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

2011-11-21 01:16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江苏盐城224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老伴儿女主观

伏 干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盐城市城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

伏 干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目的 研究影响盐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及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对23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P<0.0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受健康状况,居住情况、老伴健在与否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受性别、学历差异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受社会支持、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问题往往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上的保障,现代意义上的养老问题涵盖了三个维度: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情感上的慰藉〔1〕。这些养老需求从不同的维度,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心理健康和谐的晚年生活。有学者〔2〕引入社会支持理论,将社会支持系统运用到养老助老中去。岳春艳〔3〕等调查得出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均与心理健康显著正相关,并且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度最高。生活满意度是一个能够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指标〔4〕。文献〔5〕中,关于生活满意度的测量与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经济状况、生理因素、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本研究将社会支持理论应用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旨在了解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状况,以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盐城市城镇居民随机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85.74%,有效问卷230份,问卷有效率为76.67%,其中男127人,女103人,年龄60~88〔平均(68.05±5.3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肖水源1986-1993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将社会支持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共10道题,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越积极,量表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重测系数为0.92,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94之间。

1.2.2 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 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由Neugarten,Havighurst和Tobin在1981年编制而成的评定量表包括3个独立的分量表,其一是他评量表,即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SR);另两个分量表是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LSIA包括20个条目,对每个条目回答“同意”、“不确定”或“不同意”,得分范围是0(满意度最低)到20(满意度最高),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LSIA和LSIB与LSR的一致性分别为0.55和0.58;与临床心理学家之评定的一致性分别为0.39和0.47。LSIA和LSIB的一致性为0.7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F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居住情况、老伴健在与否等因素上的差异性 生活满意度水平男性高于女性;无病老年人高于有病的;与儿女居住的高于不与儿女居住的;老伴健在高于老伴去世的。文化程表现为中专或高中的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和大专及大专以上两个层次,见表1。

进一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在各变量水平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不存在显著文化程度差异;不存在显著的居住情况差异;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t=-1.846,P<0.1),即有病的老年人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低于无病的老年人,差异边缘显著。

2.2 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居住情况、老伴健在与否差异分析 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描述统计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都体现出男性高于女性;有病高于无病;与儿女居住高于不与儿女居住;老伴健在高于老伴去世。学历主要体现为文化程度表现为中专或高中的高于初中及初中以下和大专及大专以上两个层次(表1),进一步对老年人社会支持在各变量水平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社会支持的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均无显著的差异,但不同性别老年人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边缘显著〔F(2,227)=0.168,P=0.065<0.1〕;②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因子、客观支持因子和生活满意度方面(P>0.05),均无显著的差异性。社会支持利用度因子上〔F(2,227)=4.532,P<0.05〕,进行事后检验,结果如表2。老年人在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呈现文化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学历水平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P<0.05)。其他两个学历水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的总分、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差异显著(t=-2.762,P<0.05)。身体有病的老年人主观支持显著低于身体无病的老年人。④不同居住状况(是否与儿女居住)的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系的利用度无显著差异,社会支持系统总分差异显著(t=2.208,P<0.05);主观支持差异显著(t=2.305,P<0.05);客观支持差异显著(t=2.040,P<0.05),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支持总分及从主、客观方面获得的支持均显著高于不和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⑤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受老伴是否健在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系统总分差异显著(t=-4.079,P<0.01);主观支持差异显著(t=3.722,P<0.01)、客观支持差异显著(t=3.594,P<0.01),老伴健在的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均显著高于老伴不健在的老年人,对支持利用度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及其因子各变量水平的描述统计(±s)

表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及其因子各变量水平的描述统计(±s)

与女性比较:1)P<0.1;与中专或高中比较:2)P<0.05;与无病比较:3)P<0.05;与不与儿女居住比较:4)P<0.05;与老伴不健在比较:5)P<0.05

生活满意度 社会支持总分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性别 男(n=127) 11.39±4.306 39.49±8.674 22.91±4.985 8.83±3.815 7.76±2.0111)女(n=103) 10.65±3.741 39.34±8.840 23.60±5.369 8.03±3.844 7.71±2.248文化程度 初中及初中以下(n=23) 10.96±3.735 38.87±7.491 23.91±4.430 7.57±3.488 7.39±1.9712)中专或高中(n=100) 11.19±4.142 40.05±9.284 23.36±5.730 8.50±3.750 8.18±2.158大专及大专以上(n=107) 10.95±4.103 38.88±8.410 22.90±4.674 8.64±3.678 7.34±2.0262)健康状况 有病(n=94) 10.47±4.063 38.24±9.643 22.12±5.4103) 8.19±3.933 7.94±2.114无病(n=136) 11.47±4.040 40.24±7.974 22.98±4.857 8.66±3.516 7.60±2.113居住情况 与儿女居住(n=94) 11.26±4.238 40.96±9.122 24.14±5.4904) 9.05±3.6494) 7.77±2.1104)不与儿女居住(n=136) 10.92±3.957 38.32±8.298 22.56±4.826 8.05±3.677 7.71±2.127老伴健在 是(n=192) 11.44±3.971 40.43±8.3865) 23.77±4.8965) 8.85±3.6395) 7.82±2.1555)否(n=38) 9.13±4.075 34.32±8.752 20.45±5.627 6.55±3.383 7.32±1.876

表2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利用度的事后检验

2.3 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个维度都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老年人社会支持(r=0.472,P<0.01)、主观支持(r=0.454,P <0.01)、客观支持(r=0.313,P <0.01)、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r=0.279,P<0.01)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越高,对生活就越满意。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各个因素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均呈现极其显著(P<0.01)的正相关,这个结果和已往结果是一致的〔6〕,给予老年人更多、更满意的社会支持可以提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研究者〔7〕通过临床或实验方法,对社会支持与某一特定心理病症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有益影响,社会支持的心理保健功能得到了广泛承认,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就越高。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所具有的情感性支持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个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另一个是社会支持能够有效调节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其避免产生不良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较多的健康性行为,如合群,主动寻求帮助,努力应对困境等,由此也能促进个体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对生活的自我控制感,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增强生活满意感。本研究中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对老年人客观支持、本人所体验到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男性与女性老年人都表现出中等以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无显著学历差异。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原因。第一,老年人普遍觉得今天的生活来自之不易,与他们所处的旧时代相比,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二,老年人退休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学历相关性不大,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都与自身所掌握的技能有关,与学历相关性不大,因此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对于老年人来讲就是最快乐的一件事。第三,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养老保障措施,使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得以保证,因此不管学历高低,老年人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水平都较高,无显著性差异。老年人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支持的利用度中专或高中的老年人显著高于其他学历水平的被试,这部分老年人心态较好,他们不会孤傲地拒绝来自身边人的帮助,而且对别人的帮助无回避拒绝心理。

本研究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身体有病与无病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边缘显著。不论老年人的生理状况如何在社会支持总分因子、客观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生活的满意度上均无显著的差异;对主观支持的理解方面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显著高于身体有病的老年人,健康的身体是享受生活,应对生活事件的保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躯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满意的基础,由于身体上的不适会产生了一些对生活的消极看法。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方面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调节应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主观感觉到的社会支持其实质是心理的问题,心态影响着老年人主观上获得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接受者与提供者之间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一个通过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文化术语,由此可以减少关于情境、自我、他人或亲缘关系的不确定性,并能够提高人们对生活经历的自我控制感;老年人与儿女一起居住,言语与非言语的交流显著多于没有与儿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因此,在主观和客观的社会支持方面与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然而由于老年人与青年人在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仍存在差异,一起居住通常会产生一些生活矛盾,只有双方都需要谦让才会使家庭更和谐;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常需要老人帮助做些家务、照看孩子等,因此,与儿女居住一起的老年人,常常体验出更多的辛劳,或者平时有可能与儿女之间意见不一致还要产生争执之类,而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虽然主观和客观上获得支持相对较少,但是不用为儿女的家庭操心,两相比较生活的满意度就没有显著的差异了。与儿女一起居住对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老年人除了儿女之外还有其他的社会关系与其相互作用,而且相对固定。老年人完全依赖于自己儿女的情况已相对较少,因此,经济独立是造成老年人对支持利用度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伴健在者其生活满意度高于丧偶者,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较明显,在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配偶健在的老年人有明显差别〔8〕。原因为许多老人丧偶后,易出现孤独、寂寞之感,客观上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减少,主观上受心理的影响,觉得与老伴健在时获得的社会支持差距很大,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从而也降低其生活满意度。

1 郅玉玲.农村老年人养老支持力研究及社会政策建议-以浙江省为例〔J〕. 人口与发展,2009;15(5):96-103.

2 陈成文,潘泽泉.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9(6):25-31.

3 岳春艳,王 丹,李林英.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53-5.

4 陈立新,姚 远.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5;29(4):73-8.

5 刘永策,林明鲜.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607-9.

6 崔丽娟,李 虹.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7;20(2):123-6.

7 李 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

8 姜晶梅.我国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6):284-6.

R161

A

1005-9202(2011)16-3138-03

伏 干(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心理研究学。

〔2010-07-12收稿 2010-09-29修回〕

(编辑 曲 萌/张 慧)

猜你喜欢
老伴儿女主观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天山儿女
老伴,幸福相伴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张景芳十几年如一日 七楼背瘫痪老伴上下(外四首)
“同居”养老伴夕阳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