮胆小鬼游戏以朝鲜的退让而结束,但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现实注定会使这两个国家重演这种令人窒息的游戏。如今的延坪岛风平浪静,但朝韩冲突的根源仍存。在诸多因素中,朝鲜半岛的分离以及朝鲜的核问题是主因。

冷战以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分裂国家大多统一了,越南北方通过武力在1975年统一了南方;1990年南、北也门以及东、西德以和平的手段合并为单一的国家;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统一虽仍假以时日,但两岸间的经济往来、政治交流已成气候;但朝韩统一的进程停滞不前,两国间的政治经济交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时断时续。民族统一渐成历史潮流,朝韩应以什么样的心态以及什么样的道路实现自身的统一,是摆在朝鲜人民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当地时间2010年12月1日,延坪岛,韩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岸边巡逻

朝鲜发展核武器本来是半岛分裂的产物,却成为这一地区局势紧张的根源。从现实情况看,朝鲜拥核自重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两次核试爆换来联合国安理会两个制裁决议,朝鲜经济为此进一步削弱,安全环境也进一步恶化。因此,扔掉这个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利益的“核包袱”,为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创造条件,对朝鲜而言不失为上策。朝鲜的弃核尽管有助于半岛的无核化,但在互信缺失的情况下,如何说服韩美等国做出让步,放弃可以用来打压朝鲜的“尚方宝剑”——安理会制裁决议,则是朝鲜等国必须破解的外交难题。

尽管朝鲜半岛动荡和危机的根源仍存,延坪岛危机的最终化解表明理智仍能战胜冲动,冲突能够让位和平。朝鲜的“软”以及韩国有控制的“硬”表明两个国家在其他负责任大国的帮助之下还是有着化解矛盾、和平相处的希望。

“风雨之后见彩虹”,朝鲜半岛的局势因两次延坪岛危机而坏到极处后有可能向好的方向转换。军事冲突在朝韩两国关系中常态化、扩大化的趋势不仅不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也有损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现在到了真该结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历史悲剧的时候了。

朝韩冲突大事记

2010年11月23日,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造成韩国4人死亡。韩国随后回击,并提升安全级别。

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舰艇发生爆炸并沉没,46名船员死亡。韩国随后宣称爆炸由朝鲜鱼雷引起。

2010年1月,朝鲜向两国争议水域发射炮弹,韩国随即回击。

2009年11月,朝韩海军舰艇发生交火事件,双方相互指责对方首先开火。这是7年来朝韩首次发生类似事件。

2008年9月,韩国宣称朝鲜开始重启核设施。

2007年6月7日,朝鲜朝黄海海域试射了两枚反舰艇导弹。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

2006年7月4日至5日,朝鲜试射7枚导弹,均落入日本海。

2006年6月29日,朝鲜和韩国军舰在延坪岛水域发生激烈交火。这是1999年后两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冲突。

2006年3月,朝鲜向日本海试射了两枚短程导弹。

2001年6月24日,韩国海军向一艘朝鲜船只鸣枪警告。

1999年6月15日,韩国与朝鲜海军舰艇发生海战。

1999年6月9日—11日,朝韩军舰发生三次冲突。

六方会谈回顾

第一轮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

成果: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共识

第二轮 2004年2月15日至28日

成果:就实质问题进行磋商,启动首份共同文件,确定成立工作组

第三轮 2004年6月23日至26日

成果:认同实施核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弃核的第一阶段

第四轮

第一阶段 2005年7月25日至8月7日

成果:围绕朝鲜弃核和补偿展开对话,没有发表共同文件,会谈陷入僵局,暂时休会

第二阶段 2005年9月13日至9月19日

成果:通过9·19共同声明,六方重申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承诺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合作。美朝在开展轻水反应堆等核合作上仍有分歧

第五轮

第一阶段 2005年11月9日至11日

成果:重申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履行9·19共同声明

第二阶段 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

成果:探讨落实9·19共同声明的措施并就采取的行动进行探讨。朝美进行双边接触

第三阶段 2007年2月8日至13日

成果:发表2·13共同文件。朝方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美启动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的程序,朝日开始双边对话

第六轮

第一阶段 2007年3月19至22日

成果:重申认真履行在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中的承诺,同意继续讨论和制定下一阶段的计划

第二阶段 2007年9月27日至30日

成果:朝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据2·13共同文件,其他5方共对朝提供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

成晓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猜你喜欢
延坪岛天安朝鲜半岛
中材天安(天津)工程有限公司
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
“双重冲击”下的朝鲜半岛新博弈
江南天安:实现密码的可管、可控、自主安全
朝鲜半岛汉文学中的“羲之换鹅”探究
天安门前看升旗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