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学习的认知解读及教学思考*

2011-10-29 02:23胡静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显性英语语法外语教学

胡静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英语语法学习的认知解读及教学思考*

胡静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语法学习的过程,结合对我国当前英语语法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揭示了认知研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意义:(1)在语法教学过程中,应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树立动态权衡教学理念。(2)在语法练习的设计上,要合理地综合运用外显式和内隐式语法练习。

外显认知;内隐认知;语法教学

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以语法为中心,到交际法教学对语法的不重视甚至忽略,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以形式为中心的语法教学重新产生兴趣,对语法教学法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朱玉山,2007)。在这一过程中国内众多学者已达成共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语法教学已由“该不该教”提升到“该如何来教”的层面。束定芳(1996)曾明确表示:“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经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胡壮麟(2006)在《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中举例认为语法教学是必要的,问题是要编写一部学生感兴趣并容易掌握的语法书。

目前,探索语法教学新途径已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也为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Celce-Murcia&Olshtain(2000)呼吁结束以句子为单位的语法教学模式,提倡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戴炜栋(2005)提出了“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可以兼容 ”的新主张,胡壮麟(2006)提出“交际-语法教学法”这一新概念。这些研究不仅为语法教学在理论上提供了指导,也在不同程度上阐释了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重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而必须与逻辑思维,篇章语境和文化联系起来,实现话题表达功能的教学观点。但是,怎样从语法学习的认知角度出发有效地教授语法,怎样将语法知识的认知特征与语法教学巧妙地融合起来,学术界和教育界仍在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这一语法知识认知特征,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对英语课堂语法教学的思考。

一、语法学习的认知解读

(一)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

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对是否应该教授语法的争议起因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二语习得中作用问题观点的分歧。显性知识是学习者有意识的知识,即学习者知其所知(Ellis,2004),隐性知识是完全默会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如本族语者不但知道某个句子不合语法,而且还能说出为什么不合语法,这类知识就是显性知识。如果可能凭直觉知道某个句子不合语法,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不合语法。在这种情况下,他对语言只具有隐性知识,而不具有显性知识。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差异的核心是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或知识规则的意识程度,以及用语言表达相关知识和规则的程度。而语法知识由语言规则/特征意识方面的知识(即分析性知识)和用于这些规则/特征的元语言知识组成,它具有更容易进行有意识的反思和予以控制的特征,因此外显知识的讨论和研究大多集中于语法方面。虽然外显和内隐两种语言知识作为一组对立的概念,在知识表征和知识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对立特征。但是较之两种知识的区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转化是二语习得中更为重要的(Bislystok,1994)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无接口说、强接口说和弱接口说。无接口假说以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为理论出发点,认为两种知识是无法转化的。强接口假说以行为主义语言哲学观为基础并将语言习得看成是完全等同于人类其他技能的获得(Dekeyser,1998;2003)弱接口说是无接口说和强接口说的折衷,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与的交叉入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显性知识可以间接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但是国内外众多研究已表明(Ellis,2004;戴炜栋,2005),从认知过程看,应当将外显与内隐知识其视为一个连续体而非对立体。因此,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是能够相接的。

(二)语法习得的认知过程

在语法习得的过程中,输入的语法知识经过认知微观处理和宏观处理,通过注意、推理和假设、建构与再建构、自动应答四阶段实现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接口与转化。在这一复杂的认知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便是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协调合作。外显学习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方式,是有目的、有选择性注意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其根本特性是需要有意识努力与参与。与外显学习相反,内隐学习则是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获得了这种规则的学习方式,其根本性特征是无意识性。在语法学习的认识阶段,学习者通过外显学习获得外显知识,但是获得外显知识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促进内隐知识的获得实现二语知识的内隐化,建立内隐知识表征系统。内隐化在二语语法习得中具有全程性意义。

二、大学英语语法课堂教学问题与思考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已从学习者学习观、教师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龙献平、刘喜琴,2007;王维佳、2005),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习者和教学者都普遍认为语法学习仍然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过于强调语法学习忽视交际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讲授语法规则、分析语法现象和翻译课文为主,而没有给听说等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留下一席之地。二、过于重视语言的交际性而放弃语法规则。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的运用,忽视了语言的规范。造成这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割裂了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的接口转化,剥离了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的协同合作。笔者认为,从语法学习的认知角度,至少可以给英语语法教学以下启示。

(一)外显与内隐相结合的语法教学模式利于学习者的语法学习

语法知识的学习过程较为独特,虽然研究者对学习语法的最佳方式尚未达成共识,但是人们对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相结合的“注意-推理和假设-建构与再建构-自动应答”这一语法学习过程都表示认同(戴炜栋,2005)。这是因为语法是一种知识系统,虽然起初注意的是一种基本结构,但其放于不同的语篇中就会产生许多特定的意义,只有经过以上过程,学习者才能达到自动化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学习过程在语法教学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们一方面接触各种形式,一方面能运用。

首先,让学习者接触语言形式 对这些形式以显性的方式处理让学习者知道其功能。比如向学习者提供一段重复出现某个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的语篇,篇章内容设计要合理,引导学习者先注意篇章的信息内容,再关注篇章中所包含的语法项目。教师可以采用黑体,斜体,彩色处理或字型大小变化来突出要求掌握的语言形式,引起学习者注意。然后设计一系列的语言输入处理活动(如针对语法项目的完形填空等),这些活动主要是鼓励学习者理解这些结构而不是使用它们,帮助学习者在接触目的语输入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新的语法项目推理假设及验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取纠错否定法,向学习者提供另外一个含有多处与该语言形式有关的错误的篇章,鼓励学习者采用协商对话(negotiation talk)的方式找出错误并予以改正。最后,教师可设计一些既融入语法结构又联系社会现实的交际活动,诸如:角色表演、采访、叙事等,以加速学习者对外显知识进行程序化或自动化处理,实现英语语法知识内隐化。

(二)外显式语法练习要与内隐式语法练习相结合

外显式练习实质上是让学习者运用其外显认知来学习关于语言形式的一套理论而不是语言本身。(张人2004)由于外显式练习并非强调语言的流利性而是关注语言的精确性,因此许多学习者常常能正确地做出语法题却不能在实际运用中快速而恰当的做出反应。而内隐式练习具有形式轻松活泼,易为学习者接受的优点有助于语言自动化的形成,我们应适当地将其纳入语法练习中。以笔者进行虚拟语气这一语法项目训练为例。笔者选取英文歌曲Never say goodbye作为该语法的练习材料。以下是这首歌的歌词:

If I could take this moment forever,turn the pages of my mind to another place and time,we would never say goodbye。If I could find the words I would speak them,then I wouldn't be tongue- tied when I looked into your eyes,we would never say goodbye。If I could stop the moon ever rising,day would not become the night wouldn't feel this cold inside and we'd never say goodbye。I wish that our dreams were frozen then our hearts would notbe broken when we let each other go。If I could steal this moment forever paint a picture-perfect smile so our story stayed alive,we would never say goodbye。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并且优美的歌词中蕴含着虚拟语气的以下用法:

?

笔者首先播放这首歌曲以引起学生兴趣,在播放完歌曲第一遍后要求学生在听第二遍时留意歌词中含有虚拟语气语法知识的黑体字部分并进行相应的听力填空,然后要求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并仿写歌词。学生对这一练习形式非常欢迎并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了所学的语法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英语的语法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作为人类两个基本学习机制的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在语法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协同作用是提高外语语法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理想的外语学习理念是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权衡观(阳志清 杨烈祥,2006)。无论是在语法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还是练习设计上都应综合考虑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动态协同,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1]Celce-Murcia M E.Olshtain.Discourse and Context in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Bialystok E.Representation and ways ofknowing:Three issu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N.C.Ellis(ed).Implicit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London:Academic Press,1994.

[3]DeKeyser R.Beyond focus on form: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econd language grammar[A].In C.Doughty & J.William s(eds.).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Ellis R.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L2 exp licit know -ledge[J].Language Learning,2004,(54):227 -275.

[5]戴炜栋.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6]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EB/OL].Lunwenwang.com/Freepaper/English/English Teaching/200612/Freepaper-305,2006 -12 -14.

[7]龙献平,刘喜琴.大学生英语语法学习观调查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

[8]阳志清,杨烈祥.外语教学中的内隐/外显学习动态权衡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

[9]朱玉山.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0]张人.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4,(4).

[1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010-12-11

胡静(1976-),女,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显性英语语法外语教学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