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探讨

2011-12-30 04:48龙筱刚任建雄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物流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物流业港口浙江

龙筱刚, 任建雄 (浙江万里学院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LONG Xiao-gang,REN Jian-xiong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Ningbo 315100,China)

物流体系是物流业的载体和支撑,是物流业的骨架和脉络,包括物流要素的集成机制和物流资源的配置方式。物流体系是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物流业的兴衰和竞争力取决于物流体系的结构与效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与现代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健全密切相关的。

港口物流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依托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的。港口物流是指中心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运输、货物集散、基础设施等传统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从概念来看,港口物流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流程,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基础性服务,支撑着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物流的各环节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服务性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联动和经济带动效应,发挥着“增长极”的作用。

作为综合物流链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港口的战略地位日益加强,并已成为能否有效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依托。这其中,港口物流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将是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的关键。目前,世界上各大港口物流业发展越来越快,国内港口日益意识到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对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港口的优势,特别是如何加强港口基础建设,完善和拓展港口功能,将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龙头,是浙江加快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1 浙江建设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建立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助于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长期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高投入、低成本、高消耗的方式,由于面临资源环境瓶颈,要素资源出现严重短缺,浙江经济发展遇到竞争优势弱化、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经济转型升级时不我待。要实现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就是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水平,实现这两个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发挥浙江比较优势,建立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要紧紧抓住港口物流业这个重点,把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和海岛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大宗散货和战略资源的中转储运、保税加工和物流配送基地,形成集装箱、大宗散货吞吐、交易和金融服务等三位一体的港口物流体系。切实提升港口物流水平,发展浙江海洋经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1.2 建立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洋资源是浙江的优势所在,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海洋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海洋经济作为根植于现代科学技术之中的产业体系,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规模效应和附加值较高的特点,将成为浙江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浙江海洋经济的强项是与海洋相关的服务业,而海洋服务业中最有优势的港口物流业是现代海洋经济中主导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大产业。针对浙江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紧紧抓住港口物流业、必须建立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

2 港口与物流互动发展的机理和特征

港口在物流体系中占有龙头地位,并已成为该系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在物流体系的所有动态功能中,运输功能是核心之一。国际物流量的90%以上是由海运完成的,港口作为国际供应链的起点和终点,港口的核心业务是安排货物在各种运输方式或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转换。港口以其规模化的集散能力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最有可能成为物流体系的枢纽和增值服务中心。

港口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服务基地和货物分拨配送中心。港口所在地通常都是经济、贸易、金融和信息较为发达的城市,为国际物流的大量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以国际深水大港为中心的海陆联运网络,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逐步完善。综合物流体系对港口货物处理中心的依赖也越来越大,需要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平台。

港口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物流体系包括流动要素、资源要素和网络要素,而这3项要素均与港口密切相关。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物流的兴起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求有更多的深水泊位来适应船舶大型化,有更多的场地来处理货物,有先进的现代信息系统提高服务的快捷和准确性等。这就必然促使港口的腹地进一步延伸,港口的功能进一步扩展。港口不再只是装卸货物的转运地,而是物流的平台,货物的分拨中心。由于港口腹地的延伸,将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而依托于港口的物流和种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随着物流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港口的效率也会逐步提高。由于生产、流通成本的下降及信息服务的加强,港口服务和影响的地域范围将显著扩大。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会和环境,港口业必然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积极融入物流体系网络,并在其中逐渐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物流是货物流动、信息流动和资金流动的结合体,而港口主要是货物流动的载体和结点,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港口功能的扩充。世界各大港口正从简单的装卸和仓储向功能高度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服务质量成为决定现代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拓宽港口物流服务的功能已经成为国际港口发展的未来趋势,港口正以其庞大的运输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作用,成为物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发挥着龙头作用。

3 加快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的功能定位和规划是体系建设的基础

港口物流业是一个新的行业、新的领域,编制好港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按照 《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港口物流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港口物流发展的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最终建立起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设施系统和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宁波港要从自我服务型为主的工业港、运输港转变为内外贸并重的国际综合枢纽型、要素资源聚集型的现代贸易物流港转变,全力打造亚太区域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储备配置物流中心,打造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集装箱和保税物流枢纽港;以建设国际集装箱物流系统、港口保税物流系统、大宗货物物流系统、专业贸易物流系统等四大系统为战略重点,以打造港口物流服务平台、港口物流运营体系、港口物流集疏运网络、港口物流政策平台为抓手,大力拓展浙江和长三角以及长江流域物流市场,积极扩大国际中转物流市场,努力增强港口物流供给能力,不断完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

温州港在逐步做大集装箱内支、内贸线的基础上,适时开辟集装箱近洋甚至远洋航线,发展成为集装箱支线港口;嘉兴和台州两个港口继续作为喂给港,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支持省内集装箱干线港口的发展,各个港口做好分工协作,形成浙江功能各异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

公路场站、铁路场站、空港是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支撑浙江区域和区内物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物流体系的布局中,要对各类交通枢纽设施进行优化、整合,提升设施的功能,促进物流资源的有效聚集,以支撑全省物流体系的有序运转。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农村物流站点 (含农村邮政物流网点)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形成 “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物流体系。

3.2 先进的物流服务组织方式是体系建设的保证

第四方物流是指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资源整合、经营管理、信息共享,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或供应链方案,并以此为交易活动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建设,浙江现代物流业的硬件设施等环节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物流电子商务”和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渐兴起,但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现代物流建设还未形成“体系”,严重影响了浙江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在第四方物流层次上整合资源、实现各个企业信息共享,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是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要求。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公司内部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的各种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调配和管理,并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因此,发展适合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第四方物流,对于推动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3.3 建立和完善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是体系建设的支撑

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是综合化、共享化体系。健全的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是确保现代物流体系正常运转的有力支撑。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

从战略层面来讲,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应该加强宁波第四方物流和杭州国家交通物流电子枢纽两大平台的建设,目前,两大平台的功能及其辐射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应该继续在更高的层面上加以扶持,要下大力气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

从操作层面来讲,一是进一步完善港口电子口岸功能,形成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口岸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二是加快电子口岸信息系统、 “无水港”信息系统、进出口贸易信息平台等的对接,建成区域性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三是网上运输市场建设方案。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是促进物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平台。按照 “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浙江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继续推进物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一是推进国内外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与电子口岸联网,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便利措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二是建设数字化港口物流,以高科技手段武装物流企业,把 “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SM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技术充分应用到港口物流中。

3.4 增强港口物流的竞争力是体系建设关键

增强浙江港口物流竞争力应该贯彻以下思路:坚持以宁波—舟山港作为龙头,以嘉兴、温台港口群为两翼的布局;港口物流重点集装箱物流、大宗战略商品储运物流;实行港航物流综合联动;建立浙江港口战略联盟,实现港口之间的合作共赢。按照上述思路,需要重点增强以下5种能力来提升浙江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3.4.1 物流聚集能力

物流聚集能力是指企业为了共享基础设施、物流市场需求,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实现专业化分工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影响物流聚集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航线与班轮密度、物流成本的高低、货代船代服务水平、通关速度、港口信息服务能力、金融服务、检验检疫能力等,为此,要把引进国际大型的船公司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浙江各港口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国际采购供货商落户浙江,做强做大浙江本土物流龙头企业。要结合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等航运金融业的壮大,积极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超大型散装船等主流航运业,培养若干家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船队。要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通关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义乌、绍兴、丽水以及江西、安徽、重庆、武汉等省内 “无水港”建设,加强揽货体系建设,改善口岸环境,形成以港口为主导的专业物流公司聚集,商务环境友好,通讯技术先进的物流加工区、物流工业区等高效聚集区域,形成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区域物流与供应链服务的优势和特色。

3.4.2 货物吞吐及集疏运能力

加强疏港高速公路、海陆衔接通道节点、铁路、内河航道、海上航道锚地、油气管道项目的规划建设,构建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货物无缝衔接。做到疏港通道健全,加快解决好 “最后一公里”瓶颈,推广多式联运,积极拓展江海、河海、海铁联运,加快综合物流枢纽规划,有效提高物流效率和 “绿色运输”比重。要加快各类码头建设,完善港口结构,要突出宁波港集团公司在港口间、港口与船队间合作的主体作用。目前,宁波—舟山港货物的吞吐能力与集疏能力存在严重不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按照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建设重点放在集装箱专用码头、江海联运码头和原油、天然气、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专用码头上面;要加大内河航道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杭甬大运河的作用。积极培育物流枢纽,根据浙江物流业发展的规划,要依托交通主枢纽,重点培育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现代物流枢纽。

3.4.3 管理服务能力

港口物流服务的产品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约定在先,服务在后”,要求评价物流效益应该把用户的满意度作为首要的标准,把过程和服务作为港口物流管理的重点。要提高口岸综合管理部门工作协调能力,加强 “大通关”建设。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对通关中必需环节和收费项目向社会公布,提高收费的透明度,降低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整合口岸各查验单位,建设口岸单位集中办公、查验场所,推行集中式联审、联检、查验,实现 “一站式”服务;延长业务受理时间,全面推行 “5+2”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制度,逐步实现全天候通关。全面推行船舶进港前电子预申报方式。

3.4.4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体现现代港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港口物流竞争力的核心之一。首先要加快港口信息中心体系建设,健全港航电子商务系统,形成以宁波—舟山为核心的航运信息骨干网。其次要加大EDI技术的应用,实现港口物流与公路、铁路等运输系统的电子数据交换,扩大港航货运信息的共享面,为客户提供开放、通畅、优质的电子数据交换平台。最后,要统一规划和建设港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对接和整合已有的海关、商检和口岸三大公共信息平台,使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在信息互通、票据流转、全程监控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

3.4.5 增值服务能力

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各种延伸的物流服务活动,是在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服务。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港口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增值服务主要围绕仓储增值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信息处理增值服务来开展,具体来讲,对集装箱物流,着力发展贸易、仓储、加工、配送、货代、金融、保险等服务,加强堆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宗散杂货物流,着力加强加工、接驳、配送服务,努力提高附加值。

[1] 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朱道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 肖克平.我国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优势与发展前景[J].中国港口,2009(9):22-24.

[4]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 (浙政发 [2008]64号)[Z].2008.

猜你喜欢
物流业港口浙江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港口上的笑脸
物 流 业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惠东港口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