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所有权优势分析

2011-10-17 06:58刘伟李伟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价值链优势企业

刘伟李伟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众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获得良好发展的事实说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也拥有某些优势,并在国际化进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

一、小规模技术优势

在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于1977年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并在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专著中对该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小规模技术理论的逻辑基础来源于比较优势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来源于小规模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等比较优势能够使发展中国家的境外投资获得利益。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生产成本低、产品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形成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威尔斯认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在海外直接投资中难以仰赖绝对的竞争优势,但确拥有相对比较优势。该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那种只能仰赖垄断的技术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将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企业自身的市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论证了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可能性。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由于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海外直接投资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和较大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落后国家发展海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利基市场优势

利基市场是指在市场中通常被大企业或者竞争对手所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也称为空隙市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学院的学者们将这一概念引入市场营销领域。

现有的市场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总会存在“空隙”。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的“圆圈理论”认为,在无数的大圆圈(指大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与小圆圈(即小企业占有的销售市场)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空隙,即仍有一部分尚未被占领的市场。“空隙”市场由于产品服务面比较窄,市场容量不大,大企业因不能形成规模生产而不愿插足该领域,这使中小企业有机会既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中小企业只要看准机会,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立即“挤占”,将这些空隙(如图1中阴影部分所示)组成联合销售网,将有机会超过那些大圆圈市场。中小企业还可根据消费者需求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形成自身的产品特色和经营特色,这样才能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可持续地开展国际化经营。

图1 圆圈理论

三、模仿创新优势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秘密,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跟随性的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究开发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这是影响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模仿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战略有其自身的特点,无论是在创新风险、创新效率还是在创新投入上都具有优越性、跟随性、创新性、低风险性、高成功率和高效率、低投入等特性,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模仿创新的战略正是顺应了市场竞争的规律。中小企业的技术模仿创新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中小企业模仿创新流程图

首先,中小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创新需求进行分析。其次选择模仿对象。模仿对象主要是指本企业所要模仿的产品、先进技术、方案、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等。经过了模仿需求和模仿对象选择之后,将决定所需要的技术在适当的时机,通过适当的方式,如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购买新产品、购买发明专利等引入本企业内,并组织研发团队对先进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企业的规范和流程,将引进的技术逐步地消化吸收,变成企业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最后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构建,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经过这一模仿创新过程之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将有较大的提升,为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大量事实证明:技术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历史上,美国工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对欧洲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奇迹正是得益于对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韩国也是通过模仿创新,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一跃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四、企业家创新优势

企业家创新的含义是:在既有条件的约束下,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企业机制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实现途径,确保以统一的组织行为有效地捕捉和利用市场机会(Morris,1998)。企业家创新行为与常规行为不同,它超出已有的经验范围,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采用新的认识方法、新的解决手段和新的技术手段等,以开创新的思维结果。

其一,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家必须通过创新实现企业转型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就中小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本质原因及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资金、技术、管理、政策、制度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会大大影响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弱势局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引领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家就必须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其二,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家不仅具有良好的企业家素质,更具有集创业者、所有者、管理者于一身的特点。中小企业家自身的需求是创新行为的精神动力源泉之一。袁凌(2004)认为,刺激引起人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与目标结合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实现后,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便形成新的目标(参见图3)。以袁凌的需求理论为基础,本文归纳出中小企业家的主要需求为:生存需求、事业成就感需求和社会尊重需求。由于上述需求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家不断地进行创新,并形成了中小企业家的创新优势。

图3 企业家行为的基本模式

五、易嵌入全球价值链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提出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GVC)描述的是在全球市场中,为实现商品或服务而链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加快推动了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使我国中小企业开始进入全面国际化发展阶段。在改革释放效应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从低附加值环节开始介入全球价值链。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灵活性上具有优势,易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大企业若实施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认可和接受管理变革,往往需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一贯支持,在执行中会遭遇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然而,中小企业人数少、管理环节少、变革难度小,有助于嵌入全球价值链,如图4所示。

图4 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模型

六、管理成本优势

传统的经济理论对企业进行的成本分析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上,一般来说,生产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所以企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获得最低成本。因此,在管理成本方面与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更具有优势。但是,企业的成本分析不应该仅仅集中于生产成本,还应该将管理、市场营销、服务、消费者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和协调的成本也会增加。从这一角度看,小企业更具有成本优势。具体地其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代理成本低。在大企业中,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发生分离,这样,在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之间就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从而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为了使管理者的行为不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所有者就会设立某种激励约束机制来使管理者的目标和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致起来。这种由于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而引起的费用就是“代理成本”。代理成本的大小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有关,分离程度越大,代理成本就越高;分离程度越小,代理成本就越低。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很大,所以其代理成本很高。与此相反,由于小企业的成员较少,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程度低,所以其代理成本就低。(2)内部交易成本低。大企业往往是一个大规模生产和高度专业化的企业。于此特征相联系,大企业逐渐形成了一种内部层级管理体制。企业作为层级管理体系,其内部交易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一层一层的行政隶属关系,遵照行政命令来完成。这种层级系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而小企业与其他企业间的关系多属于市场交易关系,由于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小企业内部成员具有很强的动力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尤其是在企业创建初期,中小企业内部的成员往往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只有精诚团结,密切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而中小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是极低的。

[1]胡日东.基于小规模技术理论的福建省民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战略分析[J].经济地理,2006(3).

[2]傅光成.中小型民营企业定位“利基市场”的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3]王燕凌.寻找企业优势开发利基市场[J].经济师,2003(12).

[4]陈吉磊,徐向阳.我国企业模仿创新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5]宋耘,曾进泽.后发企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演化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5).

[6]马云俊.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1).

[7]冷克平.关于中小企业模仿创新问题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5(1).

[8]赵镇.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北方经贸,2006(8).

[9]侯光明,别晓竹,李存金.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

[10]孙小琼.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11]赵优珍.中小企业国际化——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分析与启示[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价值链优势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矮的优势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