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研究

2011-11-14 07:01李莉丹刘永利
关键词:体育部昌平区体育锻炼

李莉丹,姜 雨,刘永利

(1.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a.八达岭校区体育部,北京 102100;b.沙河校区体育部,北京 102206;2.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北京市昌平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研究

李莉丹1a,姜 雨2,刘永利1b

(1.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a.八达岭校区体育部,北京 102100;b.沙河校区体育部,北京 102206;2.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山东 烟台 26400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四种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部分教师进行走访,以求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情况及他们面临的压力。

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中的特殊人群,他们肩负着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带动师生团队学习健康知识、锻炼身心等使命。这样特殊的群体,肩负这样特殊的使命,他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他们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1.研究对象:北京市昌平区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生活方式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笔者选择了北京市昌平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三个重要部分(生活习惯、工作情况、体育锻炼习惯)进行研究。

一、生活习惯

被调查的103名高校体育教师中吸烟的教师有46人占44.7%,接近一半的教师有吸烟的不良恶习。吸烟成瘾者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浓度的尼古丁状态,当尼古丁浓度下降时吸烟者就渴望恢复原有的状态。如烟瘾得不到满足,就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身心机能活动水平下降,并且千方百计地寻找吸烟的机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1]。喜欢经常饮酒的教师有20人占19.4%,偶尔饮酒的有56人占54.4%,完全不饮酒的有27人占26.2%,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习惯性饮酒的不多,但是为了应酬和交际饮酒的人很多。在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情况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入睡较晚,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的竟有40人占38.8%,从睡眠的时间来看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人积极休息的重要方法,是清除身体疲劳的重要手段。

二、工作情况

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的周课时量都在6到20学时之间,排在第一位的是每周16~20学时,从调查的情况了解到在公办学校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在每周6-15学时,而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在每周16~20学时,除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不同外,大部分的民办学校教师还无薪酬地承担着训练和组织体育比赛等任务。说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体育教师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同时可以从工作量的情况,可想而知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多大。

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中有65人选择了有压力占63.1%,超过了半数居首位,选择基本没有压力的有31人占30.1%居第二位,选择有非常大的压力和完全没有压力的人分别为6人占5.8%、1人占1%。为进一步了解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结果见表1。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排在前三位的是科研;教学、工作量大;经济因素,分别为56人占54.4%、36人占35%、32人占31.1%,其他压力来源由大到小排序:社会竞争>得不到尊重和能力的认可>人际关系>家庭>健康因素。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可以导致教师对工作环境的不满。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得知选择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人分别为39人占37.9%、10人占9.7%、5人占4.9%,把这三项的百分比相加是52.5%,即有超过半数的人对于其工作的环境不是十分满意,以上调查说明北京市昌平区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工作压力大、对于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低,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体育并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体育生活方式,根治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社会疾病”,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不但追求延长寿命,而且要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2]。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锻炼习惯,就要从锻炼频数、锻炼时间、锻炼项目、参与锻炼人员、锻炼目的、锻炼动机等着手进行研究。体育教师多为体育人口,但体育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研究离不开体育锻炼频数和锻炼时间。北京市昌平区高校体育教师除上课外平时也坚持体育锻炼的有85人占82.5%,从调查他们的锻炼时间看,选择下午锻炼的和不定时锻炼的分别有42人占40.8%、49人占47.6%,参加体育锻炼后心情舒畅、愉快的有86人占83.5%,高兴、兴奋的有17人占16.5%,没有不愉快和感觉非常累的,说明体育教师热爱体育、了解体育知识、能够体会运动的乐趣和运动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好处。(表2)从体育教师除上课外周锻炼频数看,大部分教师都能坚持锻炼,选择每周锻炼2次的有41人占39.8%排在第一位。从除上课外每天练习的时间看,大部分教师都能坚持锻炼30分钟至2小时之间,说明体育教师特别注意锻炼和保持运动能力。(见表1)

锻炼项目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羽毛球;散步、跑步;篮球三项,大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选择的项目偏于运动技巧强、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项目,而那些如舞蹈与健美操、太极拳、交谊舞等项目能够单独练习或对抗性弱的项目选择的人数较少。但是通过交谈得知其中有一些人长期只采用一种方法健身,没有随着年龄、身体情况、时间的变化改变健身的方法,对于运动量、运动强度的掌握并不是十分合理[3]。从一起进行锻炼的同伴调查看,主要是同事、朋友、自己的学生和自己及家人(见表2)。从选择的锻炼场所得知,体育教师主要选择锻炼的场所是学校运动场地、场馆有87人占84.5%,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完成工作后还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而去社会上收费或不收费场地、场馆进行锻炼很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经济状况有限,多数情况都不愿意去消费的场地进行锻炼。从体育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动机及影响体育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看,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保持体形、增进健康;消遣娱乐、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与他们从事的职业与年龄相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更是明确因自身喜好、排解压力、减肥,但是在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我们发现三个主要因素:体育教师承担的课时量、科研量、训练及组织活动量很大,导致体育教师工作量过大抽不出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影响体育教师锻炼的因素中,许多教师选择场地器材的缺乏可以说明学校及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师没有给予极大的关注,也同样影响了体育教师备课和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的工作量大回家后家务又繁忙就更没有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了,这三项主要的因素中有两项来源于学校的管理和制度(见表3)。

(表1)昌平区高校体育教师除上课外锻炼的次数及时间情况调查 (N=103人)

(表2)昌平区高校体育教师锻炼的项目及与谁一起锻炼情况调查 (N=103人)

(表3)昌平区高校体育教师锻炼目的动机及影响因素情况调查 (N=103人)

[1]汪红烨,沈潘艳.不良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

[2]石丽.健商与高职女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构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

[3]张杰.对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9,(5).

On Some of the College P.E Teachers'Present Sports Lifestyle in Chang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LI Li-dan1a,JIANG Yu2,LIU Yong-li1b

This article researched some of the College P.E teachers'present sports lifestyle in Chang ping district of Beijing by using the following four ways:literatures,questionnaire,and data statistics.Focused on their sports lifestyle and the influences by the environment,I went to visit some teachers,in order to have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high school's P.E teachers and their pressers.

college;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ports lifestyle

G642

A

1008-7966(2011)04-0160-02

2011-05-13

李莉丹(1982-),女,吉林大安人,助教,硕士;姜雨(197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刘永利(1978-),男,内蒙古通辽人,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曲占峰]

猜你喜欢
体育部昌平区体育锻炼
昌平区总工会 关心关爱显温情 爱心传递共战疫
昌平区总工会深入基层开展服务阵地建设调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高体育部办公室工作质量的途径分析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员的训练及其合理营养摄入
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国际化合作教育探析
生命表在运动寿命研究中的初步探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昌平区地质灾害演示系统
北京昌平区某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