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苗木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12-08 09:40王美萍徐中民程桂练
园艺与种苗 2011年4期
关键词:常熟市苗圃种苗

王美萍,徐中民,程桂练

(1.江苏省常熟市林业站,江苏常熟 215500;2.淮阴工学院,江苏淮阴 223003)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承担着森林世代繁衍、保护遗传基因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1-2]。近年来,随着造林绿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环境建设标准的提高,在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江苏省常熟市林木种苗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常熟市林木种苗的发展现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绿化以及美化的需要,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快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笔者综述了常熟市苗木基地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常熟市林木种苗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发展现状

1.1 育苗面积稳定

近年来,常熟市育苗面积一直稳定在800 hm2左右,草皮生产面积约400 hm2。苗圃主要集中在福山农场、虞山林场、辛庄镇、碧溪镇等地(表1),草皮则主要分布在辛庄镇杨园。

1.2 苗木品种现状

苗木种类主要有工程造林、园林绿化、经济林用苗三大系列,其中绝大多数属工程造林系列[1]。常熟市城乡绿化传统品种以常规绿化树种为主,如香樟、女贞、广玉兰、桂花、合欢、黄杨、紫薇、水杉等。2000年开始,供城市绿化用的色块树种主要有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地被物,发展较快。还引进了杜英、核桃、黄山栾树、无患子、马褂木、美国红栌等乔木新品种,同时开始注重培育榉树、枫香、重阳木、喜树等乡土树种,苗木品种逐步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1.3 生产趋于多样化

“草皮之乡”杨园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生产草皮,是江苏省最大的草皮生产基地之一,目前面积稳定在400 hm2。国营福山农场苗圃(常熟市苗圃)从以生产农村绿化苗木为主逐步发展到以生产城市绿化苗木为主,同时成为常熟市良种水杉生产基地。国营虞山林场苗圃则以品种多、规格大呈现特色,兼生产盆景。私营锦秀园苗圃则从单一生产盆景逐步发展到苗木品种多样化生产。

由于近几年城乡绿化事业发展迅速,绿化工程多,林木种苗需求量大,而常熟市目前的苗木生产规模和生产总量尚未达到该市的城乡绿化需求,每当常熟市实施较大规模的绿化工程,绝大部分用苗需要从外地调进。因此,只要苗木数量足够,品质保证且达到规格要求,就无销售之忧,苗木生产发展空间很大。

1.4 经营生态休闲化

李袁生态园、金橡树、瑭璜生态园等既是一个苗圃基地同时又是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园,将苗木生产与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拓宽了经营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苗木生产因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1.5 投资格局多元化

除行业内及农民的投入外,增加了其他行业私营业主的投入、各界人士合伙投入以及外县市来常投入等,呈现出新的投资格局。工商资本投入的瑭璜生态园建设面积33.33 hm2,完成投资3 000多万元;民资投入的常熟市尚湖盆景园建设面积近6.67 hm2,完成投资7 000多万元,已初具规模。多元投入已成为常熟市苗木基地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2 存在问题

2.1 育苗面积小且散,苗木缺乏竞争力

常熟市绝大部分苗圃面积小且缺乏规模经营,基础设施薄弱,良种使用率和优质苗木产量偏低,苗木生产和管理技术含量低,导致苗木的数量以及品质跟不上市场需求形势,只能利用价格和地域优势在周边县市进行销售,较其他地区缺乏核心竞争力。

2.2 生产品种单调,新优品种引进落后

各苗圃生产品种雷同,缺乏特色。苗圃面积虽然大小不一,但经营品种无特色,基本都是些常规树种,且规格不高,一般以生产适应市场需求、效益高的大规格乔木用苗为主,直接提供给绿化工程使用,小苗生产极少,满足不了造林绿化和工程用苗的需求。大多数苗圃只考虑眼前,不注重母本园和种子园的建设,不注重新优品种引进和培育,产生了苗圃苗木品种资源后劲不足的状况。同时对新品种的引进存在盲目性,前几年引进的新品种杜英和乐昌含笑,在未进行引种试验和推广试验的前提下盲目大量培育,造成苗木大量过剩,既给苗圃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又挫伤了引进新品种的积极性[3]。

2.3 生产管理粗放,苗木质量不高

常熟市绝大部分苗圃基础设施薄弱,栽培设施简单,大多数苗木都属于露天栽培,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苗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苗木的培育基本依靠个人经验,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从苗木引种繁殖、种子采集到苗木生产、直至出圃、包装、运输及档案建立等,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程序和统一的生产标准,全市绝大多数苗圃育苗密度为乔木1.7株/m2以上,灌木16株/m2以上,影响苗木质量。

2.4 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市场竞争力

苗木是特殊的商品,苗木生产也应创名牌。特别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状况下,作为专业苗圃生产单位,应做到从品种经营到苗木生产、包装、运输一条龙优质服务。然而常熟市各苗圃基地缺乏品牌意识,只顾眼前利益,恶意竞争,不注重优质苗木培育,没有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生产的苗木缺乏市场竞争力。

3 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城乡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4]。农业结构的调整,各项城乡绿化工程的实施,为常熟市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常熟市紧邻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是一个经济地位和生态地位都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林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推进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极为有利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

3.1 生产规模化

种苗生产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既难以满足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经营者也难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不仅要求单个的生产单位(苗圃)应当具有一定的经营面积,更要求在相对集中的地域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样既便于提高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管理,也有利于开拓市场,形成规模效应。近年来,市级绿化工程用苗绝大部分由外地调进,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逐步由小而散向区域化、规模化转变,并在注重总量扩张的同时,着力培育地方特色。

3.2 品种多样化

绿色通道、城市绿化、村庄绿化等不同的造林绿化任务对种苗品种、规格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林木育苗要多样化。育苗的多样化既包括林种、树种、品种的多样化,也包括育苗方式和苗木规格的多样化。比如近年来城市绿化引起广泛重视,大树进城风气日盛,行道树、单位绿化对苗木的普遍要求是大苗、常绿、珍贵和有特色,且要求乔、灌、草结合;随着近年来造林绿化任务的加重,多季节造林已成为必然,对容器育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都给林木育苗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的苗木新格局[5]。

3.3 苗木良种化

立足现有的林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与相关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对种苗生产中的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攻关[6];加强良种引进、繁育工作,有计划地引进一批优新树种、品种,加快繁育,尽快形成规模,占领市场;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生产能力,为种苗生产提供足够的良种资源;加强科技推广工作,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品质[1]。建议联合相关单位建立一个良种繁殖基地,从事新品种引进、筛选、乡土树种培育,向全市提供科技含量高、品质优异的良种壮苗[7]。

3.4 生产、销售、施工一体化

林木种苗是最早接受市场经济洗礼的产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采用市场优化资源,调剂余缺。目前常熟市苗圃应重视3方面工作:①由建生产基地向建市场延伸;②由纯种植向运销延伸,运销队伍的建立,不仅将产品销出去,更重要的是准确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发挥桥梁作用;③向绿化施工、养护延伸。从常熟市的情况来看,凡是做到生产、销售、施工一体化的企业均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当前的重点是要加强对规模基地的扶持并重点培育集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起好“龙头”的带动作用,开拓搞活市场。鼓励国有苗圃在保证为林业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苗圃联合体,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带领常熟市苗圃走向全国。

3.5 市场信息化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绿化主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化平台,配备和完善种苗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为种苗信息化提供硬件条件。按照全国种苗网络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自下而上的种苗信息网络,使种苗生产、供求等各类信息实现共享,为种苗供需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各级林木种苗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种苗信息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推进种苗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同时,相关部门在工程造林、城镇绿化方面应提早2~3年作出造林绿化规划,包括面积、树种、苗木规格等,并积极寻找规模大、信誉好、技术含量高的育苗单位订立育苗协议,把苗木生产与造林绿化紧密结合,相互降低价格风险,以达到互利双赢[1]。育苗单位也应该多方了解市场需求信息,适时调整苗木品种和规模,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降低生产风险[1]。

3.6 管理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到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①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林木种苗的行政执法管理。以“两证”的核发为抓手,严格种苗市场的准入制度和标签制度。②要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③要引导农民选用经过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审定的品种。从引种试验、繁殖推广、生产销售等环节全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创立名牌产品,使常熟市苗木生产逐步走向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

3.7 加大政府扶持

近几年来国家在林木种苗生产上采取了许多扶持措施,除连续几年安排一部分国债资金专门用于苗圃建设外,还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国债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中安排了相应的种苗建设资金。建议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种苗产业中的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建设工作。如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种苗科研、示范体系建设等,并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前景好、影响面大、有带动性的苗圃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信贷部门要积极扶持,对于从事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银行从信贷上要给予支持。

[1]白纪安.邢台市林木种苗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2008(5):7-8.

[2]黄国兵.乔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33-2135.

[3]马世孝.兰州市林木种苗发展思路与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01(4):75-77.

[4]许经伟,潘莹.滨州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51-8255.

[5]李琴义,李明才,王武军,等.偃师市花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2009(1):49.

[6]刘强.温江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09(1):18-19.

[7]李国明.四川省林木种苗现状与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0(4):27-29.

猜你喜欢
常熟市苗圃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我爱我的家
农村科学发展的一面旗帜——来自常熟市蒋巷村的报告
车顶苗圃
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