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在农村 尽责写大爱
——记优秀爱民书记文建明

2011-11-08 02:34■文
支部建设 2011年3期
关键词:城南乡镇干部

■文 霞

践行在农村 尽责写大爱
——记优秀爱民书记文建明

■文 霞

编者按:文建明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乡镇工作30年,身患癌症5年,做过19次手术。他对基层工作充满激情,积极探索乡镇机关改革,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衷心拥护。2010年12月22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用文建明同志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我们把《践行在农村,尽责写大爱》推荐给读者,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文建明那样,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合格称职的人民公仆。

文建明简介

文建明同志,男,汉族,营山县渌井镇人,1963年3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工作,曾先后担任营山县济川乡科技副乡长、城守区副区长、朗池镇副镇长、渌井镇镇长、铁顶乡党委书记、玲珑区委书记、新店镇党委书记,2003年3月任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同志在2005年10月被确诊为患肝癌晚期,前后19次上手术台,但他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四川省委授予他“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30年,8个乡镇,13年乡镇党委书记。他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

他曾一次次坐在化解矛盾的“火山口”,又一次次深陷“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感漩涡。在上下求索中,他总结出一套“土洋结合”、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被誉为“城南经验”。

“官不论大小,论的是对群众的诚心。”这位身材瘦小,方脸深目,总是衣履整洁、气定神闲的川东汉子,无数次沉着应对严峻挑战,用情感、信念、智慧和勇气构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让“钉子户”、“上访户”和众多曾经绝望、困苦的百姓,发自内心地喊出:“感谢共产党!”

他就是文建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

“灭火大队长”

在营山县,文建明有个很响亮的绰号:“灭火大队长”。说的是他一手治理好几个“烂乡烂镇”。文建明先后被组织委派到4个“问题乡镇”、“困难乡镇”担任“一把手”。每次都服从安排,迎难而上,他说“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渌井镇是文建明去的第一个乡镇。当时,镇上债台高筑,仅外欠吃喝款就高达20多万元,干部职工心灰意冷,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针对这些状况,他从规范财务管理入手,强力推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半年时间就还清了欠账、理清了财务,使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2001年4月,组织上又安排文建明到新店镇工作。

文建明一上任就去鲜鱼村。一听要去鲜鱼村,为他带路的两名镇干部借故溜了。刚到村口,就遭到100多名村民围攻。文建明和颜悦色、反复诚恳地请大家说心里话、提意见。经过几个回合的对话,乡亲们渐渐围到他身边,摆起了“龙门阵”。十多天后,他不但理清了村上的账务,退还了多收农民的钱,还顺利地调整了村支部班子。在乡里的扶持下,该村当年就建成了“养鱼示范片”,养鱼产值达8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鲜鱼村”。有了鲜鱼村的转变,文建明带领一班人在全镇开展作风整顿、依法清理欠款和场镇建设等工作,新店镇很快实现了由乱到治,一举甩掉了“落后帽子”。

2003年3月,一纸调令又把文建明派到了城南镇。城南镇是个城郊镇,人称“城烂镇”。当时财务混乱,每个干部手头都有一摞账单,镇上债务高达2000多万元,干部无所事事,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治安混乱。

面对这个“烂摊子”,文建明夜不能寐。他清楚地意识到,治理财务乱象,需动大手术。3个月后,一个清理账务的农村财务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了,关键词是“阳光”、“透明”。

这个方案一宣布就“炸了锅”。有的干部说:“不交公章、不交账,看他龟儿子有啥办法?”

谁都没想到,文建明搞“突然袭击”。他早上6点带人分组进村,把账本、财务通通拎回镇上,当面核对,锁定账目。一个月下来,糊涂了多年的村级财务终于被理清。

说不清缘由就报不了账,白条子再也领不到钱,这触动了一些干部的既得利益。有一天,几个村干部酒足饭饱后找到文建明,仗着酒胆掏出200元发票要求签字报销。

文建明几下把发票扯得粉碎,“这顿饭我请!”从此,再没人敢违规报账。到2009年底,城南镇、村两级债务基本被消化。

管理改革者

2003年3月,文建明到城南镇上任没几天,就决定召开全镇干部大会,给大家鼓鼓劲。没想到,一下子冒出70名镇干部,在村社这一级竟有192名干部。

随后,文建明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城南镇机关岗位重复设置,职责不清;消极怠工、“划船混日”成了一些干部的常态;工作推诿,群众上门办事“踢皮球”等现象,早已引起机关内部和群众的不满。

文建明认为,必须从改革入手,破顽疾、斩沉疴,在城南镇干部中形成倾心为民、高效执政的好风气。一连几天,文建明查阅了每名干部的人事档案资料。凭借多年工作经验,他和党委一班人商议:打破干部铁交椅,按照“分线运作、分块管理”的模式,让乡镇工作因事设岗,对全体干部实行绩效考核,一律竞争上岗,落聘人员另找门路,村组干部兼职兼薪。全镇共设定了21个集中管理岗位,70名镇干部全体“起立”。

落聘名单一公布,如投石击水,当天就有10多人找文建明要说法。面对巨大压力,文建明毫不退缩:“谁不把心思用在群众身上,就砸谁的饭碗!”

城南镇政府大院里,有一个很大的绿色邮箱,其功能不为发邮件,只为记考勤。因为买不起指纹机,没法用指纹考勤,只能打卡考勤,代为打卡的现象时有发生。反复实验后,文建明又启用最原始的办法,像当初那样签名报到,每天9点钟,准时将签到簿塞进邮箱。邮箱每个月开一次,统计出每名工作人员的出勤率。签名处监控,避免找人代签。“这种原始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土办法,根治了长期以来乡镇考勤的诸多问题。”文建明介绍,中间临时有事外出,必须到党政办写明外出事项,以备查验。

城南镇二楼文建明的办公室里,电视上显示底楼“村务集中办公大厅”的每个角落,甚至连扔在墙角的烟头都清晰可见。村干部如何为老百姓办事,一举一动,全在他眼皮底下。“我主要是监控他们到岗情况,看他们对老百姓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威慑感,让他们认真对待老百姓的每一件事。”文建明介绍,有些村干部在去向牌上写的下乡,实际上可能去哪家茶楼喝茶了。比如,去向牌上莫炼副镇长写的是到保真村,在电脑上,莫炼的手机号显示他正朝保真村方向移动。“这是移动和电信推出的新技术,用GPS定位乡干部的行踪,备查这些人下乡是不是真实,配合他们在村上用座机打电话,填写下乡调研表。这是新技术下的土办法,管用。没人敢在上班时间坐茶楼。”

日常管理定补制、目标考核积分制、重点工作集中制等管理模式在城南镇干部中也开始推行。这样一来,机构消了肿、干部减了员、工作增了效。镇党政办主任兰春书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是一天的活拖着两天干,现在是两天的活抢着一天干。”

文建明还进行大刀阔斧的村社改革。全镇115个社重新整合,组建了38个联合社,村干部减少到42人。推行村财镇管、钱账分离,镇上成立了统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和个人。

致富引领者

城南镇虽地处城郊,但群众生活并不宽裕。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长期热衷搞“马路经济”、“政绩工程”。镇里流传着顺口溜:“张书记栽树李书记挖,王书记来了重规划。”

1986年刚到乡镇农技站工作时,文建明曾按上面指示推广种植过桃树,结果亏了,农民一气之下砍了树。这成了文建明心中永远的痛:共产党的干部,不能唯书、唯上,一定要“唯民”啊。他发誓,再也不能折腾老百姓了!

几经思考,文建明提出一个新概念:“百姓经济”。含义有三:其一,这种发展必须是老百姓盼望的;其二,老百姓是发展的主体;其三,政府主要提供有效服务。他认为,老百姓最反感强迫命令,不尊重其发展自主权。他痛下决心: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有一次,上级希望城南镇在前进村推广种植榆树,白送树苗,付劳务费。文建明到前进村调研后,发现农民担忧榆树根系发达,又遮阳,影响种庄稼。那就不种,文建明把上级要求顶了回去。

文建明深知,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必须让老百姓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经过调研,他做出判断:城南镇地处城乡接合部,土地面积不多,劳动力不足。但跟县城比邻,交通便利。应该把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服务城市居民。

于是,他提出,扶持发展大葱、蒜苗等“佐料产业”和商品蔬菜,并从免费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入手,向群众投石问路。

开班时,兴致勃勃的文建明一进门就愣了:尽管通知到各村,但只来了十几个人,到第二天只剩下四五人。他一问,才知老百姓还以为新书记又搞“老套路”。

文建明安慰沮丧的干部们:“这不怨老百姓,是我们过去工作没做好。”说完,他来到走马村农民李兴支家,支持他拿出一亩地种大葱、蒜苗。

年底李兴支一算账,乐了,收入8000多元,比传统种植效益高出10倍。第二年,李兴支把全部责任田都种上佐料作物。由此一来,村民纷纷跟着种,两年下来,全镇种植规模达到5000多亩。

搞现代农业,不能靠天吃饭。接下来,文建明带领镇村干部大兴水利,修渠、筑堰、建提灌站,实现了全镇农田浇灌的全覆盖。

产业发展起来了,一些村运输农副产品又成了大难题。每到收获季节,蔬菜运不出去,只好拿来喂猪,挣不到钱的村民又心疼又伤心。怎么办?筹资修路!为了筹齐资金,他到成都、上海、深圳等地找乡友四处“化缘”。为了加快修路进度,他和班子成员轮流奋战在工地。半年后,贯通六个村、惠及两万多村民的环形水泥路全面建成。看起来只是修了路,却撬动了“百姓经济”发展的神经。一年多时间里,这条公路沿线就冒出50多个农副产品营销大户,一栋栋居民小楼也拔地而起。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种植蔬菜、经济果林近万亩,建成农资供销、饮食服务、建材加工、农机钢材等5条商业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经济示范带。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7年翻了两番。

奇迹创造者

2003年,文建明被查出患有早期肝硬化。他依旧每天忙忙碌碌,实在是痛得受不了了,就两手按住腹部,等那一阵子痛过后,又坚持上班。2005年10月,又被诊断罹患“原发性肝癌”必须住院治疗。

躺在病床上,想起提着土鸡蛋来看他的群众,想起手头还未完成的工作,想起日夜牵挂他的家人,文建明不禁热泪长流。还有什么比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更宝贵呢?他暗暗发誓:要多给群众办些事,要和生命赛跑!

“村道公路建设是镇上早已规划的事情,不能因我患病而搁下。”文建明说。他骑着自行车白天跑工地,晚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天深夜,他从光荣村回家,由于天黑路烂,一不小心摔下两米多高的岩坎,脚扭伤了、嘴出血了、自行车摔坏了。当他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城南镇的一项重点工作。2009年3月,他召集班子成员专题研究,会议进行到中途,突然感到肝部像针刺一样疼痛,他用茶杯盖子顶住肝区,哪知鼻血又直往外流,沾满了衣裳……大家劝他歇一会儿,有的急着给他联系医生。他说:“不要管我,今天我就是有个啥,也要把会开完。”

几年来,文建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忘记了病痛,竟奇迹般地又活了5年、工作了5年。

文建明的主治医生陈兴智说,从医学上来说,肝癌患者一般只能活6个月,但文建明创造了生命奇迹。坚强豁达的精神,加上忘我地工作,使他现在仍骄傲地同病魔对峙着。

至今,文建明已做过18次介入性治疗和“海夫刀”手术,每次手术完成第二天,他就打电话安排工作。妻子钟玉珍气得好几次夺过他的手机摔在病床上。“为了他的身体尽早恢复,我不止10次下跪,求他休息,可他听不进去。”作为一个有太多沉重背负的女人,妻子对文建明既心疼又埋怨。

文建明说:“我觉得,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精神支柱,失掉信心!服务群众、忘我工作,是对癌症最好的战斗,是对我生命最好的延续,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有一种智慧敢为天下先,有一种责任发展重如山,有一种情怀百姓大于天,有一种信念病重志更坚。”城南镇镇长白秀华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对文建明的敬佩之情。

猜你喜欢
城南乡镇干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再读《城南旧事》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城南花已开,人间皆可爱
乡镇扶贫印象
城南旧事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江山市城南小学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