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藏音像文献的保护与风险防范

2011-11-22 00:01杨立社
图书馆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音像馆藏载体

杨立社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作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音乐专业图书馆除了收藏专业图书、乐谱等纸质文献外,供读者视听的音像文献也是主要收藏对象。在音乐院校图书馆里,音像文献的馆藏占整个馆藏的 50%以上,这些音像文献的管理和使用,明显区别于一般图书馆。

1 音乐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

音乐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是根据音乐专业教学和科研等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因此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馆藏特点。

1.1 音像文献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

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器乐、声乐、舞蹈、戏剧等。每一种形式又有多种表现方式,如器乐作品有合奏、独奏、重奏等。即使是同一音乐作品,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歌剧,有整部剧的表演,经典唱段的演唱以及歌剧序曲、经典乐段的器乐演奏等,或因演奏者(或乐团)、指挥者、演唱者等的不同,还会有多个版本的馆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1.2 音像文献载体的多样性

音乐是表演艺术,其文献除了理论、乐谱外,更多的是表现“声、形、色”的音响音像文献,这些音像文献记录在各种不同载体上,如:幻灯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CD光盘、VCD光盘、DVD光盘、移动硬盘、MP3、MP4以及各种存储卡等。

1.3 音像文献的阅读必需使用特定设备

音像文献是记录原始信息图像、声音的文献,是必须借助一定的专业设备进行视听的文献。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数码产品的出现,阅读设备更是种类繁多。因此,要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否则读者无法实现阅读。不同载文献的阅读方式不同,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1]需要传递声音的作品一般使用录音带、CD光盘、MP3等设备播放,观赏影像作品则需要 DVD、VCD、MP4等设备播放,以及应用电脑软件技术实现播放。

2 音像文献馆藏面临的风险

由于音像文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和使用相对复杂,对管理和使用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各图书馆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2.1 馆藏环境比较差

音像文献对存置和使用的要求高于纸质文献,如:高温、潮湿、灰尘、磁场等都会对音像文献造成很大损害;磁带类文献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读者操作不当等,音质画质也会下降;选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献寿命(如磁头磨损磁带,机械损伤碟面等)。另外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还面临老化、磁粉脱落、消磁等问题。

2.2 音像文献载体的材质差

出版商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廉价材质及简陋包装、运输碰撞等造成的物理损坏,使音像文献寿命缩短,直接影响馆藏质量。

2.3 人为损坏现象较多

读者不懂操作或意外损坏,个别读者素质较差造成的人为损坏以及教师在授课备课使用时,粉笔末、油渍汗渍的侵蚀等,都给音像文献带来致命损伤。

2.4 受版本和件数限制

音像文献又是孤本文献,图书资料可以做到一种多册,而音像文献一般一个版本只有一件,即使用再好的设备进行复制、翻录,也会产生信号衰减或数据丢失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模糊、杂音增大,使音像质量大大下降。

2.5 文献载体与播放设备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播放设备被淘汰或损坏无法维修,有些播放设备已经不再生产,使很多音像文献失去播放条件,只能闲置。而新的音像文献载体的不断出现,又在不断促进播放设备更新换代。

2.6 音像文献容易受到网络病毒攻击

许多音像文献是通过网络软件进行播放的,经常会受到病毒侵害而遭到破坏甚至丢失。

2.7 人力、设备、资金投入不足,以至于管理工作不能进行

与图书相比,音像文献的管理繁琐复杂,工作量大,对文献的保护、挽救等更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2.8 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素质、管理能力不够全面

由于音像文献载体形式多、门类多,管理工作繁杂,使管理人员较难做到面面俱到的细致管理。

3 馆藏音像文献风险的防范措施

音像文献的保护关系到馆藏文献质量的长期稳定,实施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3.1 改善馆藏条件,延长使用寿命

在许多音乐院校图书馆里,大多音像文献弥足珍贵,已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了,而且音像资料的保存条件要求比较高,因此对珍稀文献的保护应予以高度重视: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所作为,积极创造良好的收藏以及保管条件,既要选好“马”又要备好“鞍”。2)投入资金购置相应设备,控制好室内温、湿度,设专柜放置文献,改善存放条件。

3.2 探讨一整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音像文献管理办法

音像资料管理是一门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学科,尽管它是以图书管理理论为基础,但因其特殊性,对管理方法、使用方式、设备水平、人员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馆藏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确保文献在管理、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

3.2.1 保证文献搜集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满足文献资源的共享需要,开始追求有高密度、快速传递和远距离传递功能的文献载体,在载体选择上更多地注重利用方便和低造价,而放弃了文献载体的持久性,结果是作为记录信息内容的物质经受不了时间和环境的考验,从而使大量文献不能担负起他们所承担的重要职能。市场上盗版音像资料名目繁多,在资金允许条件下尽量选购正版音像资料,以保证音质画质,达到长期使用目的。

3.2.2 设备专管专用。市场上的各种播放设备“行货”“水货”“山寨版”等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应选择质量好、信誉高、售后服务有保障的专业设备,同时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使用和管理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是保证文献馆藏质量的关键。

3.2.3 管理人员要“一专多能”。由于音像资料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对其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2]应安排懂音乐专业知识、懂音像管理、懂常用设备使用保养、懂馆藏文献管理的综合人才管理音像文献。

3.2.4 有针对性地定期对读者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指导读者正确使用光碟,防止划伤、腐蚀现象发生。教会读者正确使用音响设备,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

3.3 建立音像文献数据库和比较完善的检索系统

建立音像文献数据库,可以很好地保护和使用文献,纸质图书在借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同样,音像文献也会出现光盘盘面磨损、折损等现象。把文献数据化之后,读者通过现代信息化借阅系统实现借阅,就不会出现文献损坏丢失现象了,对文献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建立比较完善的检索系统,根据音乐专业特点,结合读者习惯以及参考部分专业院校目录设置,把音像文献题名、作品名称或作家、表演家名称作为检索点,为读者利用音像文献提供优质便利的检索服务。

3.4 音像文献的挽救

3.4.1 音像文献的物理防护工作。从文献摆放位置、室内温湿度控制等各方面细节着手,注意室内通风、防晒、防潮 、防污 、防磁、防划伤 、防变形。

3.4.2 利用数字技术,做好文献的拷贝及转换工作。对每件音像文件都必须进行复制,重要的或常用的文献可以多备副本,原始文献作为孤本馆藏不外借,以保证收藏质量数量的稳定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的利用磁带进行存储音像资料的方式缺陷日益突出,使用更先进的存储技术、高质量地保存音像资料是形势所需。将已经没有相应设备播放的录音带、录像带,老唱片等进行音视频数字转换,也就是将其模拟音频数据通过专业硬件、软件及外围设备转换成数字音频数据,再进行分类储存。这不但解决了旧文献重新利用的问题,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也是目前较好的文献保护方法。

3.4.3 抢救保护孤本文献。实施这项工程需要完成不同音响、不同载体文献的整理,硬、软件环境的调试,音视频数据的优化,多媒体数据录入等环节。[3]对一些珍贵的音像资料的抢救,要经过采集、修剪,根据需要转换格式,生成新的影音文件并刻录,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3.4.4 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的搜集。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为音像资料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促进了音像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4]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下载教学科研所需要的音像资料,不但可以节省经费、丰富馆藏,还可以弥补现藏文献的缺失。

总之,音像文献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载体收藏形式和特殊的使用形式,以其特殊的属性增加了文献保护的难度和强度,因此应加强管理,做好保护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纸质图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其社会价值和情报价值。

[1]邓 琪.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的影响[J].音乐探索,2001(3):74—78.

[2]贺 艳.高校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缺憾与应对[J].图书馆论坛,2010(3):183—184.

[3]俞绍莉.浅谈音乐院校图书馆老唱片的收藏保护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96—97.

[4]马晓明.关于高校音像资料的管理与发展趋势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193.

猜你喜欢
音像馆藏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An Exploration of the Theme in “Paste” by Henry James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馆藏兵团文献利用分析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