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2011-11-15 03:42林国丽唐伟晶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贸易战语篇评价

林国丽,唐伟晶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对经济新闻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

林国丽,唐伟晶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重在对中国施压以期在其中得到一些好处,并没有与中国进行真正的贸易战的计划,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是无法接受的,美国需要在施压和维护中国市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虽然存在诸多变数,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利益关系的多重交织,霸权主义不可能再大行其道,各国更希望通过交流、协商、对话来解决问题,人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谐的地球村的出现。

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中国汇率问题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因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受到重视,人们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新闻,鲜有人对经济新闻进行探究。因此,本论文选取经济新闻语篇作为分析对象,以期填补这一研究范围的空白。笔者收集了《时代周刊》和《纽约时报》在2010年9月25日和9月29日的两篇关于“美国国会将通过法案对中国的汇率低估实行贸易制裁”的新闻报道(总计1 956个单词):“Geithner:We Need to Toughen Up with China”和“Eye on China,House Votes for Greater Tariff Powers”。本文将沿用批评语篇分析(CDA)中Fairclough的语篇分析三维模式(即“描写”—阐释”—“解释”)为主要框架,借用Martin的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不再局限于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只对词汇-语法的分析,而是上升到对语篇语义的研究。它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此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们就乐此不疲地对各类语篇进行着批评性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语篇中蕴涵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用消极的视角看待问题,看待世界。而当今世界已不再只是统治和斗争,更多的是互相影响牵制,霸权主义再也行不通,生活在其中的现代社会更像一个“社区”。Martin也不只一次地强调应该转向对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强调和谐、对话与协商。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的初步尝试。

一、对语篇评价系统的分析

评价系统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1]。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考虑评价。它对说话人表达和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进行了归纳,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义,解释语言如何用来评估、表示、构建语篇角色及调节人际关系。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协商的态度类型、涉及的情感强度,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方式。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其中态度系统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所以分析将从态度系统入手。

1.语篇的态度系统分析

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作出的判断和鉴赏。因此,该系统又分三个次系统: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2]。对两篇报道的态度系统分析,见表1:

表1 态度评价词统计表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评价手段中属于鉴赏系统的最多,判断系统的次之,而情感系统的评价最少。其中,负面判断和负面鉴赏(共占54.8%)在语篇中占了主导地位。7处的负面判断中有5处直接将源头指向中国— “China”,“Chinese government officials”,“Chinese leaders”。认为中国正在进行不正当的贸易往来,中国处理此问题的行动是不及时的,没有履行在汇率问题上所做的承诺等—“no immediate reaction”,“improperly imposed trade”,“unfulfilled promises”,“improper export subsidy”,“unfair export subsidies”……10处的负面鉴赏评价词中,负面反应和否定评估占主要方面:负面反应主要是美国对中国汇率问题的反应,认为中国的汇率问题十分敏感—“sensitive trade issue”;否定评估则是美国政府,学者针对将中国作为贸易操纵国,对其实行贸易制裁所做出的,认为对话、协商比直接的冲突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quiet diplomacy would produce greater results than direct confrontation with the Chinese on the currency issue”“the danger of touching off a trade war……”语篇中也有一定量的正面判断和鉴赏,大部分都是评价美方的强硬态度和政府的决心。在这两篇文章中,情感评价词涉及的非常少,目的是给读者以客观、公正、严肃的大国形象。

在这两篇报道中,充斥着美国评判中国的负面判断词,极力谴责中国违背了市场经济秩序,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赤字负责,强调了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满;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负面鉴赏,评估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是不理智的,结果对美国没有好处。尽管如此,报道中几乎全部的正面评价词都是用来描述美国坚定的态度和政府的决心,表明美国完全有实力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但对态度评价词的总体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一贯强硬、霸权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松动,它既想凭借大国实力对中国政策干涉,但又无力真正应付与中国的“贸易战”。金融危机彻底拖累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摧毁、瓦解了美国经济、金融等领域部分系统的运作,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得不让美国官商两界有所权衡。美国选择靠出口来带动经济恢复,而中国是全球容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美国不会轻易放弃,因此,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是无法接受的。积极话语分析正是建立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看到了两国之间协商、对话的可能性,为两国未来走向带来了积极的思考。

2.语篇的介入系统分析

语言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其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介入可以由自言和借言实现[2]。对两篇报道的介入系统分析,见表2:

表2 介入资源统计表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这两篇报道所使用的介入手段中属于自言方式的不多,主要是对事实进行叙述,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总结—“Up until now”,“So far”等。而语篇较多地使用了借言方式,以此方式,语言使用者可以推卸或摆脱责任,同时使报道显得十分客观。借言方式中情态词的使用最多—“might”,“could”,“would”……在肯定和否定之间的两级间打开了一个可容不同声音协商、调停甚至可能和解的空间[4]。在借言方式中,投射的使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投射可以通过直接投射和间接投射两种方式实现。在33个投射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宣告和承认。通过宣告,表明美国各方面对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的强烈警告,郑重地表明美国的立场,进一步对中国进行施压。通过这种方式,美国想拉拢受众站在一起反对第三者——中国,将中国孤立,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做出让步;承认主要通过“say,believe”等动词表达,是一种中性的表达,这种中性的承认似乎是一个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表达方式,但报道通过间接提供信息源头来表明此事的可信度,如“Treasury Secretary Timothy Geithner said……”“the administration said……”“The Obama administration……,believing that……”或直接用副词表明看法——“People generally think……”通过引入这些著名的人物和权威机构作为信息源头,提高了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以便与读者达成一致,结成盟友。借言的第三种方式是让步,是借助连词和延续词制止或控制调节说话者的期望以引进不同声音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报道中的连词有”However,Nonetheless,But,While”、延续词有“even,just”等,目的是通过介入不同声音来反对读者的原有期望,加强了读者的印象,增强了言语的说服力,使读者慢慢受到美方态度的影响。

综合报道中所使用的介入资源来看,美国各方强烈地表达了对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满,通过引入各方声音传达美国的坚定立场,给中国不断施加压力期待中国作出让步。而情态词和让步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多声”的特点,使我们看到了对话、协商的可能性。这就是PDA所看到的积极的一面,它并不否认CDA的存在,而是在CDA的基础上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语篇的级差系统分析

级差系统的意义是评价系统的中心。态度和介入可以说是级差的范围[3]。级差系统又分为两个子系统:语势和聚焦。对两篇报道的级差系统分析,见表3:

表3 级差资源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报道者所使用的表示强化语势的词汇集中于表达三个方面。首先表达了美国对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强烈谴责,其次表达美国各界在这件事上空前一致的团结和坚定的立场,最后却意外地通过强化语势的词语表达了与中国进行贸易战是不理智的,是冒险的行为。就连几个起明显化作用的词也都几乎聚焦在这个主题上——“a real risk”,“some real,if not lasting,damage.”而美国当然知道中美关系的敏感性,与中国进行贸易战会使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美国雪上加霜,而美国众议院所提出的法案作为对汇率问题过度政治化的产物是否会得到WTO的支持,这些都是美国不想凸显的主题——“symbolism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gal niceties……”从这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到美国意在对中国施压而不会真正发起贸易战的立场,暗示了中美两国愿意和平协商,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二、对语篇社会语境的分析

此前,美国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与此同时,近期奥巴马总统、部分政府高官及美国内的一些经济、政治学者,纷纷在人民币问题上指手画脚。二者之间是如此的紧密,令人不得不怀疑此阶段的“公平贸易法案”完全就是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应运而生的。那么,为什么美国会死咬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本文将结合社会语境究其深层原因。

当时是美国中期选举的关键时刻,毫无疑问,在此时提出并引领一个能够振奋民心,并彰显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法案,把美国经济衰退、中美两国贸易逆差的祸因转嫁为人民币汇率问题,并将不满情绪扩至整个美国社会,既可以帮助某些国会议员实现政治做秀,也可以将其牵挂老百姓就业、生活等民生问题的焦虑,有效地传递给广大的美国选民,进而赢取选民支持,为美国中期选举造势。其次,金融危机彻底地拖累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国民多年积累起来的经济自豪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在此前的金融危机中丧失殆尽。因此,从此意义上来说,奥巴马的当选,可以被视做临危受命、救国于危难之中的“救世主”。对于这样一位前所未有的黑人总统,美国民众无不给予高度的信任和期待。但是,时间证明了一切。总统任期将届两年,奥巴马的经济团队并没有如同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实现美国经济的大逆转。而且,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奥巴马经济团队的核心人物纷纷出现逃离的现象,这更加加剧了美国国民对于奥巴马政府的不满情绪。由于奥巴马政府的糟糕表现,波及了其所代表的民主党在美国民众中的支持度,而后者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面临岌岌可危的被动状态。因此,民主党急需一份能够重新唤起民意、博取民众支持的重量级法案。最后,美国社会整体已基本度过了奥巴马总统刚上台时的兴奋期,逐步回归到自我思维、自我判断、自我主张的传统社会价值观。在金融危机中,被一度挫伤的美国民族主义情绪、美国民众及国家的挫折感、失落感正在逐步转化为自我保护、自我发展、重新崛起的强烈欲望。

与此同时,对中国的具体制裁手段却迟迟没有推出,许多美国官员开始呼吁要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担心真正的贸易战会使美国处于危险的境地。中国的出口企业中有大量是美资企业,一旦两国贸易环境有变化,受损失最大的是美国企业。中国和美国是两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是一个机会。

通过对这两篇新闻报道的分析,揭露了美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政治化,希望利用大国形象强加干预中国汇率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也可看出美国的霸主地位早已动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对于当今国际关系的意义绝不可低估,其潜在的影响已超越双边范畴,并对全球局势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共同利益交织点增多,从传统安全领域向应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扩散、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流行性疫病、打击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等众多领域扩展。尤其在经贸领域,两国的相互依赖关系已无法分割,在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当中相互依赖性更强。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商品出口依赖美国市场,而美国所背负的巨大预算赤字要依靠其国债最大持有者中国来解决。面对共同挑战,中美需要携手。

总之,通过对两篇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重在对中国施压以期在其中得到一些好处,并没有与中国进行真正的贸易战的计划,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是无法接受的,美国需要在施压和维护中国市场之间寻找一个平衡。虽然存在诸多变数,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利益关系的多重交织,霸权主义不可能再大行其道,各国更希望通过交流、协商、对话来解决问题,人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谐的地球村的出现。

[1]Martin.J.R,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rtin.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J].英语研究,2006,(4).

[3]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

[4]Martin.J.R,Davi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H1

A

1007-4937(2011)04-0103-04

2011-05-28

林国丽(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从事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研究;唐伟晶(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研究。

王晓春〕

猜你喜欢
贸易战语篇评价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