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

2011-11-28 06:39
营销界·化妆品观察 2011年9期
关键词:雅丽化妆品门店

封面点评:

在我心中,贵刊已经超越了杂志属性。正在从媒体延伸到平台。这期杂志很有分量。虽然我有幸在第四届中国化妆品大会现场聆听专家演讲,但当我再次读到你们整理出的文字,依然回味无穷。特别是关于品牌、零售、电子商务的那几场对话,内容充实,碰撞激烈,看得过瘾。

“消费者:原点,高点”,这是贵刊对整个专题的概括,我觉得拿捏得比较准确。商业行为的原点是消费者,任何企业活动都围绕着消费者进行。因为最终为你埋单的人是消费者。而我们愿意在消费者身上花多大心思,基本决定了我们的未来高度,这便是高点。作为企业(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零售企业),我们时刻要虚心记得,企业获得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其实都是消费者捧场的结果,务必珍惜。在把消费者当成上帝之前,我们不妨先努力做到“把人当人”。

——张伟

反馈

更正并致歉

2011年8月刊《消费者驱动的品牌战略》一文,出现如下文字错误:①第61页图片标注有误,错将迪彩董事长许桂萍写为徐桂萍;②第61页许桂萍在对话中提到“如果教育消费者,我觉得它带来的必然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瞒”,句中“欺瞒”应为“轻慢”;③第62页许桂萍在对话中提到“要真的把消费者当父母看待。对父母是近的,但是我觉得近还不够”,句中“近”应为“敬”。

同期杂志第43页关于伽蓝集团的资讯标题有误,错将郑春影写为郑春颖。

在此更正,向来信指正的读者表示感谢,并向涉及到的当事人及广大读者致歉。——本刊编辑部

给还在路上的朋友

回应:8月刊《“艰商”创业经》

初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以为作者是个“标题党”,没想到读起来才发现内容竟然还很有料。感谢作者无私的分享,让我学到了经历摔打后总结出的创业经验。创业就是摸索的过程。一直很喜欢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的“9年三段论”:3年摸索、3年深抓、3年爆炸增长。在路上的我们还需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望同在路上的朋友们看到此文也能同有所思。——王楚渝

是到了为理想奋斗的时候

回应:7月刊《论文艺青年的必要性》

“有点理想,有点信仰,有点浪漫的那群人”,蔡汝青对“文艺青年”的理解,我非常赞同,“行业需要这样一批人”,诚哉斯言。这样一浮澡的年代,这样的文艺青年多多益善。今年8月,几近60岁的陈杨老师(广东人都知道的名嘴陈SIK)决定离开故土加盟刚成立的香港卫视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到我们这个年龄,还谋什么名什么利啊,是到了为理想考虑的时候。”

是到了为理想考虑的时候了。回头看看我们化妆品行业,在追逐金钱名利的人群中,也不乏为理想奋斗的勇士。蔡汝青的万店梦想,钟悦的中国文化梦,郑春影的世界级品牌梦想……祝坚持理想、执着追求的文艺青年超越自己,成就自己。——彭栋

连连看

投资界人士来信:大学生品牌有没机会?

和君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郭旭林:有没有机会出现一针对大学生的化妆品品牌?如果有的话,需要在品牌塑造、渠道布局、产品研发方面做好哪些事情?

《化妆品观察》主笔白云虎答:从“消费者驱动一切”的角度上来讲,这是有可能的。但是,纵观目前化妆品行业品牌的风云变幻,至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个企业将化妆品品牌定位在“大学生”群体上。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消费群体不大。即便现在全国大学生扩招了,大学生在校数量也只有大约3000万,而且基本上集中在18至22岁的年龄段。这个年轻群体的数量和以18至35岁的年龄阶段为化妆品主要消费群体的数量来比,相差较大。因此,多数化妆品企业不会将消费群体局限在该年龄段。

消费力不大。即便今天的大学生的总体消费能力提高很多,但是相比较已经上班的OL而言,其消费购买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消费产品结构简单。化妆品是针对消费者的肌肤问题或妆容需要等各方面的需求而存在的。一般意义上,化妆品的使用频率、使用产品结构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基本上,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在化妆品的选择上以基础护理、基础彩妆的简单步骤为主。因此,对化妆品品牌的结构塑造有一定的限制。

购买渠道的限制。大学生的生活圈子相对比较单一,其生活周围环境的商业氛围也单一,对大学生的购买习惯和购买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在传统的化妆品行业中,这种针对性的品牌发展的状况不尽人意。然而,我们同时也会发现: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对化妆品品牌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是很大的。那么,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做些什么呢?

单品类和单产品。大学生群体的购买能力有限,对肌肤护理和妆容的需求简单,这些都决定了“大学生品牌”的简单化,比如:针对大学生群体“青春痘”的普遍现象,是否可以定位在大学生群体的“专业祛痘”产品呢?

电商渠道有机会。考虑到产品结构的单一性,大学生消费能力不强而导致产品价格的中低化,减少产品流通环节,才是保证产品赢利的前提条件。电子商务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方面,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接受度高,另外一方面,互联网的购买方式不受现实商圈影响。

因此,从上述一些较为简单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品牌”的可行性问题来看,如果资本界的朋友真的需要在这个领域投资的话,可能还需要做些更深入和更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研究。至少,我们相信,只要去做,成功几率还是存在的。

优贝施:下个雅丽洁?

读者王薇:贵刊上期对优贝施“进口药妆专区”进行了报道,他们将特色进口药妆品牌以打包的方式导入专营店渠道,形成专区进行销售,我看可行。这种模式不但能帮助门店快速改善产品结构,还能因为直供给门店带来可观利润。雅丽洁模式之后,难道是优贝施模式?

优贝施总经理吴兴国:这个读者的思维方式很有趣。优贝施虽与雅丽洁有着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

相似之处:

二者都采取直供门店的形式,省去中间环节,惠及双方。门店选择雅丽洁基于低端开架产品销售需要,选择优贝施则是基于中高端进口品的销售需要,对门店品类结构均有相当的补充作用,因此门店与两者都有合作意愿。

不同之处:

策略定位不同:优贝施的定位是做中国进口药妆零售专家,只是将零售生意切割成若干针对性的模块,植入到不同渠道中。雅丽洁则是不折不扣的品牌商。

专注品类不同:在发达国家,药妆产品的销售量约占化妆品销售总量的60%。基于进口机能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性,优贝施会持续专注于进口药妆品的引进。雅丽洁则是以洗化和基础护肤为主。

品牌定位不同:优贝施向日化店输出的是在国外拥有悠久品牌发展历史的知名产品,大部分品牌在其细分市场均能排在全球前5位。雅丽洁向日化店输出的则是以国产自有品牌为主。

目标顾客不同:优贝施的目标顾客是中高收入人群,她们拥有较强的购买力,是各类商家争抢的优质资源,她们崇尚功效显著又安全可靠的进口品。雅丽洁则是针对价格敏感度高的中低收入人群为主。

对门店的战略价值不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优贝施能承载门店形象升级和顺应顾客消费升级的双重需要。雅丽洁则是满足现有门店销售为主。

双方拥有的关键资源不同:一方面,优贝施拥有数十个知名药妆品牌的专销权,近期又将引进8个国际品牌,这些特色药妆品牌在细分市场均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强大的产品力。另一方面,我们是中国药店渠道第一药妆零售商,目前与逾百家大型药店连锁开展了合作,拥有与功能性药妆产品关联性最强的药店渠道资源。

我个人非常希望通过对优贝施进口药妆专区模式的讨论,为专营店渠道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雅丽化妆品门店
我最喜欢的玩具
新店商,创造新增量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过节
我们不那样认人
干燥春季里的柔美化妆品广告
遇上劫匪
化妆品/留电话
防止化妆品受病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