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3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体外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2012-01-02 05:02刘伟民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361009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年18期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氧氟沙星

刘伟民(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 361009)

支原体作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寄生微生物,其发病率在逐年的升高,其致病性与血清型和(或)生物群有关[1]。其中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除易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外,还可引起附睾炎、前列腺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男女不育等诸多并发症。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及不规则用药,支原体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不仅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还是病原菌扩散及流行期延长的重要因素[2]。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及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方案,现将本院有关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和药敏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3 135例疑似支原体感染者全部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厦门中医院妇科门诊及男性科门诊。其中男1 530例(48.80%),女1 605例(51.20%),年龄17~60岁,平均27岁。

1.2 标本采集 被检测者取标本前至少1周内无用抗菌药物史。女性: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口内1~2 cm处停留15~30 s,轻轻转动后取出;男性:用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内2~3 cm处停留15~30 s后取出,或由临床医生按摩前列腺取前列腺液或患者自取精液置无菌管中。

1.3 检测方法 全部标本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的Uu和Mh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试剂包括支原体液体选择培养基、微量药敏测试板,其中液体培养基中含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马血清、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并加有尿素、精氨酸底物及酚红指示剂,此外还加有抑菌剂和杀菌剂;测试板为24孔板条,第1、2孔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培养对照孔,3、4孔分别为Uu和Mh低浓度水平鉴定孔,5、6孔分别为Uu和Mh高浓度水平鉴定孔,剩余的为9种抗菌药物的高低两个水平浓度的药敏试验孔。实验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药敏试验包括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标本充分混匀接种后置于37℃恒温箱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于48 h时观察结果。

1.4 结果分析 测试微孔以发生颜色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为反应阳性。其中若阴性对照孔出现阳性反应的颜色变化此标本认定为不合格,不列入统计范围。此外对标本试验出现不合乎规律的其他反应现象也同样被认定为不合格的试验结果,不列入统计分析范围。例如,同种药物出现低浓度敏感,而高浓度却耐药的结果,均认定为不合乎规律的反应结果,这与该方法的敏感性试验并没有考虑标本中支原体滴度有关,需重新进行试验。在判断反应阳性时,严格参照阳性对照孔的阳性颜色变化为参考标准,支原体生长应保持培养基透明清凉,遇培养基变红且混浊,应在排除标本本身浊度影响后,判定为污染。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结果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支原体培养结果 见表1。

表1 3 135例疑似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者培养结果[n(%)]

2.2 725例支原体药敏实验结果 见表2。

表2 725例支原体药敏实验结果[n(%)]

3 讨 论

支原体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人和动物体内均可分离出,是一类缺乏细胞壁,代之以3层结构的单位膜,使其呈高度多形性、可塑性、易溶解性,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并能通过滤菌器等的原核微生物,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内含一个环形双股DNA。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表面,借助其特殊的顶端结构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吸收宿主细胞养料,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造成细胞损伤,释放出有毒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并且能够进入宿主细胞内。Uu有尿素酶可水解尿素产生大量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Uu和Mh通过性交传播均可导致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部分可引起习惯性流产等。感染Uu和(或)Mh早期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只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适,从而临床上导致病程延长,反复感染,引起严重的生殖道损伤。在实际临床中有相当比例感染者并发其他较易诊断的疾病,如淋病,使得更加容易造成支原体感染的漏诊。部分文献报道,淋病患者的支原体检出率高出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检出率高两倍以上。由此看来,对泌尿生殖道进行支原体体外培养和药敏是非常有意义的[3-5]。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23.13%,其中以Uu为主(13.78%),其次为Mh阳性率(5.17%),Uu和 Mh混合感染阳性率较低(4.18%),这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并不能说明感染支原体的患者少了;相反,近年来感染支原体的患者症状轻微不典型或无症状而常被忽视,从而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对Mh感染率明显高于以往的文献数据,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提示支原体感染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性268例(17.52%),而女性有457例(28.47%)。可能的原因为:(1)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存在差异,因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内环境和酸碱度(p H)更适合支原体的生长;(2)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和泌尿生殖道血液循环的不同,相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到达局部的血药浓度不同而造成治疗上的差异[6]。

从725例支原体阳性患者的药敏结果看,耐药率高的3种抗菌药物分别是氧氟沙星(38.48%)、克拉霉素(40.83%)、罗红霉素(40.41%)。而敏感率高的前3种抗菌药物为交沙霉素(98.90%)、美满霉素(96.83%)、强力霉素(98.21%)。Uu、Mh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女性生殖道感染存在一定的隐私,患者往往自行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及盲目首选昂贵的和新的广谱抗菌药物以及非专业诊治滥用抗菌药物,造成耐药株不断增多,慢性迁延等因素造成患者反复感染,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

432例Uu感染者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对Uu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氧氟沙星(26.62%)。这可能与近年来普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使位于支原体染色体上旋转酶基因发生突变,改变了支原体DNA旋转酶靶位,从而降低了喹诺酮类药物阻断支原体DNA的复制能力[7]。支原体的DNA旋转酶由A亚基和B亚基组成,A亚基结构是喹诺酮化合物和复合体结合的决定因素,其63~106位氨基酸对喹诺酮类化合物结合至关重要。Uu无细胞壁结构,故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其无作用,因此临床多用干扰蛋白合成或抑制核酸形成的抗菌药物。如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等进行治疗Uu,敏感率最高的是交沙霉素(99.31%),可作为Uu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次为强力霉素(99.07%),美满霉素(96.53%),克拉霉素(96.53%),罗红霉素(92.59%),阿奇霉素(94.21%)。交沙霉素是一种16环耐性非诱导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与支原体核蛋白50S亚基结合,抑制氨基酸2tRNA与肽键2tR2NA之间的肽键形成,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菌体死亡,此药抗菌谱广,效果显著。

162例Mh感染者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对Mh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强力霉素(98.77%)、美满霉素(98.77%)、交沙霉素(98.15%)。耐药率居前位的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克拉霉素(97.53%)、罗红霉素(95.68%)、阿奇霉素(95.68%);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也均在30%以上,可能是临床十几年的广泛应用,使其敏感性下降,这也提示此类药物在该地区不适用。Uu+Mh合并感染131例标本的药物试验的耐药性较高的为克拉霉素(98.47%)和罗红霉素(99.24%)。阿奇霉素131例(100.00%)属中介。此外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率高达49%以上。因此混合感染的应首选的药物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8]。

综上所述,支原体感染现状不容乐观,应更加重视多重耐药。同时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单纯依靠体外药物敏感结果,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对症下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1]杨剑虹,曹季军.827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5):83.

[2]颜丹,颜海婴,钟桂书,等.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6-1767.

[3]张灵芝,姜玉霞.1 233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体外检测及药敏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88-3690.

[4]谢小毛,黄开淑,李文华,等.继发不育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2):105-106.

[5]李巧燕.2 886例支原体培养与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53-1553.

[6]张有江,张军民,罗燕萍,等.400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89-690.

[7]曾令晓,梁美娟,兰美群.6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1):3-5.

[8]张德立.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2):95.

猜你喜欢
泌尿生殖道氧氟沙星
《现代泌尿外壳杂志》稿约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98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泌尿生殖系肿瘤诊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