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危机施行风险管理的构想*

2011-10-29 02:23吴媛媛雷志萍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危机风险管理师生

吴媛媛,雷志萍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高校公共危机施行风险管理的构想*

吴媛媛,雷志萍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418000)

当今社会,传统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在风险理论的视角下,重新审视高校公共危机管理,探讨对高校公共危机施行风险管理。

高校;公共危机;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但往往会忽视公共危机爆发之前出现的隐患。任何公共危机都有一个潜伏的过程,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在危机的潜伏期,起关键作用的是风险因素,它是增加危机发生概率或危机严重程度的条件和原因。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对危机的回应转为对危机的风险管理,即危机风险管理。因此在风险理论的视角下重新审视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十分必要。

一、施行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

(一)风险管理的内涵

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在以后的若干年里,以学术会议、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经过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风险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工商企业界得到重视和推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风险管理被引入到公共关系中的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尤其是在后者中,风险管理的流程、策略等被广为借鉴,成为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学者对“风险”的定义中,较有代表性的可以归纳为:风险(risk)是某种特定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影响的综合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则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处理并对其进行监控的过程。

(二)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关系

北京大学孙祁祥教授撰文认为危机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风险管理。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工会CEO Charles Tilley把风险管理比喻为危机中的风暴眼。我国学者刘威则认为,风险是危机之母,在适当的诱因下(常常是意想不到的)风险从海底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眼中看到的危机。事实上,在危机管理的事前预防阶段,需要找出组织面临的所有潜在危机,并根据它们发生的概率大小排列出处理的先后顺序。这种量化、排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单靠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中采取固有的手段,难以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因此风险管理被逐步引入到公共关系领域中。正因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的危机管理“刺激—反应”的被动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和任务管理的优化。

二、施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依据风险管理理论,从高校实际需求出发,高校公共危机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三步:“查、评、做”,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高校面临的各种风险,回答“会发生什么糟糕的事”以及“如何发生”的问题。它一般通过明确对象、划分单元识别风险和明确风险可能危害等几个步骤,来识别高校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因素的表现及可能危害。影响高校公共危机主要是人的风险行为、物的风险状态、环境的风险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1)人的风险行为识别

威格尔斯沃思指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资料表明:70% ~80%的事故同人的失误有关。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广大师生既是降低或消除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危害的巨大推力,也是各种新的风险因素的主要“制造者”。人的风险识别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查找:

一是查找思想认识偏差。查找思想认识偏差,首先要看师生有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能不能主动地查找并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当前,因常见而不疑、熟视而无睹等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看师生是否存在麻痹思想。有些师生警惕性不高,错误地认为风险因素、事故隐患等不会带来多大的危害而听之任之。

二是查找心理素质差距。心理素质是人们身心健康、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人们应对危机的现实表现。查找心理素质差距,一是看师生心理能否应对强烈刺激。能否沉着冷静地应对外界突然而强烈的刺激,急中生智、灵活果断地处理问题,关键时刻甚至直接影响着整体任务的进程。二是看师生是否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共性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如不能正确引导,放任发展,将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同时,还有一些心理特征需要特别关注,如侥幸心理、变态心理、贪图享乐心理等。

三是查找知识能力不足。知识能力是加强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有力促进因素。当前,师生知识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整体危机知识能力的欠缺。二是专业知识匮乏。如2003年11月24日,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发生火灾,造成28名外国留学生死亡,其中中国遇难学生多达11人。事故调查显示,中国学生死亡人数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应对火灾的专业知识,未采取自保措施。

四是查找个体行为失误。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既是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广大师生行为失误主要表现有:一是师生应对刺激的反应。如遇雷雨天气时的不安全防范措施、突遇事故时的忙乱行为等。二是师生在实现预定目标过程中的风险动作。工作、学习中一些不好的习惯行为,往往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私拉乱接电线、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是一些风险行为。

(2)物的风险状态识别

在风险识别中,不但要全面查找设施设备和基础建设的隐患,更要结合基础设施的特点和使用维护要求,重点查找物本身存在的风险。

一是查找设施设备的技术缺陷。物的技术风险主要有:设计失误和考虑不周、技术储备缺乏、原材料和元器件质量达不到要求、可靠性试验不足、工艺技术水平保证不了生产需要等。如学校购买的车辆、压力容器可能在生产环节就存在技术缺陷,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危机事件。

二是查找设施设备的故障。当前,高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有一些设施设备状况令人担忧。查找设施设备的故障。一是查找因缺乏正常维护和检修而产生的故障。如消防器材未及时更新,导致失去消防功能;车辆维护不及时和不按要求进行,导致固定设备松弛、电瓶过度放电等。二是查找设施设备是否存在自然老化现象。如宿舍的电线、开关、配电箱因使用时间过长,给安全防范带来的隐患。

三是查找基础设施隐患。高校后勤部门应重点分析查找设施设备的硬件连接、软件标准、保质时间、质量现状等。如查找体育馆、训练场等的风险因素时,可从设施连接松弛、设备偏移、固地不稳等现象查起,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中的风险因素。

(3)环境的风险因素识别

当前,我国各种公共突发事件频发,成为引发高校公共危机的重要诱因。影响高校危机管理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地震、山洪、海啸、泥石流、台风、火灾、冰雪等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二是社会环境,校外关系、各民族团体、邪教组织、恐怖主义、宗教势力等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三是制度环境,法规制度是否健全、科学,制度是否得到很好遵循等。

一是查找自然环境不可控因素。一是要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报。利用高校自有力量对气候、地质进行观察和检测。如在外地现场教学时,一方面要考察教学地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教学时期的气候及变化情况,防止山洪、泥石流、地震、火灾等危害的发生。二是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在自有力量预测预报基础之上,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了解学校周围地域的自然环境及变化情况。

二是查找社会环境未知因素。当前,高校周围社会环境未知因素逐年增多。查找这些风险因素,一是要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与武警、公安等部门加强沟通,了解并掌握高校周围宗教势力、邪教组织等情况。同时,加强与上级、友邻的请示与沟通,收集恐怖主义及其他危害分子的情况及活动状况。二是要布控力量,细致访查。高校可在学校附近加强安全保卫力量,注意对可疑人员的检查与防控。

三查找制度环境的缺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高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是高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查找制度环境的缺失,一是从制度的覆盖面看,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是否形成体系格局。二是从制度的指导性与规范性看,制度是否科学可行;宏观层面的法规是否具有指导性,对高校某领域能否起到总揽作用;操作层面的细则、手册和规程是否配套齐全,是否易行、易查。三是查找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上课查人制度、晚间查寝制度等,这不仅是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安全稳定的具体体现。

(二)风险评估

在高校面临越来越大风险和危机的今天,开展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高校对现实与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这是保障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开展高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计算评估出每一因素的风险大小,最后依据单因素风险的影响权重综合评定整体风险大小,为高校风险应对提供可靠参考。

(1)划分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要有所依据,对通过定性或定量得出的结果进行结论判定,给出风险大小的结论。笔者结合高校实际,借用欧洲空间局(ESA)空间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美国国家预警系统与学校行动指南中关于警戒级别的思想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将危机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出评分值,把两者的值相乘得出风险指数,并依风险指数范围划分为五级风险等级(见表1~表4)。

表1 后果严重性等级

表2 可能性等级

表3 风险指数RI

表4 风险等级

(2)选择评估方法

目前,在风险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决策树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层次分析法、随机模拟法等。以决策树法为例,它是一种树枝形状的结构,用以表示连续的决策,能帮助探索问题之间的联系,简化问题并比较各方案的优劣,得出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与最后收益之间的关联。该结构模型既能反映整体风险的背景环境,又能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及其发展动态。如新生军训组织拉练时,有多条可选路径,每条道路的路况和远近都不同,在拉练过程中,还可能遇有大雨等各种不良天气。这种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路线,风险就不同,如对拉练时间有严格要求,可利用决策树综合考虑路况、天气等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得出每种路线行进的时间收益值,从而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后果,再综合确定拉练路线。

(3)实施评估

高校某一活动或某一时期的风险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风险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多种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高校公共危机的风险评估过程中,既要关注单一风险因素导致不良后果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也要关注活动或事物的整体风险大小。因此,评估结果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风险因素的风险大小,二是事物或活动的整体风险大小。选定评估方法后,组织者就可根据评估方法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

(4)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高校针对整体风险和各单因素风险大小,为减小风险事件发生几率、降低或消除其不良后果而采取的防范行为。高校应根据评估结果,在分析已有资源基础之上,依据风险大小区分应对对象,进而选择不同的风险策略,再针对风险特点和目标任务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

①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高校事物风险因素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在风险应对过程中不能对所有风险“一概而论”、“头发胡子一起梳”,而要区别对待、“因事而异”。目前,从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件后果的影响三个方面考虑,主要有减轻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等四种总体应对策略。一般而言,三至五级的高校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对这类风险因素,要依据事物的性质或任务的目标要求而选择减轻风险、回避风险和转移风险等策略,进而制定各种应对措施。一、二级风险,因其所可能带来的危害在高校可接受范围之内,所以可以选择接受风险这种策略,再依据需求制定防范措施。

②减缩风险

风险缩减是指采用恰当的做法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减弱风险的后果。比如,在高校实验室不得不存放易燃物品的情况下,可以在易燃物品的周围多放置些消防设施,这样一旦发生火情,可以减少损失。总的来说,风险的避免和缩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ABC原则”得以实现:

远离(Away)——使风险源远离工作环境或使工作环境远离风险源;

改善(Better)——用更安全的设计和原料等来改善工作环境;

相容(Compatible)——使设计和原料等符合工作环境的要求。

③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是指在无法很好地减轻风险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回避那些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的风险事件。主要是采取措施主动暂停或结束当前工作来回避风险事件,使已存在的风险因素不具备继续发展的内外条件,切断风险的链式演变过程。如,当高校房屋建设过程中发现重大隐患或事故苗头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要暂停工作或采取另一种方案来回避风险;外地教学因天气突变而严重影响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要暂停教学或更改方案来应对天气突变带来的风险。

④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一种将风险分散的方法,它将风险由多方分摊或完全转移至其他方,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所承担风险的目的。这种策略并非仅对一方有利,实际上各方均是赢家,只是赢得不同,有的是赢得时间与进度,有的获得经济效益而已。比如,可以不在高校存放易燃物品,而交由专门的仓储公司保管,从而把发生火灾的风险转嫁给仓储公司。另外,为师生购买保险也是常用的转移风险的方法。

⑤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亦称风险承担,即承认某个风险的存在并决定接受其发生造成的后果。一般认为,那些低概率、后果较轻或者包括这两方面特征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对一些无法减轻、回避或转移的风险,如地震、山洪,就只能采取接受风险这种策略。如,2003年的SARS危机,由于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短时间不能完全控制疫情,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必须接受风险,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来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王晓晖.初探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6):70.

[2]孙祁祥,刘新立.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危机管理[N].中国证券报,2003-08-28(8).

[3]章小莹.风险管理:危机中的风暴眼——专访 CIMA全球 CEO Charles Tilley[J].首席财务官,2009,(1):26 -27.

[4]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王汉功.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7]郭波,龚时雨,谭云涛.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010-12-21

吴媛媛(1977-),女,广东梅州人,政工师,硕士。

猜你喜欢
危机风险管理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危机”中的自信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