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发展策略探析

2011-10-16 11:38柴永艳刘泽勤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低温

柴永艳,刘泽勤

(天津商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134)

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发展策略探析

柴永艳,刘泽勤

(天津商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134)

低温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我国低温物流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低温物流管理及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低温物流产业发展策略,建议通过加强行业标准建设、采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手段,加速我国低温物流系统全面发展,促使低温物流产业成为整个物流产业的新亮点.

低温物流;行业标准;第三方物流

低温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因此又被称为易腐食品冷藏链[1](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其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现代物流技术正朝着快速、安全、便利等全方位服务方向高速发展.如表1所示[2],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8.4万亿元,而到2009年已高达96.6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在整个物流业的带动之下迅速崛起.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冷冻冷藏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间冷冻、冷藏技术交流的不断加深,使得低温物流行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表1 2004-2009年物流统计表

1 我国低温物流的发展的滞后性

低温物流在我国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低温物流的发展与提供低温环境的冷冻冷藏技术及完善的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低温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低温物流管理及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是与国内非低温物流业相比,其整体水平相对滞后,这种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1.1 低温物流产业整体基础设施薄弱.低温物流硬件设施滞后,冷冻冷藏运输设施陈旧,现代化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图1为国内外冷藏车的数量比较[3],从图中看出虽然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但低温物流所需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且目前运营中的冷藏车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国外发达国家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有效地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环境保障[4].由于设备陈旧的导致易腐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据估计我国整个低温物流费成本占产品成本的70%,远远高于50%的国际标准[5];

图1 国内外冷藏车数量比较

1.2 冷冻冷藏技术落后.虽然我国的制冷工艺研究水平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制冷设备年产量居世界之首,但由于客观原因,社会缺乏对低温物流业中制冷工艺技术的重视,使得国内低温物流行业中的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仍保留着传统的制冷工艺和技术,冷冻冷藏质量监控、车间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4].由于缺乏适宜的技术设备,无法为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低温环境保障,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耗.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败损失近1200万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6].这一惊人的数字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冷库资源和冷藏运输资源的相对缺乏,而专业低温物流技术人才的缺乏,亦制约我国低温物流快速发展;

1.3 监管机构不够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至今没有国家技术标准可依,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安全监控和质量监管体系,只是国内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7,8].而且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更是滞后;

1.4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低温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9],企业不仅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加重企业的负担.据第五次中国物流供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而在低温物流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更少[10].

2 我国低温物流的发展策略

早在2004年,上海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藤木胜敏预测,中国大陆的低温物流市场还需要5-10年才会真正兴起[11].经过五年的发展,伴随着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细化和低温食品的逐渐普及与成熟[9],以及医药、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对低温物流的需求也在增长,使得低温物流急骤升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低温物流行业必须抓住时机迎难而上,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使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2.1 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一个接口,只有在行业标准完善、可实施情况下,冷链物流才具有可以统一运作规则.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商品包装标准是提供高效信息的重要基础,也是便利冷链物流运作中储存、搬运、销售等活动的基本手段.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装卸速度、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12,13].国内新的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应遵从实际、符合规范操作并与国际接轨,对国内暂无标准的冷链物流环节,可以参考国际上已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度.

2.2 采用先进的技术

发达国家注重从源头至消费的全过程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14].要迅速提高我国低温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低温运输与仓储设备,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同时,不断革新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的步伐,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进行快速、可靠的传递,实现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管理[4].

2.3 建立低温冷藏链物流系统

冷链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以保证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12].要发展冷冻冷藏商品流通,就必须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物流形式,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建设和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加快冷冻冷藏车辆的制造和使用步伐.通过建立完善的低温冷链物流系统,使用物流管理软件,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4 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它是目前物流资源整合的趋势,也是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的主要形式.社会化冷链物流的利用程度以及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15].由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简化配送环节,保证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有效避免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16].由于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投资较大,对中、小低温食品生产商及制造商来说,要降低物流成本,有效路径就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17].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以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自身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商企结成联盟,提供冷链分割的冷链运输环节功能服务,进而输出有针对性改进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18].

2.5 推动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形成

第四方物流实质是供应集成者,将自身的资源与具有互补性服务的其它组织所具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与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19].第四方物流可以弥补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综合技术、集成技术以及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上存在问题,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以及供应链管理功能,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和技能为企业降低成本[20,21],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

2.6 认清市场内在潜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应该是国内需求,低温物流行业要认真分析内需市场的特点,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低温物流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和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将持续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农产品物流与再生资源物流将成为物流服务的重点领域[22].因此,低温物流行业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拓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低温物流市场,实现低成本战略扩张.

3 结语

从我国的经济形势来看,低温物流市场增长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引进的国外成熟技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在未来,伴随着国外成熟技术在国内的扩大应用和推广、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物流产业相关法规的完善以及与冷链物流相关的国内低温冷冻冷藏研发技术的不断强化和提升,我国的低温物流系统必将逐步走上正轨,成为整个物流行业的又一亮点.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物流标准术语[J].中国储运,2001(3):39-41.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

〔3〕http://www.56products.com/zhuanti/lengcangche/three-冷藏保温车技术的革新.htm.

〔4〕徐修峰.浅议低温物流管理[J].商业时代,2006(7):14-15.

〔5〕李志军.从食品安全看冷链技术的应用[N].现代物流报,2007-07-17(2).

〔6〕向群.低温物流高速发展中的局限[J].中国食品工业,2006(2):38-39.

〔7〕王向荣.中国冷链物流急需甩掉多少烫手山芋[N].中国食品报,2009-11-23(2).

〔8〕叶勇,张友华.中国冷链物流的最新发展和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9-72.

〔9〕汪子琳.冷链物流面临四大问题[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4):18-20.

〔10〕代文峰.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60-62.

〔11〕低温物流尚需热启动——访上海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藤木胜敏.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63-65.

〔12〕郭慧馨.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112.

〔13〕魏巧云,田雪.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09(9):55-57.

〔14〕匡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03):59-62.

〔15〕王颖星,赵向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探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11-12.

〔16〕马天山.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5(04).

〔17〕慕寒.撬开冷链物流市场大门[J].市场周刊,2007(11):4-7.

〔18〕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6(6):29-32.

〔19〕李尤.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01):108-111.

〔20〕张育华.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战略协作探讨[D].安徽农业大学,2008.

〔21〕邱立新,陈岩.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3,19(2):47-49.

〔22〕李万秋.冷链物流系列讲座之一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9):102-104.

TS205.7

A

1673-260X(2011)03-0167-03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低温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