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休妻•痴梦》的艺术分析

2011-10-13 11:47王琳娜天津音乐学院天津30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唱段曲牌乐段

王琳娜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000)

《朱买臣休妻•痴梦》的艺术分析

王琳娜 (天津音乐学院 天津 300000)

《朱买臣休妻》是公认的昆曲中的精品。本文重在对这出戏中“痴梦”这折戏进行分析,包括在文学和音乐上的分析。着重剖析总结这折戏中音乐的结构、唱腔特点、人物的表演与演唱。旨在理清这折戏包含的唱腔曲牌的词格、腔格,及其中对昆曲主腔的运用等。

昆曲;痴梦;人物性格;唱腔分析

一、文学分析

1.剧情简介

《朱买臣休妻》取材于朱买臣休妻的民间传说,又名《烂柯山》。《痴梦》作为《烂柯山》中一出精彩的折子戏,表现再婚后不幸福的崔氏,在知晓前夫朱买臣得官之后想入非非,幻想凤冠霞帔、荣华富贵的美好前程,这折戏由“悔”引发,以“痴”烘托,把现实和梦境扭结在一起,把正常人的思维与痴狂者的幻觉溶汇一体,天然浑成,看不见生拉硬拽之迹。戏中崔氏用“笑”“哭”,这两种大的情绪强烈表达了崔氏的心理。演绎了一场真实而虚幻、合理而夸张的“痴梦”。

2.崔氏人物形象剖析

在昆曲舞台上,“崔氏”是妇女形象“丑”的典型。泼、狠、嫌贫爱富。一个封建社会的劳动妇女全然不顾“从一而终”的女训逼夫改嫁。搬到现在,就是我们常说的“拜金女”,物欲战胜人情,在丈夫最艰难的时候离开,在前夫得志的时候又想着重温旧情,一切以物质享受为前提。种种行为可耻、可恨、可气但又可怜,崔氏的命运以投湖自尽告终,终归应了中国人常念叨的“因果报应”。

3.《痴梦》剧本结枸分析圖表

套曲(南套)由引子、曲尾中间过曲用四支曲牌组成事 件 人 物 矛盾纠葛 故事进程 唱 段1.懊悔再婚2.痴幻入梦3.惊魂梦醒4.梦灭回魂崔氏衙役张西乔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落差而产生的矛盾纠葛故事起始阶段交待主人公由“悔”到“痴”的心理活动

文字分析:《痴梦》一折分四个事件,第一个事件写崔氏悔恨当初不该逼朱买臣休妻,如今自己“形龌龊身邋遢”,前夫却真已做官。唱“毕竟还想枕边情”对前夫收容自己抱有幻想。第二个事件是痴幻入梦,因为现实的悲惨无奈在梦境中寻找“官夫人”的气派。联唱【渔灯儿】和【锦上花】来表现梦境中的欢喜雀跃。第三个事件惊魂梦醒,正当崔氏陶醉于官夫人的喜悦时,丈夫张西桥挥斧闯入,破坏了美好梦境,梦醒。【锦中帕】是《痴梦》的核心唱段,通过“白日梦”点出崔氏的“痴”心妄想。第四个事件是梦灭回魂,梦醒了,又回到了现实的破壁残灯,【尾声】共三句,“只有破壁(啊呀)残灯零碎月”点出了崔氏的失落和凄凉。

二、音乐分析

1.音乐结构

每只曲牌都进行乐句和乐段的划分。

乐句:以每句唱腔的句尾落音为依据划分乐句,分别是a落(6),c落(1),d落(2),e落(3),g落(5),用小写字母表示。

乐段:以表演的阶段性,唱词的完整性和唱腔的稳定性为依据划分乐段。依每个段落的最后乐句落音划分乐段,分别是A段、C段、D段、E段和G段,用大写字母表示。五种乐段名称的设定与C宫调系统的五种民族调式的主音相一致。根据乐段内部乐句组织结构的不同,设五种不同乐段类型,根据唱段最后落音定唱段调式类型,以乐段第一句唱腔结束音为依据。分别设:

A(羽)a—a;A1(c—a);A2 (d—a);A3 (e—a);A5(g—a);

C(宫)c—c;C2(d—c);C3(e—c);C5(g—c);C6(a—c);

D(商)d—d;D1(c—d);D3(e—d);D5(g—d);D6(a—d);

E(角)e—e;E1(c—e);E2(d—e);E5(g—e);E6(a—e);

G(徵)g—g;G1(c—g);G2(d—g);G3(e—g);G6(a—g);

2.唱腔特点

曲牌联套体(南套)

联套结构:昆曲每一折戏即是一套曲牌,可有南套、北套、南北合套和南北联套。《朱买臣休妻•痴梦》由南曲组成是南套。它是由引子、过曲(四只曲牌)和尾声构成。[锦中帕]是本套曲牌的主曲。

此图表是根据江苏省昆剧团编,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进行分析的。

《朱买臣休妻•痴梦》组套的三个部分及曲牌布局

三、核心曲牌分析

【锦中帕】 崔氏唱

1.戏剧情节:门开了,衙役们一一上前行礼,并呈上凤冠霞帔。崔氏拿得凤冠霞帔爱不释手。正欢天喜地陶醉于此时,张西乔手持斧头闯进来,搅了崔氏的美梦。

2.图表分析:见文末附表一。

3.文字分析:【锦中帕】是《烂柯山•痴梦》的核心唱段,通过“白日梦”点出崔氏的“痴”心妄想。为多段体结构,共七个乐段。四种调式并列,感情色彩多变。

4.表演与演唱:崔氏的“夫人梦”好戏上演,当自己所需得到满足时,这时候演绎的崔氏要得意忘形,把崔氏的“小人得志”的这种丑态表现出来。

小结:依照以上形式的分析法,对《痴梦》其他曲牌也进行分析,因篇幅有限,不一一呈现,现将分析结构总结如下:

《痴梦》这出戏8个唱段的调式结构分别是:唱段1:羽调式;唱段2:徵调式、宫调式和商调式三种调式并列;唱段3:徵调式、宫调式和商调式三种调式并列;唱段4:羽调式、角调式和徵调式三种调式并列;唱段5:羽调式;唱段6: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四种调式并列;唱段7:徵调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痴梦》中以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宫为主,整出戏音乐风格丰富,特别是核心唱段【锦中帕】更是出现了四种调式并存的现象,可见,情绪对比明显,戏剧冲突激烈。

四、主腔分析

学术界关于昆曲曲腔规律的研究现存观点主要有三:

一、以王季烈、王守泰父子为代表的“主腔”说。

二、武俊达先生所著《昆曲唱腔研究》沿用传统研究方法对曲牌进行分析梳理,是曲牌“整体观照”的代表。

三、洛地的《词乐曲唱》抓住“主腔”派的某些漏洞,提出宫调与音乐无关,乃韵,昆曲“曲唱”无曲调框格,依文辞格律以字声行腔的观点。

本人继承发展导师钱国桢教授关于昆曲“主腔”的认识,即,“主腔”规范着剧目中音乐唱腔的特点和地方风格,更体现了乐师的创作风格。主腔的节奏比较松散自由,旋律线虽也有自由度,但应清晰可见,并有着许多变体。以全波形最具代表性,结音落(6),体现羽调式特征。全波移位变形也经常出现在乐句结尾,结音落(3),是羽调式的属音。

(主腔)类型:

一、

2.倒影全波形 6 5 3 2 2 3 5 6 —— 用字母( a1)代表主腔倒影落主音(6)

二、

2.全波移位变形 2 3 5 6 6 5 3 2 —— 用字母(d)代表主腔移位落(2)

《痴梦》这折戏主要以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为主。其中,徵调式风格偏重,对其主腔的分析现以曲中代表性唱句加以说明:

徵调式:

倒影全波形:53211235,例如[渔灯儿]中“为什么还敲得心急情切”一句;

移位变形:23566532,例如[锦上花]中“他那里说了说,我这里歇不歇”一句;

移位变形:12355321,例如[前腔]中“奴薄命天折罚”一句;

小结:依照以上对昆曲主腔的分析法,依次对《痴梦》中其他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宫调式也进行了行腔规律的分析,因篇幅有限,不一一呈现。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痴梦》是多种骨干音型并存的折子戏,通过对主腔的分析,发现主腔的骨干音型及其变体出现了与其它调式重合的现象,如徵调式、羽调式和宫调式的移位变形为同一个音型,23566532;商调式和宫调式的一种移位变形重合,同为5 6 1 2 2 1 6 5;徵调式的移位变形和宫调式的全波形重合,同为12355321;等等。《痴梦》是戏剧冲突很激烈的一折戏,在核心唱段【锦中帕】中出现了四种调式并列的现象,可见情绪的跌荡起伏,调式的多样化,代表着音乐风格的多变。

附表一:

猜你喜欢
唱段曲牌乐段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视唱练耳与钢琴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音乐旋律的级进模式与人物形象的同构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