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经济期刊特点评介

2011-11-22 00:01廖晓云
图书馆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特刊月刊南宁

廖晓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根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 (1833—1949)》[1]和《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2]等文献统计,民国时期(1912—1949)广西编辑出版了800多种期刊,其中经济类期刊近 80种,是研究民国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

辛亥革命以后,广西宣布独立,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把持了广西军政大权,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至 1924年旧桂系覆灭,广西共出版期刊 21种,其中仅有 1种属于经济范畴,即 1920年 7月广西棉业促进会编辑出版的《广西棉业促进会季刊》,是广西最早的经济期刊。

1925年,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新桂系登上广西历史舞台。在省局稍定后,新桂系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金融、改革财政、修筑公路、建设交通、创办工厂、发展实业,广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开始出现涉及公路建设、邮政电信事业、财政税收等经济领域的期刊,如 1926年广西电报公会创办的《电报月刊》、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广西分会创办的《道路》、1927年广西省政府财政厅创办的《广西财政月刊》等。

20世纪 30年代初新桂系制定了自卫、自治、自给的“三自政策”和《广西建设纲领》,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大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兴办新式工厂,发展省营工业,鼓励民营企业,开采矿藏,修筑公路,发展交通,创办农林场,试验和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增加对外贸易,整顿金融财政等[3]。由于期刊是有一定出版时间的连续出版物,利于为施政服务,因此新桂系大力提倡官办期刊,登载有关法令、公报以及文章,用以交流信息、指导工作、宣传政见及政绩。在此背景下,广西建设厅、广西财政厅等部门纷纷创办刊物,如 1932年财政部广西财政特派员公署在南宁创办《广西财政季刊》、广西建设厅在南宁创办《广西建设特刊》、广西银行董事会秘书室在桂林创办《广西省银行特刊》,1933年广西清理田亩总局编辑处在南宁创办《广西清亩特刊》,1934年广西榷运局在桂林创办《广西盐务月刊》、广西饷捐局在梧州创办《广西进出口贸易月报》、广西农林局在南宁创办《广西农林专刊》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广西的期刊出版事业达到鼎盛,累计达 340余种,但多以“抗战”为主题,涉及经济的期刊仅 30多种,且存续的时间普遍较短,其中有 1938年广西省政府总务统计处在桂林创办的《广西物价月报》,1940年广西农事试验场、农林部西南区推广繁殖站在桂林创办的《广西农业》,1941年广西银行总设计室在桂林创办的《广西银行月报》,1942年广西省政府粮政局在桂林创办的《粮政季刊》,1944年广西省公路局在南宁创办的《广西公路》等。

抗战胜利后,有的机构恢复出版期刊,还有的机构创办了新的期刊,如 1946年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创办的《广西物价指数汇刊》、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创办的《广西建设》,1947年桂林财政部广西区直接税局创办的《广西直接税通讯》,1948年广西省公路局创办的《广西公路月刊》等,这些经济期刊也多为昙花一现。

民国时期的广西经济期刊,虽然存续的时间普遍较短,但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国时期广西经济理论的研究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等方面,本文尝试对这些经济期刊的特点进行评介。

1 涉及多个经济领域,内容丰富

民国时期广西的经济期刊,涉及经济理论、交通、邮政、金融、财政、税收 、贸易 、物价 、工商 、采矿 、农林等领域,登载国民政府及广西省的经济政策、法令,报导广西经济建设的实况,研讨广西在经济建设进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介绍国外及省外的经济建设动态等。如 1937年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给《建设汇刊》作的序,概括了该刊的主要内容:“为检讨过去工作起见,爰将年来关于经办事务,如农林、工商、矿务、交通诸项,著为汇刊。从其现实以为有系统之纪述,而一反向来公报只录政令之囿习。手此一编,微特于本省建设诸端,既能了然在目……”[4]又如在新桂系的经济建设中,交通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公路建设较有成绩,因而关于交通的期刊也较多,有《柳庆公路月刊》《广西公路》《丹池公路局期刊》《道路特刊》等。许多经济期刊公布了各自所属领域的业务情形,对于当时广西的经济信息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机关、部门行业的事务公开程度。例如《广西盐务月刊》“为刊布盐务法令并本政治公开之旨使全省明瞭盐务行政起见将逐月榷盐情形刊行广西盐务月刊”,并且“按期分发直辖各机关并直属上级机关暨省内各县民众机关阅览”[5]。

2 经济行业性质逐渐加强

民国时期广西的经济期刊,是为其所属行业的建设发展服务的,注重传播和诠释国家和广西省的经济政策及所属行业政策,宣传行业的发展成就,传播行业信息和技术,反映行业的各种动态,其行业性质逐渐加强。如广西省公路局主办的《广西公路》,主要宣扬公路界的学术性、报道性和专门性的文章,通过论著、工作计划、报告书、广西交通事业、业务报道、交通消息等栏目,着重探讨交通建设理论,报道广西公路局的业务进展和省内外交通消息,刊载公路界员工的心得体会。《丹池公路局期刊》则专门为报导丹池公路的修筑而编辑出版,它“欲将工程概况、财政情形,作整个而有系统之报告,使社会人士咸得共鉴而指正促成之”[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济期刊介绍了国外、省外关于相关行业建设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新趋势,有助于当时广西各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从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比管理上的差异以及行业结构的差异,并获得启发,对于提高广西的经济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广西省邮务部宣传部主办的《广西邮工》,主要刊登关于邮政现实问题的评论,探讨邮政制度,介绍各国邮政事业及先进的邮政设施,促进了当时广西邮政事业的发展。

3 资料汇编占据重要篇幅

民国时期广西的大部分经济期刊,如《广西财政月刊》《广西清理田亩特刊》《广西省银行特刊》《广西贸易月刊》《广西盐务月刊》《广西物价指数汇编》等,都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运用较大篇幅登载各自所属部门、行业的法律、法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官员任命、会议记录、业务进展情形等,相对而言,探讨性文章占据的篇幅则较少。如《广西省银行特刊》“系将本行每年上下两期资产负债损益发行营业之实况及历次董事会之决议案编印成册以备各界阅览”[7],设插图、统计图表、意见书、报告书、决议案、规划书、规章、表册等栏目,几乎完全是一种资料性的汇编。

4 撰稿者名人众多

民国时期,广西的经济期刊虽然资料性汇编占据了较大篇幅,但作为发表经济研究学术成果、反映广西经济建设实况的载体与中介,它们具有汇集经济学术动态信息与学术成果的专业优势,仍不失为当时经济行业开展学术争鸣、交流业务经验的阵地,为其投稿撰写文章的作者不乏官员、专家、学者。如广西省建设厅主办的《广西建设特刊》,“以发表本厅及所属各机关建设进行之状况及关于建设理学上之研究为宗旨”,它在稿约中特地说明:“稿件除由本厅及所属机关职员担任撰述外,凡海内外硕彦有以建设事业上之著作见惠者无不竭诚欢迎按期登载”。[8]《丹池公路局期刊》因“开筑公路,为我国现时之急需”,故而“极望硕学专家,多多发挥伟论,阐明道路与经济、政治、文化、治安之关系,促国人以注意,急起直追,相谋发展以无遗,爰设论坛,征集鸿文,充实篇幅,籍作提倡路政宣传之资”[6]。当时广西的一批名人,如黄旭初、陈大宁、黄荣华、张心澂、马保之、黄钟岳、莫树杰、陶绍勤等致力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常于经济期刊中发表探讨性、研究性文章,阐述各自对建设广西的主张,引起民众的讨论,从而达到促进广西经济变革和发展的作用。

5 编辑出版者均为政府机关和行业团体

民国时期,广西经济期刊的编辑出版者全部是政府机关和行业团体,广西省建设厅、广西省财政厅、广西银行总行、广西出入口贸易管理处等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广西建设研究会等团体,是创办经济期刊的主力。例如广西省财政厅于 1926年在南宁设立,职掌全省财政金融事项及岁出预算经临各费的核发、自治财政、县市财政审计等事项,该厅主办的《广西财政月刊》,设命令、法规、公牍、论译、统计报告、选录、附载等栏目,宗旨是:“以财务行政状况公诸人民,予以参加研究及批评之机会,以期采集众长,使财政经济建立在巩固基础上”。[9]

6 出版地以南宁、桂林为主

民国时期广西的绝大多数经济期刊分布在南宁、桂林两地,其次为柳州,在南宁创办的有近 20种,在桂林创办的有 40多种。民国建立初期,广西省会驻南宁,1936年省会迁往桂林,经济期刊的出版地以 1936年为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之前以南宁居多,之后则以桂林为主。

7 刊期出版不稳定,持续时间短暂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由于时局多变,战争频繁,人力、物力、财力匮乏,大多数经济期刊持续的时间很短暂,有的仅出版 3~4期甚至 1~2期即告终结。许多期刊有过频繁停刊、复刊、改名、再复刊的经历,出版周期有周刊、半月刊、旬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至不定期出版刊物。以广西省建设厅创办的期刊为例,该厅于 1926年在南宁设立,主管全省建设及交通公共工程、工商事业、矿业、农业、合作等事项,1928年 6月创办《广西建设月刊》,1929年3月出至第 2卷第 3期后,因蒋桂战争(蒋介石集团与新桂系之间的战争)而停刊;1932年 1月复刊,改名《广西建设特刊》,周期为半年刊,1933年 8月停刊;1943年在桂林复刊,改名为《广西建设季刊》,1944年 9月因日军入侵、桂林紧急疏散而停刊;1946年 2月再复刊,改名为《广西建设》,“鉴于季刊相隔时间过久,不足以适应今后事实的需要,故决定改为月刊”[10],1947年 2月出至第2卷第2期终刊。

8 数量相对较少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的期刊达 800多种,但经济期刊不到 80种,所占比例不达 10%。新桂系虽将经济列为“四大建设”之一,但“四大建设”是以军事建设为重心,在经济建设方面投入很少,全省历年的经济建设费除 1937年占总支出 11.5%以外,各年仅占 6%~7%,1935年甚至只占 4.6%。而各年军事建设费则占总支出多达 40%以上(不含公安费)[3]。投入少的结果是全省的经济建设不可能出现大的起色,相应的,经济期刊的出版自然也不会获得大发展,这是符合广西的历史发展的。

民国时期的广西经济期刊,立足于本地,着重反映广西地方的经济建设情况,并深深打上了时代、地域和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的思想意识与行为的烙印,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的经济建设状况,起到一定的宣传、交流、研究的作用,也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广西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它们的地位及其作出的贡献不应被历史遗忘。

[1]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增订本)[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26—34.

[2]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等.广西地方史志文献联合目录(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36— 328.

[3]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三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08— 209.

[4]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建设汇刊[J].1937年 8月第一期.

[5]广西榷运局.广西盐务月刊[J].1934年 9月第三期.

[6]丹池公路局总务股.丹池公路局期刊[J].1932年 8月第一期.

[7]广西银行总行.广西省银行特刊[J].1935、1936年份合编第三期.

[8]广西建设厅.广西建设特刊[J].1932年 8月第二号.

[9]广西财政厅.广西财政月刊[J].1927年 7月第一卷第一期.

[10]广西省政府建设厅.广西建设[J].1946年 2月创刊号.

猜你喜欢
特刊月刊南宁
数 独
画与理
眷恋南宁
画与理
湖北日报特刊浓墨重彩报道军运会
画与理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十年沉淀 璀璨升华《37°女人》十周年特刊
第四届“享受阅读 快乐成长”阅读表演秀邀请赛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