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人员职称比例刍议

2011-11-22 00:01邓小兵
图书馆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职称馆员申报

邓小兵

(贺州学院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00)

大学图书馆被誉为“学校的心脏,三大支柱之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的第一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说明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服务性机构,也是一个学术性机构,它强调学术研究职能。因此,图书馆需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文化素养、服务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馆员,而职称的高低是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体现。

“至 2005年底,在全国七百余所本科院校中,新建的本科院校就有 198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个庞大的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1]因此,这些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学历、职称层次上应有一定的比例,以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人员素质中职称结构的比例要求,但目前许多新升本科院校的图书馆高级职称层次人员的比例却普遍达不到要求。

1 现阶段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职称比例现状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的职称结构要求,“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结构的比例为 2∶4∶4”。可是,在高校图书馆中,除国家“211”高校的图书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评估标准外,许多高等院校图书馆,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高级职称的比例普遍偏低。以广西新升本科高校图书馆调查为例,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的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馆人员的比例普遍只有 10%左右,有些地方院校甚至更低。高级职称人员中图书馆专业或图书资料系列的人员所占比例也很少。在职称较高的人员中,图书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年轻的高中级职称层次的人员。

2 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职称层次比例失调的原因分析

2.1 工作性质的制约、职称评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让部分人放弃申报职称

图书馆的基础工作是履行服务职能。由于工作在第一线,上班时具体、重复的服务工作忙个不停,让一线工作人员感到疲惫不堪,没有更多的精力和体力去继续学习、开展科研活动等,所以就谈不上申报职称了。一些馆员虽然学历不是很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也想申报职称,可看到有人为了晋级更高职称在上班时间写文章而不认真工作、有人弄虚作假而不惜花重金获取文凭、有人抄袭论文甚至请人代笔、有人在评审过程中走后门等现象后,对职称的价值有所怀疑,挫伤了他们申报职称的积极性。

2.2 职称评审的条件限制让申报者信心不足

部分馆员认为自己的学历、科研能力与职称相关条件有一定的差距,不敢去尝试;职称外语的要求让部分年纪稍长的基础较差者感到为难。在评审条件中,学历、资历、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外语、计算机等条件都必须具备,缺一不可,特别是工作业绩上,没有什么硬性指标和量化标准来衡量,对馆内不同岗位工作状况的测评比较模糊,而图书馆本来就很少有评先进、竞赛之类的活动,特别是上级设置评奖的几率就更少,馆员获奖比较难,这样就无法测评出馆员工作业绩的高低,在申报材料上也无法显示出馆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加上在评审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论资排辈,且职称评定有一定的名额限制,主观性也比较强,这样也打击了不少年轻馆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

2.3 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少,科研能力不足

以前许多图书馆被学校作为安插富余人员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场所。近年来,新升的本科院校图书馆就成了高校引进教学、科研高级人才安排家属就业之地。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图书情报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只能从事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而图书馆最需要的图书馆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要组建科研团队有较大的困难,学习和学术研究氛围难以形成。图书馆方面的研究项目本来就不多,能放到新升本科院校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馆员们要在科研立项上有所成绩也不容易,而申报高级职称需要有一定质量、数量的论文或研究成果,这是申报职称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4 缺乏考核竞争机制,馆员没有危机感

部分新升本科高校图书馆长期形成缺乏竞争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没有行之有效的竞争考核制度,使一些馆员形成 “甘居人下,与世不争,一生无忧”[2]的消极思想以及“图书馆科研可有可无,没有科研照样工作”[2]的错误观点,没有竞争、没有待遇距离就不能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励后进人员向前看。一些高校图书馆内岗位不存在竞争,馆内人员流动还是分配制,没有实行上级选聘下级的制度,馆员们无论干好干坏以及专业水平、职称层次如何都有岗位,不怕没有人聘、没有人要,缺乏待岗的危机感。

2.5 没有形成轮岗制度,阻碍了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全面了解和研究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是以具体的实践工作为基础的,不熟悉图书馆的整个活动,就不可能写出真正有质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实行轮岗制度,有些馆员自进图书馆多年来都在一个岗位工作。岗位的固定,不利于馆员熟悉各室各岗位的情况,从而对图书馆的各岗位工作不甚了解,更无法全面认识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无法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文献馆藏,很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难于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发展,同时阻碍了职称层次的晋升。

3 提高图书馆人员职称比例的思考

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中是一个较庞大的群体,要大力加强图书馆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馆员申报高一级职称的积极性,就必须逐步提高馆员的学历、科研和工作等综合能力,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

3.1 馆领导应注意引进人才,鼓励馆员进修

图书馆应争取学校领导、人事部门的支持,引进一些具有计算机专业和外语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又精通计算机的人才,培养他们成为馆内的学术带头人,让他们带领馆员提高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有一定研究能力的老馆员的作用,在工作中以老带新,引导馆员进行科研活动,从而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馆领导应支持馆员参加各种图书馆业务学习,进行馆内、外的学术交流,鼓励他们报考研究生,特别是图书馆学专业的研究生,努力培养属于图书馆本身的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全体馆员的综合素质。

3.2 宣传到位,提高对职称评审的认识

广泛做好宣传,把各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条件向馆员解释清楚,并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对职称的评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引导馆员正确对待职称评定中存在的诸如“论资排辈”“重科研轻实绩”等“不公平”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馆领导应经常关心馆员的成长,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积极申报,对一些条件还不成熟、但已具备相应素质的,就帮助他们进行查漏补缺,发现在哪一方面欠缺的,就从哪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和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3.3 提高学术研究意识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 24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因此,图书馆馆员在开展多样化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在工作中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走上科研之路。馆内应采取多种渠道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在为地方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多与地方文化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联系,让馆员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种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意识。同时,“重点扶持、培养学术骨干”,[3]积极为他们争取进修提高、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形成研究团队,推动图书馆倡学促研良好风气的形成,提高图书馆人员科研水平,为职称的申报创造条件。

3.4 针对馆员专业结构多元化的特点,进行多专业、多系列申报

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数都是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按照以往的惯例,在申报评审过程中,要以图书馆学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为评审的标准,而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即使是研究生毕业也不能以本专业的学术论文作为申报条件,这样也大大挫伤了一部分人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职称的正常晋升。在评审中能根据馆员所学的专业,“结合工作需要和图书馆专业的科学研究选择研究课题,并鼓励他们进行与教学科研相关的研究”,[4]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既没有荒废他们本身的专业,又可以运用他们的专业深层次地对文献资源进行专业性有针对性的挖掘、研究,可以真正做到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不再是只限于申报图书馆学专业的职称,可以在评审时以其自身专业的学术论文为主,鼓励他们申报图书、工程、研究、教学等系列的职称。

3.5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馆员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职称申报

多争取一些研究项目,鼓励馆员进行课题研究。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对那些发表论文、论著或写出有一定价值的可研性调查报告的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助于他们在研究论文方面的发展,以提高他们申报高级职称的积极性。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考核、竞赛活动,或多参加馆外的活动,如岗位练兵、业务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服务标兵评比、论文评比报告会等,这些竞赛活动的结果与年终考评、津贴、聘任直接挂钩,在馆内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利于馆员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也为职称申报时,在工作业绩方面考核提供一定的依据。

3.6 实行岗位聘任制,同时进行多岗位轮换制

在岗位聘任过程中,实行上一级聘任下一级馆员,给一些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有惰性的人员敲响警钟,使他们产生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对获得职称者,实行评聘分开,在聘任期限中,除完成本职工作外,也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工作,这样就避免部分人一旦评上高一级职称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工作也怠慢下来了,科研工作也不搞了。对在一个部(室)工作两年以上者,实行轮换岗位,使馆员进行多岗位的学习、工作,让馆员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有利于馆员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职称的晋升。

4 结 语

近年来,新升本科院校图书馆引进的各类专业人员较多,许多都是高学历人才,这对图书馆人员职称比例的提高大有好处。然而,信息时代的高等本科院校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馆员们做好常规的读者服务工作,还要求馆员是一个文献信息专家、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和导航者。所以,新升本科院校的图书馆人员就应该积极接受各种培训,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做一个服务型、学习型、研究型的图书馆员,在做好常规读者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科学研究,坚持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同时在职称层次上也应该积极进取,逐步提高个人的职称层次和整个图书馆的职称比例,达到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要求。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推动学校工作的不断发展。

[1]郑惠强.建资源共享机制 走技术教育之路——新升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7-04-13(7).

[2]游春山.高校图书馆学术研究如何走出困境[J].图书馆论坛,2006(10):18—20.

[3]刘静霞.关于高校图书馆学术工作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5(1):29— 31.

[4]赵玉君,来春德.高校图书馆的职称制度及其对科研工作的影响[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12):41—43.

猜你喜欢
职称馆员申报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职称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