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水军”产业链

2011-10-10 11:07江水
中国报道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军帖子公关

江水

网络“水军”产业链

江水

没有媒体的配合,水军什么都不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微博、博客还是论坛,均经历了各种炒作,但网络炒作从未真正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认为“网络水军”会演变成“网络暴民”,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腾迅和360大战的一个炮弹不小心把一直潜伏着的“网络水军”彻底轰出了水面。从几年前的“天仙妹妹”、“芙蓉姐姐”,到今年的“小月月”、“公园门”、“感动中国投票门”事件,每一起事件背后,主动推红他们的网友是否属于被操控的“水军”呢?

“公园门”:“水军”浮出水面

故事从一段公案说起:9月份,一则“今天开车走在公园附近,突然感慨起来,周鸿还是挺牛的……”的微博广为传播,随后被一些人截屏,发现同时发出这个感慨的人多达数十人,其中还有一位“加V”的博主“邵英”,一些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同一时间会有那么多人走过公园门口,还发出了一模一样的感慨呢?”

正是这个引发了360公司发动了“十万水军”的说法。很快,360公司方面发布声明,称该内容最早由知名网友“邵英”所发,被一批同时注册的ID别有用心地发出,随后遭遇恶意截图。再之后,又有消息称“邵英”在微博上否认了这一说法,称系某数字公司利用其他微博ID进行公关炒作,并称对此行为表示愤慨,要求该公司道歉。不过对于微博号码为何被利用,并未解释。

这就是圈里人津津乐道的“公园门”事件。在此前吵得火热的“3Q大战”中,这件事情既是导火索,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战”贯穿始终。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直到目前,双方在网络上的“水军之战”仍在继续。

不过,对于整个商界和公关行业来说,这起案例凸显出了“水军大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知名ID”。“知名ID成了稀缺资源,倒卖有众多粉丝的ID号码已成了一项业务。”一位行业人士介绍,注意力资源注定是有限的,为了成为“知名ID”,冲击粉丝数量本身已经成了一项业务,经过一年的发酵,“僵尸粉”、粉丝买卖等产业链早就形成。

2010年8月底,广东一主持人公开宣布退出新浪微博,原因是无法忍受“僵尸粉”这种恶劣的做法。早在2010年初,一些网络商城里面买卖“微博粉丝”的做法就已出现,明码标价“500元5万粉丝+100转帖”,随后又出现了“知名ID”打包买卖,拥有数万粉丝的ID要价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如果你有一两个月没登陆,再登陆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粉丝里面多了好多莫名其妙的人,然后再过几个月呢,他们又失踪了。”据好耶集团COO周岱介绍,由于粉丝数量意味着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名人微博更是抢手。除了私人公司操作粉丝、ID注册的买卖,很多网站平台为了加大自己的吸引力,也会采取技术手段定期增加粉丝,尤其是对加了“V”等认证的高级客户。

目前新诞生的一项业务是,借微博平台方审核不严,冒充尚未开通微博的名人开微博,吸引大量粉丝和转帖。“目前单位已经查处了很多冒开的名人微博。”据内部消息,最近新浪微博正在重新核实其“加V”的微博主人,并且是与本人联系审核,原因是防止冒名顶替的现象。

在目前的网络里,“水军”几乎攻占了所有堡垒。

网络公关“水淹网络”

“水军”,顾名思义,是指在网络大量“灌水”的人员,由于一般传言中,“网络水军”发表一篇帖子价格在0.5元左右,又常被称为“五毛党”。不过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笑言,5毛已经是老黄历了,在2010年11月之后,由于360和腾讯爆发的大规模网络口水战,360与腾讯均大量使用水军,以致发贴人手不足且工作量爆增,每帖涨到0.7元,目前水军已经被称为“七毛党”。

“说白了也很简单,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话题,再用数个至数千个ID顶贴、转发,营造热门话题,控制舆论导向。”行内人唐小姐,已经组织了数年类似的活动,在他们行业内,这被称为“网络公关”。

唐小姐是一家网络营销公司的合伙人,这家公司虽然没什么名气,却负责汽车、地产几个行业大客户的网络营销,为了控制成本,全部在职员工只有几个人,大量的人都只是兼职人员。

“我有四五个QQ群的网友,都是兼职的,各地都有,有活儿了在群里发布一下,他们去执行,然后按照数量算钱,打他们卡上。”唐小姐表示,他们这些人最值钱的是网络账号,各大论坛全算下来的话,每个人都有数百个高级别的ID。

1. 3Q大战的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有10万“水军”

2. 2010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的手机展台微博互动体验吸引了很多观众

据介绍,干这行的首要任务是混论坛,就是把ID的级别推上去,级别越高,相应的权限就越大、威望也就越高,帖子被删除的可能性就小,而且更容易获得置顶、推荐、精华,相应来说更能占据页面,也具有更高可信度,对于投放广告的公司来说,价值也就越大。唐小姐表示,各大论坛精品ID是重要卖点,每一次的帖子都是精心策划安排的,不过往往只有极个别能达到预期或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是真正的广告帖,发上去一分钟不到就被删了,所以尽量要把广告帖编成不是广告帖,必须带有策划、创意在里面。”据介绍,目前占据论坛的帖子中,这种策划性的帖子至少占到80%,各个公司、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有涉足。

“水军”只是最底层的一环

对于目前各界舆论都在指责“网络水军”不干好事,把网络弄得乌烟瘴气,唐小姐认为,更深层次的问题出在中国的公关环境,“业内早就总结了,中国式公关只做两件事:粉饰自己与抹黑对手,我们也要赚钱,定位与公关一样,又怎么能免俗呢?”

一直以来,由于“水军”的业务与公关公司密切相关,最初由个体户推动的这类服务,早就进入了公关公司视线。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公关公司只是把微博维护当做日常公关业务之外的一项增值服务,包括替博主策划日常发布内容、发布时间等等,费用在每月数万元不等,这背后则是悄然形成的“水军产业链”。

“这与此前博客刚刚兴起时,知名博主往往由团队策划的情况类似。”一位公关人士介绍,就在不久前他们公司帮助一个企业负责人策划了一次微博访谈,前后一个小时,粉丝数量增加了数万。

“本来就是个形式,谁会追究真假呢?”该人士笑言,自“僵尸粉”、“粉丝买卖”之类的消息曝光之后,较真的人多半不会来这上面玩儿了。在他看来,“水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和庞大,与传统的公关业务比起来,由于其门槛过低,竞争过于激烈,早就是一片“红海”。

“政府公关、媒体公关、网络公关,看看名字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没有其他媒体配合,水军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前述人士表示,“水军”只是个噱头,造声势还行,最终影响力还是得落实到媒体报道上。

目前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最简单的是,操盘者先借“水军”把一件事情炒得好像全社会都在讨论似的,然后借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提升影响力,操盘者再借事件或者“红人”赚一笔快钱。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经过几次事件洗礼,网民早就知道如何区分“水军”了:一个帖子或者某人微博上短时间内大量评论,但是评论内容出现大量重复,尤其是众多不同的用户名、ID发同样的评论,而在门户网站的新闻评论里,由于其会显示评论者的IP地址,“水军”为了避免短时间内IP地址过于集中,多采用手机上网发评论。

“这个目前在微博上表现得更加明显,通常水军的粉丝数不超过30个。”唐小姐表示,微博“水军”的发言往往前言不搭后语,而且言论严重一边倒,肆意谩骂某一方。但是骂人是骂不出真理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帖子依旧占据上风。因此在成型的公关链条中,“水军”只是最底层的一个环节。

炒作“水军”的市场阴谋

目前,“网络水军”已经成了一个正式的职业名称,不仅出现在网友群体中,甚至各大招聘网站的职位说明中,“水军”有了明确的岗位要求:熟悉论坛发帖规则并能合理利用,在论坛有个人影响力,与版主有友好关系,保证稿件发布数量,以及在论坛里的跟进。

“微博本来就是个‘小圈子’的东西,由于粉丝与博主的互动是绝对自由的,粉丝随时可以取消关注,因此最终微博传播的影响范围仅限圈子内部。”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借媒体之口把“水军”对舆论的影响推到巅峰,甚至上升到“网络暴民”的高度,很可能是一场阴谋。

该人士表示,互联网公司、网络营销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次互联网事件狂欢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他们主动推进的痕迹。“没有媒体的配合,水军什么都不是!”正如前述人士所言,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微博、博客还是论坛,网络炒作从未真正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往往是由公关公司做局,将网络事件推进到传统媒体视野中,才最终引发了舆论的转向,因此认为“网络水军”会演变成“网络暴民”,只是杞人忧天而已。

猜你喜欢
水军帖子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资深“水军”揭秘行业潜规则
网络水军
暴力老妈
水军
水军的前世今生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