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2011-12-30 04:48侯心媛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物流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案例

侯心媛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0 引 言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融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于一体,代表了当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新方向。笔者承担着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深知其重要性,但想学好学透这门课不是容易的事情。 《供应链管理》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既要求理论知识,又要求实践能力,并且其内容涉及广,涵盖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运筹学、生产运作学等多种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使学生积极配合,学生掌握情况也只限于一些理论的记忆,应用效果很差。对于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而言,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失败的,因此,笔者对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和提高。

1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传统理论式教学为主

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存,多学科交叉,内容相对较多,要将每一章节讲透所需课时就多,这样教师只能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因此,学生就感到该课程抽象、难懂,越是这样就越不爱学。

1.2 教学手段简单

虽然现在应用了多媒体式教学,并且给学生安排了一些案例讨论课,但也只限于电子课件的演示、案例中问题的讨论和解决,缺乏计算机模拟操作、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教学组织形式。因此,课堂气氛单调、不活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 教材不适用

《供应链管理》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书中每一章节后的案例也是雷同的居多,且案例中的数据调查年份也久远了,还有些书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训内容,但大部分还是不切实际,属于实践不了的实训内容。因此,学生对这些教材书本也失去了兴趣。

1.4 考核方式单一

学生的这门课成绩是由出勤和作业占30%,末考占70%来决定的。末考为闭卷考试,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案例分析,考核中主要还是侧重理论知识较多。只要学生认真复习书本,就能合格,也有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就能顺利过关。由于实践能力没有考核出来,因此,学生的成绩也就不能代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其真实的水平。

2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理念改革

2.1.1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拿着书本说着深奥难懂的话。教师要拥有广博、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开创性的思维。在课堂上,作为 《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师,不应该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面对学生,不照本宣科,不搞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应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比如,对于喜欢营销的学生,将供应链管理与营销服务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物流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对库存管理感兴趣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对库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由一个企业的库存问题上升到多个企业的库存问题,从而引出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和VMI的管理技术。

该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不是让教师不讲理论知识只寻求实践环节,而是需要教师将供应链管理中的繁多、综合又零散的内容,结合当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力求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理论主线,然后引导学生将本课与其他专业课串联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用,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当然,要达到上述教学水平,还需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储量,多参与企业的物流活动,为企业策划物流管理方案,提高实践能力,使自己不仅具有纵向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横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由封闭的学科型向开放的能力型转变。

2.1.2 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中国的学生已习惯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被动、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到了大学,也更倾向于这种学习模式,这就使很多新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导致第一学期下来就满堂红的结果。大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 《供应链管理》课程,还要增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不少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比较 “虚”,不像物流其他课程务实,认为学好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就学好了物流专业。实际上,供应链管理是集这些课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是定位于学生的二次就业方向上。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要定格在找到工作上,还要有长远的目光,如工作岗位提升、研究生的考取上。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增加案例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性、生动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教材的案例多数是重复、陈旧、不够理想的案例,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且国内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案例不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搜集、积累有价值的案例,并建立起案例库以供学生使用。

2.2.2 引进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游戏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游戏过程有趣快乐,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讲牛鞭效应原理时,可以让学生演绎 “拷贝不走样”的游戏,从而体会到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和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游戏结束,教师还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2.2.3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校内实践主要是物流与供应链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组织学生利用沙盘推演、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完成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制定市场运作策略、重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企业库存、供应链绩效评估等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

校外实践,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真正的企业中去实习,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

2.3 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是目的,考核方式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改用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该课程最终考核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使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可以通过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情景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答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3 总 结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广泛、新兴的领域,供应链管理又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我们还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 李壮阔. “供应链管理”教学课程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版),2008(32):5.

[2] 曾琢,张广霞.供应链管理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7(34):12.

[3] 李静宜,慕庆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196-197.

[4] 沈莹.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案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