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医药行业制高点,中国应有足够的自信
——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

2011-11-04 05:15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詹洪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医药企业会长医药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詹洪春 林 玟

占领医药行业制高点,中国应有足够的自信
——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詹洪春 林 玟

采访于明德会长之前,记者了解到:与药品生产、流通管理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于明德,不仅是位“医药通”,还是位“政策通”、“企业通”。对于医药行业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对医药行业、产业等方面的政策,他都了然于胸;特别是自2009年1月就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第4任会长以来,他所领导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始终以本届协会确立的“宣传政策、交流信息、加强自律、维护权益”16字宗旨为指导思想,努力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成为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医药企业和医药企业家的服务者、行业规范发展的引导者、医药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因此,不久前,记者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具体的工作,以及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等问题,和于会长做了一席长谈。

协会:一头是政府,一头是药企

采访一开始,于明德会长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工作宗旨介绍说,要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首先我们自身要对其学习深、理解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医药工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执行、宣传上来。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配合有关部委进行修改、完善。

于明德会长进一步解释说,这几年,我们主要在医改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发后,我们立即将行业和基层企业所调研的情况总结,两次呈报国务院,并在报告中共提了14条意见或建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其中有9条我们很熟悉的内容写入了方案,这让我们非常高兴,协会真正发挥了作用。于会长谦虚地说,当然这9条中也可能会有其他地方的建议,那么,这也说明我们所提的这些问题,起码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回顾6个专家委员会分组在基层调研、起草可行性报告、反复宣传、反馈信息、完善报告的工作过程,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协会付出的辛苦派上了用场,这是令人欣慰的。

于会长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花了很大精力对政策去学习、去研究。协会的优势就是领导机构成员都非常关注政策和非常熟悉基层的情况。首先,这些部委退下来的老干部熟悉政策;其次是来自一线的年轻同志又熟悉生产、销售、经营等情况;所以,协会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全国“两会”期间,协会也参加了全国医药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专门会议,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了一个总结汇报,就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集中进行了讨论,得出倾向性意见后,通过代表、委员传达到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这是我们掌握的非常翔实、系统的第一手重要材料。

于会长说,协会通过沟通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在做好政府委托的工作的同时;引导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增强法制意识,学法、守法,积极支持企业依法维护和规范自身行为,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药企:重在升级,并占领行业制高点

当记者问到关于“十二五”期间医药产业的重点任务时,于明德会长说,近期由国家三部委组织的“十二五”规划的讨论,我也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整个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三份文本内容:就是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其中包括生物医药。

于会长继续说,我认为,就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而言,具体包括两大任务——升级、占领制高点。对于传统产业首先保障体系和产品标准升级,这是企业竞争的致胜手段;对于新兴产业,则是要占领制高点。

于明德会长进一步解释,医药产业七个子行业中的传统行业,要狠抓科技创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平,提高质量,这就是“升级”。在医药产业中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特指用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等所生产药品的这一类产品,具体而言就是大家所说的疫苗、抗体药物等,这一部分产业的相关技术应该争取和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水平同步,甚至走在世界前沿,即为“占领制高点”。

化学原料药是传统产业的一部分,创新难度大。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是平均在化学药的研发投入是10年10亿,也就是说投入大、时间长、挖掘也已经很充分了;而生物医药起步晚、潜力大,国家新药创制的重点也在生物医药,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已经有100亿左右,虽然这个数字不算多,但在历史上也是空前了。地方和企业的配套资金是数倍于国家的资金的,投入资金多,成果也相应多,所以医药的希望在于新兴产业。而医药产业“十二五”的两大任务,或者说是两件大事,是追踪前沿技术和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于会长认为,以中国医药现有产业而言,原料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两大并存的资源仅次于美国。中国作为医药产业的原料大国,医药生产不可避免的矛盾就是环保问题。“十二五”期间,这个矛盾会更加突出,因为国家要求产量要加大,而污染要少。所以,用生物法替代化学法,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所以,传统产业要升级,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并引进新的技术。如催化氧化技术,是使用生物催化剂,排污可以由18吨下降到3吨。这样的产品目前国内运用有10余种。

于会长充满激情地说,占领制高点方面,中国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因为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与美国差距并不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起步。在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央也一直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快马加鞭,完全有可能占领生物医药制高点。

于明德会长说,未来5年,中国将走一条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发展的道路,届时我国医药产业将出现四个重要变化:第一,产业原创能力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末,争取25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一类新药。第二,中国的药品制剂会较多销售到欧美市场。截至目前,已经有31家制药生产企业已经率先取得了FDA欧盟和日本的制剂认证,未来5年的目标是100家左右。第三,质量保障体系水平空前提高。2015年将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将全部实现新GMP的要求。第四,现代医药生产企业成功实现转型。

于明德会长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传统制药产业和新兴生物医药产业各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在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有哪些示范典型和后起之秀的问题时说:协会从医药经济发展的角度调查研究、传播交流、推广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表彰医药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树立榜样,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于会长进一步分析说,总体来讲,在区域上,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要好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化方面和传统医药产业方面,国企基础较好;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方面,科研单位、特别是军科院、医科院、中科院三大院最有优势;在传统与创新两者的有机结合上,也有一些比较突出的企业和产品。如军科院与天津制药厂的合作研发生产的基因产品——戊肝疫苗,已经进入四医大三期临床;还有沈阳三生制药、北京双鹭药业、厦门特宝生物、天津力生制药、北京科兴控股等在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各有突出之处。

盘点:几大药企,各有亮点

随后,于会长又扳着手指盘点了另外几家制药企业——

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扬子江药业比较突出。他们采用了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同时在新兴的生物制药方面也有突破,是一家即能高品质生产、又能技术创新、还善于资本市场运作的企业。

石家庄制药,创新管理模式,按照欧美药品生产的质量体系标准生产,使一流的药物产品质量成为石药集团对接国际主流市场、进军世界500强的强力助推器。

浙江海正药业,生产的原料药出口欧美,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多个抗肿瘤、高端抗感染类制剂品种销量居于国内市场前列,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深圳力健药业,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引进成套的现代代生产设备和质量控制设施,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配方为优良的产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他们生产的头孢出口德国。

辽宁锦州奥鸿药业,这几年在发展较快。这家具有现代机制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获得了国家GMP认证。他们以高科技为支撑组织生产,主导产品奥德金等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OTC药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攀升,公司正在研究和申报的新药项目有十多种,后劲也比较足。

于会长接着说,中国的中药产业化,在国内占有份额较大,但增长趋势慢于化学药和生物药。这一方面是用药习惯问题;另一方面,中药如何实现高效、方便的现代化生产,研制成物美价廉的片剂、胶囊、颗粒等,以适应消费者的用药习惯。目前国内已经有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天士力制药等6家企业以现代化方式生产中药。

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如何为这些药企服务的问题,于会长介绍说,协会通过开展医药企业的招商引资中介服务和产品宣传、展览推荐活动;组织交流国内外医药企业先进经验和管理创新成果;组织会员同有关的国际组织及国内外社会团体开展友好交往与合作,促进我国医药企业不断提高现代化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协会的工作之一就是信息交流,我们经常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重组:提升综合竞争力

谈到近期华润集团并购北京医药之举,于明德会长说,对于医药企业的发展而言,医药企业整合是永恒的主题。兼并重组是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要形成资源互补、达到1+1>2的效果,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以新上药、新国药以及新华润的成立标志着国内三大医药巨头的兼并重组顺利完成,呈现出龙头企业加速兼并重组的格局。

就此问题,于会长进一步说道: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而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兼并重组时,产品和市场是两个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兼并重组是其迅速获得产品和技术的重要路径,资源互补有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其关键因素还取决于商品流通领域是否发达,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因此,于会长接着谈道:在医药流通领域,目前我国有医药流通企业1.6万家以上,药品零售企业36万余家,其中90%为地方性的小型医药流通企业。3家行业“领头羊”——国药集团、上药集团、九州通的市场占有率仅占20%,整个医药流通市场80%的份额分布在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手中。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医药等行业的兼并重组,“十二五”期间将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做大做强是“十二五”期间医药流通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要求我国将培养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于会长继续介绍说,复星医药是一个涵盖药品制造、医药分销与零售、医疗及诊断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在整合过程中主要关注并购对象的产品与自身产品及战略的匹配,通过收购实现产品链延伸;同时,还通过投资使产品快速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国药集团以前80%以上的收入来自医药流通领域,研发一直是其发展中的“短板”。为了提高研发能力,国药集团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整体并入,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央企中惟一的医药科研院所,主业是创新药物的研发、药品生产和销售,其研发力量在全国首屈一指。兼并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后,国药集团拥有了强大的科研资源,在医药产业链上占有了制高点。

华润集团并购北京医药则是通过并购占领市场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了打造“医药央企平台”,占有全国最大份额的北京药品市场以及更为广阔的东北市场,重组北京医药集团后,华润以北京医药集团为基础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华润医药集团平台。

于明德会长认为,兼并重组这种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一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促进管理、技术,创市场化等;另一方面,医药行业走市场较早,竞争是必然的、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企业总得往前赶,互相学习、促进。

于明德会长谈到协会的工作时说,协会除了向会员单位提供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提高医药企业整体素质;出版发行医药企业管理书籍、内部刊物及资料外,还通过网站,面向我们的会员——医药企业、为医药企业和医药企业家服务。在政策法规、行业动态、信息发布、研究报告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现代化。

于会长最后说,在最近这几年中,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为探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体系,为不断提高医药企业、医药企业家素质开展各项工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方面做了些实际工作,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于明德简介]

长期从事药品生产、流通管理工作。曾任辽宁省阜新制药厂、中药厂技术科长、厂长;阜新市医药总公司总经理、市医药管理局局长;辽宁省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国家医药管理局财务与流通司司长;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医药司司长、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现任北京医药集团公司名誉董事长;《医药经济报》首席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专家。

猜你喜欢
医药企业会长医药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医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分析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医药企业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以正大天晴为例
有了宫会长 脱贫有指望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怎么会长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