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访感

2011-10-30 03:28裴毅然
检察风云 2011年14期

文/裴毅然

中欧访感

Visited in Middle-Euroean

文/裴毅然

暑假首赴欧洲观光,走的是德奥捷匈斯五国十日游,除去往返机程,实际游程不过八天。虽然随团旅行只有宽度没有深度,但几个中欧国家转了转,以五旬阅历,还是感触处处,引慨良深。

中欧

中欧五国地处北纬50度附近,大致相当我国黑龙江,夏季气候凉爽宜人。7月24日,大暑时节,南欧诸国热浪正飙,高温酿成大面积火灾,甚至引爆二战遗留弹药,数百人为之丧生。但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气温只有12~22度;7月31日的柏林,最低气温跌至摄氏10度以下,穿绒着棉都不嫌太厚。本人对中欧天气估计不足,缺乏经验,为求轻装只带一件衬衫,不时需要“坚持一下”。幸好女司机安妮带了两件滑雪衣,救了大急。7月26日到达布达佩斯,进入中欧热圈,感觉稍热,旅馆床上却仍只有棉垫棉被,晚上睡觉仍须周盖全身,既不可捅脚于外,更不可赤膊晾体。中欧所有旅馆均只备供暖不备制冷,床上也无凉席薄毯。解释是唯一的:那儿不需要制冷。中欧最热只有30~33℃,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冬季最冷0℃~-5℃,也不会超过一周。而且,令亚洲旅客几乎都会心浮一问:这儿怎么都没有纱窗?答案自然也是唯一的:不需要。旅馆酒家无蚊无蝇,自然是欧洲落到实处的“先进性”之一。

德国

慕尼黑,日耳曼语为僧侣之家,1185年因宗教迁移渐聚成邑的城市。全城纤尘不染,真正的花园式城市,令全车国人同声赞叹。慕尼黑也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城市,啤酒依然是城市的标志性商品,只是那家名播全球的希特勒啤酒馆已不存在。二战后期,盟军飞机几乎炸平该城,“希特勒啤酒馆”据说毀于大轰炸。虽然该啤酒馆具有“旅游价值”,但德国政府并不允许任何带有纳粹纪念性标志的“遗址”存在。闹市区倒有一家“大上海饭店”,中德文大字标出,作为上海访客,顿觉亲切。

德国乃我此行中欧五国理所当然的翘楚,处处可嗅出德国文化的先进性,处处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理性。可以说,任何人类现象都是文化的折射,点点滴滴都会透出对生命的理解。德奥等先进欧洲国家的人文理念是:社会应该坚持让正直智慧勤奋的人先富起来,使他们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以此引导其他社会成员的人生选择,通过个人追求发展达到全社会层次的上升。因此,知识与道德在他们那儿得到深层次的尊重与体现。

德国人的精致落实到每一细处,不仅处处以人为本,而且进入以自然为本的更高层次。车行德国境内,犹如驶入一整幅田园油画之中,葡萄树种得犹如士兵列队般整齐笔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捆扎有序,也是“画”中的静物。让自然也体现出理性与规则,令一车中国人无不发出由衷赞叹。著名的萨尔斯堡湖景区更是如诗如画,环境的优美使你不禁珍惜生命的美好。

德国人的精细节约也让我感慨不已,7~12对轮胎的重型卡车,空驶时必上缩1~2对轮胎,以减少轮胎的不必要磨损。

德国社会约定化程度甚高,反之防范成本也就较低,不用投建各种防盗设置。如我们这儿前些年复旦大学试点数周的无人售报,终因“不自觉者”太多不得不终止。人家那儿,“无人售报”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付款数额从0.5~1欧元,真的全凭“阶级觉悟”。包括酒店冰箱里的付费饮料,离店时交还房卡,人家只轻问一声“动过吗”,如您答“NO”,决不会先看住你或用钱押住你,然后打电话派人去查房。显然,只有在诚信高于一切的国家,才会如此信任别人。夜宿慕尼黑郊外,社会秩序安详宁静,各种高级椅座当街过夜,无锁无防,八九成新的自行车也不上锁。包括放着各种高级商品的橱窗也没有卷闸门,不怕奸宄砸窗盗物。当然,欧洲人讲究诚信的基础不仅仅基于对社会氛围的评估,还源于对法律的信心。社会繁荣的人文根须,当然在于对人性的认识深度,那儿的政策法规兼顾善恶,平衡大气,确实体现了国民认识的深化与道德标准的提高。

在德国,一切都有具体细密的规定,且具指导性与操作性。如一天开车不得超过12小时,12小时中实际驾驶时间不能超过九小时,连续开车四小时必须连续休息40分钟……一旦被警察发现违规,后果很严重。由于约定明确,德国人都清楚分寸何在,因此反而很少发生冲突。都说让德国人出口骂人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

那座举世闻名的苏军解放柏林纪念碑,不是在东柏林而是在西柏林,保存完好,气势如初。西德并未因意识形态对峙否认苏军从纳粹手中解放柏林的历史事实。至于两德统一,东德人的一段话颇耐寻味:“过去我们过的是‘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柏林墙一倒,我们倒进入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指高福利制度)了!我们唯一没有体验到的是‘资本主义’,因为西德的资本家宁可去‘剥削’土耳其劳工,也不愿来这里‘剥削’我们(劳力较昂)。”说起来,两德统一,西德作出重大牺牲,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二降至第十五,人均GDP从3.8万跌至2.2万美元。

德国高速公路安全第一,几无广告牌,亦无什么收费站,全是电子收费,既准确又省时,更不影响车速。德国满街都是啤酒馆咖啡店,客人满满,人们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我不禁替他们瞎担心:都这样了,下一步怎么办?还能有什么发展吗?朝什么方向发展?人类的想象终究有限,但人类的担心却总是无处不在。我也许真是多操心了。

奥地利

艺术之都的维也纳使我由衷生叹:随到随处的雕塑,体现了对生活的精致追求;四处流溢的音乐,包裹着对生命的完美理解。国人总认为欧洲人的先进在于科技,其实根须却在人文哲学。对艺术的深度追求,来自对生命质量的精致化认识,艺术濡染又必然转化为对科技研究的动力,拓宽表现生命张力的领域。如上美国西部淘金的欧洲人,面对黄金的诱惑,第一件事便是设法使自己拥有舞厅与咖啡馆。他们不愿为了美好的明天损失今天的快乐,更不会像中国劳工在外咬着牙当瘪三,为的就是能够回乡充当一回阔佬。这种重视当下的生命观,事实上正是欧洲人得以不断改善生活环境的价值驱动。中国人“一切为了明天”,似乎很高尚很远大,恰恰整个满拧,价值倒置。很简单,不重视当下,放走今天,明天的美好又如何形成呢?难道明天的高度能够脱离今天的台阶么?没有今天的积累,明天的美好从何而漂来?

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Wiener Mozart Orchester),世界第一的音乐殿堂,演奏台的地板老旧陈古,至少20年以上未更换了,由于使用频率实在太高(每天至少一场音乐会,门票至少39欧元),地板漆已彻底磨去,木纹祼露陈旧。音乐厅座椅也与“古老”配套,没有一点现代气派。但这并不妨碍一流音乐的演奏,能够节约为什么不节约呢?

ring大街(戒指大街)是维也纳的商业中心,各路民间艺人汇聚,一位华裔小姐弹着钢琴乞讨,毫无愧色,似乎用琴声在诉说音乐的身价,也没有人会嘲笑她。包括许多“行为艺术”乞讨者,以活体雕塑为自己挣分。

行走在维也纳,让风自由在身边吹拂,思绪会飘得很远很远。艺术追求的内核是对生命的重视,只有坚信生活是美好的,自我是重要的,其他一切才会有所附丽。因为,一切只有在乎,才有逐渐加工完善的必要。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皆可抛都可弃,也就不可能(或不需要)修正补充了,不必要更高更强了。无小何以大?无初何以远?无个人何必有国家?这也是几千年来儒家总是压胜道家的价值必然。不讲求实际,只追求玄远,符合历史理性么?

昂贵的如厕费

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10,欧洲物价也大致与此相当,即十倍于中国。以如厕为例,虽然设备高档,臭味较低,需付0.5欧元,相当人民币5元。若以国内一般厕费0.2元计,那就是25倍!即便以国内5角/次计,也达十倍。本人当然能省则省,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掏此大头钱。用餐方面,旅行社尽量找中餐馆,一则合国人口味,二则“经济驱动”——便宜呵!六欧元/餐。放在国内,60元一人,至少中档,但在欧洲只能属排档级。一次在维也纳,那位上海老板娘比较客气,上了一大盆红烧肉,顷刻“搬”光。想想在上海绝对不会如此馋肉,引笑一片,连老板娘都惊讶:“呒没想到倷胃口介好!”

奥地利公路餐厅,台湾籍导游为我付了3.5欧元的啤酒费,说是能够为教授买单是他的荣幸。本人因知识分子身份得到如此尊重,尚属首次。事实上,对知识的态度也体现了社会的层次。蔑视知识,唯官是尊,恰恰是我们中国社会价值单一、庸俗趋利的落后表现。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知识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的必备基础,“我是大老粗”的自豪声是绝不可能响起来的,无知者本人也不可能会因无知而引傲。而我们知青一代,绝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文革”阴影,拖滞至今呵!

当然也有反面不良感觉,中餐馆卫生间内,不时有中文提示语:“请勿将烟蒂等杂物投入池内,如被发现,将请您亲自捞出。”国人的卫生习惯确实不佳,餐馆老板也是不得已而出此警语。

匈牙利、捷克

在布拉格住了两晚、布达佩斯住了一晚,对两个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了一点对比性感觉。其实,一过境就感觉到差异了。捷匈二国海关、旅游景点、酒店招待的服务态度比德奥差一大截,看不出对外国游客的真诚欢迎,只有例行公事的“对付”。这种态度,全车国人当然熟悉之至,相视莞尔,尽意会。看着一张张表情紧绷的脸,怨怒大于满足,一望而知:这儿的人幸福度明显少于德奥。“苏东波”之前,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在东欧人民眼中都是“资产阶级奢侈品”,与我们一样“以贫为贵”。1956年“匈牙利事件”,950万人口中150万被起诉,上百万送入“古拉格群岛”。他们也有个人崇拜,著名的崇拜语与我们“文革”时差不多:“风儿停止了呼吸,好让人们听清拉科西(第一书记)的讲话。”

捷匈二国生活粗放,节约理念很差,很像中国的大咧咧。入住布拉格的第一晚,发现房间很大,是个套间,很有气派,与德奥二国的小巧精致对比鲜明。但布拉格旅馆房内设施十分粗糙,工艺很差,尤其卫生间水箱不能关闭,白淌一夜,既干扰睡眠也浪费资源,十分心疼。次日出游前,我特意向旅馆前台服务员说明情况(本人英语尚可)。晚上回房,发现滴水还在继续,再上前台反映,直到睡前,仍无维修工上门。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九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万的匈牙利,竟是中国小商品在中东欧的集散地!华人在布达佩斯开辟出规模庞大的“四虎市场”,所有中国百货服装均因便宜而大受欢迎,日客流量三四万人,一时成为欧洲最大批发市场。大批华人涌入淘金,据说中文报纸就有十几份。

东欧经济比俄罗斯发展要快——船小好调头,只是东欧诸国走市场经济毕竟时日不长,人民生活还达不到西欧水准,捷克人均工资两万克朗(六七千人民币),每月伙食须两三千人民币,住宿则须四千。但东欧教育全程免费,直到大学毕业。18岁后找不到工作,可领政府失业金。

欧洲的性工作者多出东欧(包括俄罗斯),连中国也不时能看到东欧女郎的身影,原因当然还在于她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否则,她们又何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2003年,我就闻知捷克成为东欧妓女集散地,捷克警方曾突袭400多家妓院,这种冲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色情业在捷克完全合法化,政府登记收税。以切布镇为中心的德捷边境,有一条60公里的“妓女走廊”。下午,坐在布达佩斯多瑙河畔饮酒小憩,一时飘过衣着暴露的女郎,目挑语引,职业特征十分明显。

后听说捷克妓女经常前往德国莱比锡市政厅“工作”,萨克森州两位知名政治人物涉及性交易丑闻。甚至有人提议在布拉格巿中心为妓女立青铜雕像,命名“放荡的长凳”——裸露私处正为坐在长凳上的客人服务的妓女。起初,这尊雕像被确定树立在红灯区德沃夏克区,遭到邻近居民强烈反对,他们将雕像称为“妓女纪念碑”,要求政府禁止在该区树立这一“耻辱标记”。由于地点问题未得解决,作者只能将雕像树在布拉格市郊自己工作室的门前。结果,“长凳”立即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同行者中有一位英语很棒的新加坡人,经与捷克人闲谈,告知嫖客多为德国人,因为捷克比德国消费低一半。多数妓女拿不到多少钱,有时多达80%的嫖资流归老鸨、皮条客或黑手党。加上安全和性病,很多妓女生活悲惨。

但东欧教育倾向英美式,提倡愉快学习,不强求做听话的好孩子。他们从小接触政治,中学生就开始参与政论,评头论足,大学生则会盯上各路人物的竞选纲领了。小处见大,一个国家的情况总能在一位位国民的身上体现斑纹。

自己也成了老外

都说一出国就爱国,未出国者一般难以想象,尤其年轻人定会嗤之以鼻——怎么可能?可您当真的踏上异国土地,马上就会发现那儿不属于您。满眼外文满耳异音,与您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匹配。现代人必须生活在文化之中,当你发现自己的文化与那儿难以对接匹配,那种异乡的寒冷感会真正从体内升起。尤其作为人文学者,我最真实的感受是:那儿确实很好,什么都先进,但我只能属于中国。科技也许可以无祖国,文化却必须有祖国。文化与语言一体,进入别国他乡,语言文化完全“番”化,你会发现不是你必须爱国,而是你离不开祖国。不是祖国一定需要你,而是你需要祖国,只能属于祖国。这也是许多旅欧留美的人文学者最终要死要活要回国的价值驱动。

中国人在外边大多以开饭馆谋生,也是因为饮食业所需的文化媒质较低,容易“进入”。这也是我们祖先“食文化”嘉惠后人,使全球华人拥有一项最低生活保障,或曰拥有一项天然优势——饭馆一开,国菜一上,生活无忧。祖先实在否定不得,“文革”搞否定一切,尤其“两个彻底决裂”,要求与传统一刀两断,真正的反动呵!那首“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当然只能自己唱,不可能有“后来人”。

行走在欧洲街上,这回自己成了老外,欧洲人眼中的一道风味小餐,或曰飘带异国情调的风景线。尤其本人长年留蓄的“大胡子”,引起不少老外侧目,回头率大增。在布拉格,一位小贩甚至指着我呼叫:“哦!哦!拉登!拉登!”

最令我有国家荣誉感的是德国大商场竟设有“东亚服务区”,专为中日韩旅客办理购物后的退税(须持旅游签证),使我顿感东亚游客的消费实力。最后一天在法兰克福,尚余500欧元,想想平日没有时间消费,便统统为妻子买了服装。那位青年女店员见我穿着低档,短裤窄衫,却要这要那,十分诧异,后见我还真掏得出大款欧元,连声“Thank you! Thank you!”欧盟国家工薪阶层一般月薪也就3000欧元,一次性购买500欧元,算是“手笔”了。国际地位不能靠自己吹,更不能用“主义”垒,得用实力证明,用老百姓的购买力证明,尤其是国人走出国境的实际感受。从“东亚病夫”到“东亚服务区”,事情真的在悄悄起变化。虽然出国旅游者均属于“先富起来”,但13亿人的中国能够有人走出去,成为有实力消费的“外国旅游者”,总是好事。有人富起来总比大家绑在一起挨穷值得庆幸。所谓共同富裕,也总有先有后,13亿人一齐富,没有一点时差,齐刷刷齐头并进,怎么可能?就是百万人口的小国,也不可能做到没有一点时差的“共同富裕”。就历史演进而言,时代的绝对差本身就体现了“共同富裕”。如一个世纪前还没有的电风扇,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都说读书人要行万里路,中欧一行,收获确实远胜百卷书,有了质感硬硬的亲身感受,尤其有了现实的人文对比,明白了欧洲文学之所以如此先进的社会土壤,收获自然远在一趟“出国游”之上。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