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气凸显新格局

2011-10-11 06:43陈卫东专栏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资源量跨国跨国公司

■陈卫东专栏

国际油气凸显新格局

■陈卫东专栏

过去半个世纪,国际石油天然气行业话语权从跨国公司转到了资源国的手里,供给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石油的政治色彩更加浓重,低碳正在成为一个生活方式,对传统发展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

2011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回望过去半个世纪,国际石油天然气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一,行业话语权从跨国公司转移到了资源国的手里。二战之后,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经过50年漫长的演变,行业话语权从跨国公司转到了资源国的手里,或者说转到了国家石油公司的手里。

首先是控制探明资源量的变化。跨国公司拥有的资源量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85%左右减少到现在的7%,而相同期间内国家石油公司拥有的资源量则从1%增加到了现在的73%。

其次是石油产量的变化。当时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绝大部分的石油产量,而当前跨国石油公司的石油产量只占总产量的14%左右。国家石油公司在石油产量方面已占了主导地位。

再次,从炼制能力来看,经过近20年来的大力发展,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石油炼制能力最大的国家。沙特、科威特等主要石油出口国,正利用上游资源的优势加快炼厂建设,而且积极地把炼厂建到石油进口国。从控制的石油资源量、生产能力、炼制能力、资本投资等硬件能力方面来看,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超过了跨国石油公司,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但跨国石油公司在“软实力”方面仍然保持非常好的优势,例如技术创新、管理能力、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全球的贸易能力等方面。跨国石油公司现在主要靠软实力保证某种竞争优势,这是第一个转变。

第二,供给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是产量和消费量都增加了3倍,二是石油消费增长的拉动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能源尤其是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已经连续四年(有的统计说连续六年)出现持平和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下,大力度地发展技术提高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效率,现在单位GDP的耗能比20世纪70年代下降了40%多,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半。其次,因为产业转移,高耗能产业、污染产业转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就承接了这一轮的转移,例如钢铁、炼化。再次,人口老龄化使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

第三,资源民族主义兴起,石油的政治色彩更加浓重。就全球来看,石油净输出的国家越来越少,而净输入的国家越来越多。在殖民主义时期,如果有哪个强国需要某种资源而自己没有,就可以派军队保护自己的公司去其他国家把资源拿来,例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国家授予他宣战的权利,他是有军队的,为了贸易可以开战。但现在不行。我们去非洲多投资一点儿,人家就说新殖民主义者来了。所以,中国如何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所需能源,历史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第四,低碳、环保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潮流,对传统发展方式带来极大的挑战。从京都到巴厘,到哥本哈根再到坎昆,低碳、可再生成为热点话题,传统能源向更洁净的方向转变。为什么发生这个转变?一是环境不可持续,人们认识到温室气体的快速积累将改变地球的气候,危及人类的生存。二是政治家要有一个政治高地与道德高地,而拯救地球是一个最崇高的道德高地。从心理上要找一个高地、赢得话语权,这对某些政治家有很强的驱动力。在生活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先富裕起来国家的人们意志占有优势。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战争压制和资源掠夺都过时了,用什么办法能够保持这种优势心理惯性?我不相信什么阴谋论,但低碳减排、新能源等观念的大力推进的确使发达国家有了新的优势和话语权,优势心理惯性得到了延续。

在“地球村”日渐形成的今天,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系列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比如如何“走出去”获取资源,如何更好地保障能源供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等,这都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认真研究。

猜你喜欢
资源量跨国跨国公司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W2018014 卡斯卡维尔首次公布资源量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