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

2011-11-21 01:16李幼穗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30007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年龄段状况

吴 捷 李幼穗 王 芹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

吴 捷 李幼穗 王 芹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300074)

目的 探讨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结构特点和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的离退休干部需求情况调查问卷,以天津市教卫系统650名离退休老干部为被试,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进行探索和理论分析。结果 大多数老人在养老意愿上偏好居家养老的方式;健康状况、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社会忽视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心理问题;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他人尊重、经济需求和学习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中国老年人在养老观念上比较传统,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状况具有特殊性,心理需求的不同维度上存在人口学差异。

老年人;心理需求;养老方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老龄问题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迄今为止,老龄问题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今社会对老年人群的关注仍聚焦于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寿命的延长,依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包括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老年作为人生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往往伴随着生理机能的减退和社会活动的减少,其心理需求也呈现特殊性。本文旨在对老年人群的需求内容和现状作深入调查,为实现“和谐老龄化”提供建议和实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人群为天津市教卫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年龄均在60岁以上,共发出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630份,男459人,女171人,有效问卷率为96.92%。其中60~69岁37人;70~79岁367人;80~89岁215人;90岁以上的老人共11人。文化程度上,初中及其以下的10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61人;大专及其以上的365人。健康状况方面,很好的34人;较好的347人;较差的老人249人。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离退休干部需求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由基本状况、心理需求状况量表两部分构成。

1.3 施测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和入户个别访谈两种调查方式,匿名填写问卷。要求每位被试根据题目要求,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态度 对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养老方式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χ2=910.406,P<0.001)。在对养老方式的选择问题上,大多数(75.9%)的老人偏好居家养老,其次是老年公寓(18.3%)的养老方式,4.6%的老人愿意选择日托老所作为养老方式。此外还有1.3%的老年人提出除以上三种选择之外的其他方式,例如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保持亲属与社区定期的联络接触,可能的情况下老伴和儿女等亲人配合社区进行照顾。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统计结果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χ2(3)=3.238,P > 0.05;χ2(9)=6.964,P >0.05;χ2(6)=9.004,P >0.05;χ2(6)=3.744,P >0.05)。见表1。

2.2 心理社会问题 对老年人面对的最大心理社会问题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面对的最大的社会心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χ2(5)=743.467,P<0.001)。对于老年人生活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方面,56.8%的老年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来源于健康状况;11.6%的老人认为困难来源于内心的孤独感;处在第三位的是感到被社会忽视(10.5%);选择最大困难来自子女给自己带来的各种负担和没有人陪伴这两个选项的分别为8.9%和7.98%,选择最大困难来自经济条件的老年人人数最少,占总体的4.3%。对不同性别(男性:1.97±1.08,女性:1.8±0.89)、年龄段(60~69岁:2.11±1.19,70~79岁:1.90±1.02,80~89岁:1.09±1.03,90岁以上1.82±0.9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1±1.06,高中、中专:1.79±0.99,大专及以上:1.95±1.05)、身体状况(身体很好:1.71±0.91,较好:2.00 ±1.07,较差:1.84±0.99)的老年人在心理社会问题上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心理社会问题上的差异不显著=23.762,P >0.05;χ2=9.881,P>0.05)。不同性别老年人在面对的最大的社

(10)会心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13.322,P<0.05)。与男性相比,更多的女性老年人认为心里孤单感和没有人陪伴是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而更多的男性老年人将被社会忽略看做是最大的困难。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面对的最大的社会心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40.684,P<0.001)。与身体很好的老人相比,身体较差的老人更多的认为健康状况是自己面对的最大困难,而且他们更多的感到心里孤单。而社会忽视这个问题被更多的身体状况比较理想的老年人认为是最大困难。经济条件被更多身体很好的老年人认为是生活中面对的最大困难。见表2。

2.3 心理需求

2.3.1 身体健康的需求 对身体健康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1.3%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仅1.3%的老年人不将健康问题置于关注的焦点。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

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心理社会问题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统计结果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t性别=1.858,P>0.05;F年龄=0.481,P > 0.05;F文化=1.878,P > 0.05;F身体状况=2.531,P >0.05)。

表1 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养老意愿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最大心理问题(%)

2.3.2 他人尊重的需求 对他人尊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2.2%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仅1.1%的老年人不将他人尊重置于关注的焦点。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心理社会问题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男:1.94±0.97,女:1.79±0.9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5±1.09,高中、中专:1.81±0.93,大专及以上:1.90±0.96)和身体状况(身体很好:2.00±0.92,较好:1.89±0.91,较差:1.90 ±1.03)的老年人在他人尊重需求状况上的差异不显著(t性别=1.742,P>0.05;F文化=1.995,P >0.05;F身体状况=0.203,P >0.05)。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他人尊重需求状况上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他人尊重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60~69岁:2.32±1.13,70~79岁:1.92±0.98,80~89岁:1.80±0.87,90 岁以上 1.73 ±1.19,F(3,626)=3.304,P <0.05)。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在尊重需求上显著低于70~79岁和80~89岁年龄段的老人。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在尊重需求上显著低于80~89岁的老年人。

2.3.3 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 对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0.3%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需要社区提供心理保健服务,仅2.5%的老年人认为社区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完全没有必要。对不同性别(男性:2.12 ±1.05,女性:2.06±0.93)、年龄段(60~69岁:2.05±0.99,70~79岁:2.12±1.01,80~89岁:2.08±1.01,90岁以上:2.18±1.4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2±1.01,高中、中专:2.13±0.98,大专及以上:2.09±1.04)、身体状况(身体很好:1.74 ±0.67,较好:2.12 ±1.01,较差:2.12±1.05)的老年人在心理保健服务需求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统计结果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t性别=0.585,P >0.05;F年龄=0.124,P >0.05;F文化=0.107,P >0.05;F身体状况=2.363,P >0.05)。

2.3.4 经济需求 对经济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92.1%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完全或比较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0.3%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完全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经济需求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男性:1.83±0.74,女性:1.73 ±0.6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2±0.85,高中、中专:1.82±0.68,大专及以上:1.78±0.70)、身体状况(身体很好:1.82 ±0.90,较好:1.74 ±0.64,较差:1.87±0.79)的老年人在经济需求上的差异不显著(t性别=1.562,P > 0.05;F文化=0.185,P > 0.05;F身体状况=2.326,P >0.05)。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经济需求状况上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经济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60~69岁:2.05±0.71,70~79岁:1.83±0.74,80~89岁:1.70 ± 0.69,90 岁以上:1.73 ± 0.47,F(3,626)=3.157,P <0.05)。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80~89岁年龄段的老人在经济需求满足程度上显著高于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

2.3.5 学习的需求 对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66.0%的老年人在继续学习方面的需求非常或比较强烈,6.2%的老年人认为人老了以后不需要再学习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学习需求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男性:2.30±1.20,女性:2.46±1.1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8±1.22,高中、中专:2.33±1.20,大专及以上:2.30±1.19)、身体状况(身体很好:2.56±1.11,较好:2.27±1.20,较差:2.40±1.19)的老年人在学习需求上的差异不显著(t性别=-1.494,P >0.05;F文化=0.891,P >0.05;F身体状况=1.434,P>0.05)。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学习需求状况上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学习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60~69岁:2.16±0.96,70~79岁:2.24±1.14,80~89岁:2.58±1.31,90岁以上:1.45±0.69,F(3,626)=6.166,P <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80 ~89岁年龄段的老人对学习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的老年人。9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学习的需求显著低于70~79岁年龄段老人。

2.3.6 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 对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70.5%的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非常或比较强烈,4.4%的老年人认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社会活动需求上的差异进行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男性:2.25±1.06,女性:2.22±1.07)、年龄段(60~69岁:2.08 ±0.60,70~79岁:2.17±1.0,80~89岁:2.38±1.43,90岁以上:2.24±1.06)的老年人在社会活动需求上的差异不显著(t性别=0.359,P>0.05;F年龄=2.120,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及以下:2.40±1.19,高中、中专:2.39±1.14,大专及以上:2.13 ±0.98,F(2,627)=4.713,P <0.05)。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需求显著高于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的老人。对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的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身体很好:1.88 ±0.88,较好:2.05 ±0.92,较差:2.55 ±1.18,F(2,627)=19.397,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身体状况很好的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需求显著高于身体状况较好和较差的老年人。

3 讨论

3.1 养老意愿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身体状况这几大因素都没有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中国的国情和传统因素的影响;其次是现今中国社会养老机构和社会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在硬件设施和人性化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1~3〕。本次调查中有的老年人提出除以上三种选择之外的其他方式,例如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保持亲属与社区定期的联络接触,可能的情况下老伴和儿女等亲人配合社区进行照顾。这反映了人们在养老需求上呈多样化的趋势。

3.2 心理社会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老年人感到面对的最大困难来自身体的健康。其次是内心的孤独感;处在第三位的是感到被社会忽视;其后依次为子女给自己带来的各种负担、没有人陪伴和经济问题。性别是老年人不同心理社会问题的影响因素之一。与男性相比,更多的女性认为心里孤单感和没有人陪伴是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而更多的男性老年人将被社会忽略看做是最大的困难。与身体很好的老人相比,身体较差的老人更多的认为健康状况是自己面对的最大困难,而且他们更多的感到心里孤单。而社会忽视这个问题被更多的身体状况比较理想的老年人认为是最大困难。经济条件被更多的身体很好的老年人认为是生活中面对的最大困难。

3.3 心理需求 本次调查中,有81.3%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仅1.3%的老年人不将健康问题置于关注的焦点。对他人尊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82.2%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仅1.1%的老年人不将他人尊重置于关注的焦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在对他人尊重需求上存在差异。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进入老年阶段后,随着身体机能的降低,老年人从对外部世界的注意退缩为对内心世界的关心,对认知和情感的过重负担比较敏感〔4〕。离退休后地位的变化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对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0.3%的老年人非常或比较需要社区提供心理保健服务,仅2.5%的老年人认为社区提供心理保健服务完全没有必要。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衰退、经济收入减少、负性事件增加,老年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心理保健服务的需求很大,社区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和提高的相关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非常必要。

老年人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物质生活上的保障非常重要。对经济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92.1%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完全或比较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0.3%的老年人认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完全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从结果看,接受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经济需求的因素之一。80~89岁年龄段的老人在经济需求满足程度上显著高于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

老年人对继续学习的需求仍然比较强烈。调查结果显示,66.0%的老年人在继续学习方面的需求非常或比较强烈,6.2%的老年人认为人老了以后不需要再学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需求基本上呈增长趋势。老年大学和社区活动中心的建立为满足老年人继续学习需求提供保障。

对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70.5%的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非常或比较强烈,4.4%的老年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老年人由于与工作岗位脱离,加上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使他们的社交圈缩小,人际互动机会减少,但是社会交往动机仍然很强,他们渴望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联系,从而减少生活空虚、孤独等消极情绪。研究发现,文化程度高,对社会活动的需求高。身体状况很好的老年人对社会活动的需求显著高于身体状况较好和较差的老年人。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老人在养老意愿上比较传统,偏好居家养老的方式;老年人生活中面对的最大社会心理问题方面,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状况、内心的孤独感以及被社会忽视;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他人尊重、经济需求和学习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

1 赵迎旭,王德文.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30-2.

2 梁新颖.家庭养老社会化问题探路〔J〕.社会科学辑刊,2000;4:46-8.

3 肖向华.多元化社区养老的发展模式〔J〕.老年人,2004;9:14.

4 汤盛钦.老年心理的若干研究〔J〕.心理科学,1983;2:36-40.

5 邢学亮,汪 莹.老年心理问题与社区老年心理服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0(1):60-3.

B844.4

A

1005-9202(2011)16-3143-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11BSH045);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SR10-217)

吴 捷(1969-),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2010-08-09收稿 2011-06-28修回〕

(编辑 袁左鸣/徐 杰)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年龄段状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感觉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