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中医使命 弘扬经络文化──记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感传重点研究室

2011-11-06 04:50朱文丽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脉研究室

本刊记者 朱文丽

肩负中医使命 弘扬经络文化──记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感传重点研究室

本刊记者 朱文丽

许金森(左三)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

专家简介:

许金森,研究员,党员,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感传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理学三级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会高级会员,福建省生理学会理事。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两项福建省卫生厅有关经络研究的重点课题,曾被确定为福建省中医药重点项目负责人。此外还参加包括国家科技部973、卫生部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1996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度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201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先后获得福建省第五、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一等奖各一项,第二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由于在红外医学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先后两次获得第九届(2003年)、第十一届(2007年)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的特别表彰。2008年被福建省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经络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一个复杂体系,它内属脏腑,外络支节,行气血、营阴阳、应天道,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是人体机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经络学说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节和生命过程,因而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切关注。经络实质的阐明,必将大大推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造福全人类。

望过往“经络”历程 励志拼搏迎难进

1965年,经络实质的研究就被列为第一届全国自然科学研究规划的重点项目。尔后又相继被列入全国针灸针麻原理研究规划,国家科技部的重点攻关计划(七五),国家攀登计划(八五;九五),国家973计划,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从而吸引了一批有志于经络研究的学者,逐步形成了几个稳定的研究基地和一支比较稳定的队伍。虽然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工作几起几伏,但经过50多年的努力,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还是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创新,有突破,逐步形成了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以及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显示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等三个稳定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深入。所获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表明:(1)经络现象,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人群之中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2)人体的机能调节过程中确实存在某些循经特征,以及经络学说所描述的一些特殊的联系和规律。(3)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是客观存在的,并与人体的机能调控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可以用几种方法把它检测出来。近年来,又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把古人描述的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直观地显示出来,使之成为“可见”,解答了“经脉看不见”的难题,提示经脉路线在“体表”必然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尚难以用已知的西方医学和生命科学知识做出恰当的说明,吸引了愈来愈多的科学工作者跻身经络研究的行列,为进一步阐明经络的实质莫定了基础,把这一古老的学说推向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

人体机能的整合调控制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对此,中医学和西方医学各有自己的见解,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即经络学说和神经体液综合调节学说(广义而言)。实际上,经络学说和神经体液综合调节学说(广义而言)都是关于人体机能调控的理论,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宏观、整体、系统和动态的高度看待和阐释人体的机能调控和生命过程。在这一点上,它高于建立在还原论基础上的西方医学,更接近于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经络研究的发展,恰好与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合拍,在学术思想上是超前的。它是中国生命科学所独有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生命科学也正在摆脱还原论思想的局限性,开始走向整体和系统的高度,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借助现代生命科学在人体机能调控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现经络学说从宏观、整体、系统和动态的高度阐释人体机能调控的特色和优势。经络研究将为进一步阐明人体机能调控的机理,全面地认识人类自身,开拓一片新天地。

看今日“经络”研究勇攀高峰奋勇争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是国内建立较早、规模较大,长期从事经络研究的少数专职研究机构之一,并有经络研究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三级实验室和福建省的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820平方米, 31个工作间,11个专业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齐全,主要仪器性能先进,长期承担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福建省科技厅、卫生厅等下达的经络研究任务,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自建室以来,经络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共发表了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学界多项奖励。曾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福建省和福建省卫生系统的先进集体。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研究室的工作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一)循经感传现象及其形成机理;(二)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三)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理化特性和相关物质基础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各项研究工作都紧紧围绕着经络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而且在各该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经络研究的探索性强,难度极大,确是一个难解之谜,50年来,研究室亲身经历了我国经络研究的各个阶段,切身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阐明经络的实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几十年来,研究室克服重重困难,不动摇,不转向,始终奋斗在我国经络研究的第一线。工作中有发现,有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艰难的探索中不断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有两个重要的特点:1、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们遵循把经络现象作为探讨经络实质的入门向导、从掌握经络现象入手,逐步逼近经络的实质的基本原则,尔后,在广泛的实践中又根据“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全国的经络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必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基本原则,注意保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只有这样,经络研究才能健康地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经过以胡翔龙等老一辈科学家五十多年的辛勤努力,经络研究室已经磨练出了一支热爱中医事业和基础理论研究,安于清贫,能够解决经络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承担高层次经络研究课题的骨干力量。以研究室主任许金森为代表年轻一代已经成为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科研的中坚力量,目前承担着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8项课题,研究方向稳定,目标明确,工作比较系统。许金森研究员多次应邀并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国台办组织的2010年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论坛,由许金森研究员应邀并赴台湾做题为“针刺过程中经脉循行线上能量代谢的变化及其与脏腑功能调节的关系”的大会报告,引起台湾同胞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提问,并对他们几十年来的科研成绩表示认可。应英国中医药学会会长、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沈惠军的邀请,许金森研究员前往英国伦敦参加2011年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并做了专题学术报告,获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与美国、德国、日本、朝鲜、印尼、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等30多个单位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学术联系。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先后对实验室进行了专访,并在各该报上作了三次专题报导,介绍了研究室的工作。2002年国家中医局科研三级实验室验收专家组对研究室的评价是“在学术水平和权威性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最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研究重点研究室建设方案论证会上,专家组对研究室的评价是“研究方向在全国具领先水平,有鲜明的特色,有望成为国内最强的经络团队之一”,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工作的督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永不止息。2002年被列为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针灸生理学三级实验室,2009年研究室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研究重点研究室专家的评审。

猜你喜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脉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振斗:愿景是到2025 年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电磁预测研究室工作动态剪影
形变预测研究室工作动态剪影
彩妆新方向!红研究室发布彩妆BA 20大新专业标准
新形势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国家投7.37亿元支持中药标准化
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祝贺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八大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