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2-01-11 14:26伟,
关键词:消费结构边际农村居民

陈 伟, 程 洁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陈 伟, 程 洁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通过建立ELES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消费支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地区比较

一、引 言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它包括个人消费结构(家庭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国民消费结构)两大类,其中家庭消费结构是基本的,是社会消费结构的基础,分析消费结构往往从家庭消费结构入手。本文的消费结构也指家庭消费结构,即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可以用各项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来表示。消费结构反映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需求的满足状况。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规律,探讨影响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揭示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寻求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有利于调节好供求矛盾对于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实现农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消费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本文将采取根据人们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方面,将生活消费划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及服务等的划分方法,并在消费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各部分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即为消费结构。这种划分比较具体和直观,有利于掌握消费的具体内容,也便于各时期、各地区之间的比较,在我国的统计数据中,此种划分使用也比较广泛。

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对我国农村的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赵志坚,胡小娟(2007)通过建立ELES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构成、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1];王选选和刘娟英(2007)建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Panel 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教育收费和粮食价格对各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影响的程度,得出教育收费对食品支出的挤占效应是导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反常变化的主要原因[2];王芹和刘洋(2007)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2005年的数据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类,分别对各地区消费结构进行分析[3];申秋红(2007)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的指标体系,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排序[4]。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二、ELES模型

现阶段国际上广泛使用ELES模型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模型是由经济学家C·Liuch于1973年在著名计量经济学家R·Stone首先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1)式中,Vi是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PiX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Bi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对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Y表示居民实际收入。其中是常数,令

则(1)式变行为

将(2)式两边同时求和,并再代入(2)式得:

对(3)式利用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求得Ai,Bi的估计值,再利用(4)式可求得PiXi。以上就是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本思路。

模型的经济意义十分明确,即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都是由“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两部分组成,基本需求与收入无关,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非基本需求却取决于满足所有基本需求后的“剩余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ELES模型满足需求函数的基本性质,并且直观地反映了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利用模型还可以直接求得边际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本文就是从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了各省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等数据,整理为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线性回归,最后分析估计结果并得出结论。

三、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笔者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9),通过整理得出各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文中的收入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消费为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南共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2个省市。

四、模型估计结果

利用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及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以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以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等8项为因变量,采用一元回归法,可得到Ai、Bi的估计值,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ELES模型参数统计结果

五、对ELES模型统计结果的分析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模型中Bi为对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它表示居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动量。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ΣBi,其值为0.71,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的70.8%都用于消费。其中,用于食品方面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为0.181,这表明新增收入中有18.1%都用于食品消费。交通和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排在第二,值为0.14,主要是由于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和通讯设备的普及。其次是居住的支出0.13,反映出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此外,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110,它反映了教育收费体制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说明了农村居民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投入的增加。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745,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的74.5%都用于消费。其中,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排第一,为0.194;第二是交通和通讯支出,为0.148;接下来是居住和文娱方面的支出,分别为0.131和0.116。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为0.822,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的82.2%都用于消费。其中,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264,排在第二的是居住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151;接下来才是交通和通讯支出,边际消费倾向为0.135。

根据表1,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具有以下特征:(1)排列前四位的商品内容相同。东中部地区列前四位的商品依次为食品、交通和通讯、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而西部地区列前四位的商品依次为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无论东部或中西部排列第一位的都是食品,因为食品是居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消费资料,特别是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时,一旦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居民首先考虑的是购买食品,增加食品的消费数量。与此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提高食品消费质量、改变食品的消费结构就成了居民首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是粮食消费比重趋于下降,蛋、奶、水产、水果等比重上升。(2)排列顺序稍有差异。东中部地区是一样的,但西部地区却不一样,居住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交通和通讯支出,这是由于西部地区交通和通讯条件比较落后,更注重居住条件的改善,同时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并且靠近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交通和通讯的支出较大。(3)基本消费有差异。整体看来,西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依次是中部和东部,这是由于从可支配收入上看,东部地区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同时,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在交通和通讯支出的消费倾向是最高的。这主要因为中部输出的农民工数量巨大,增加了在交通和通讯支出的消费。此外,西部地区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倾向比较低,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农村居民思想还不是特别开放,不是很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西部大开发的迈进,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2.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所谓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当收入增加1%时,所引起的消费商品的数量增加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其中Y为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Vi为各地对第i种商品或劳务人均实际支出数。结合2009年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额,以及各项消费类支出和参数估计所得的边际消费倾向可得到2009年各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如表2所示。

表2 东中西部农村居民2009年需求的收入弹性

各地区农村居民各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仍然会刺激各类商品及服务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有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中部为0.9798,接近于1),表明居民对这几类商品需求量的支出会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几类商品基本上属于发展和享受资料,说明农民对其有着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只是由于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太低,抑制了他们对这些消费品的消费,如果收入增加,农民对这些消费品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用于这几类的消费性支出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需求收入弹性较小,都小于1,收入增长对它们的影响比较小。

3.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消费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消费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或服务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价格弹性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2009年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参数估计所得的边际消费倾向值可得到2009年各项支出的需求价格弹性,如表3所示。

表3 东中西部农村居民2009年需求价格弹性

从上表中需求价格弹性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不大,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这类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说明价格波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弱,居民对这类商品的消费较多地带有生存消费的性质。医疗保健以及交通和通讯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说明其消费需求受自身价格影响较大,属于生活非必需品。通过降低这类消费品的价格,可以扩大广大农村居民对它们的需求。

4.消费支出结构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9)整理得出的东、中、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中部虽然一直高于西部,可是差距渐渐缩小,尤其是2009年两个地区的人均纯收入非常接近,这些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的倾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一直把发展重点放在东部,东部一直就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后是中部、西部。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在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在增长,但东部的增长幅度仍显著高于中、西部。

同时也可以通过考察三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来分析其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4 东中西部主要年份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则东部地区从2000年就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2006年还达到了富裕水平;中部地区1999年脱离贫困线,2003年也达到了小康水平;而西部地区也于2000年达到了温饱线,近几年开始迈向小康水平。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幅度在慢慢缩小,尤其是西部,最近几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得比较快,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效应。

另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受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较大。同是东部地区,北京和广东消费结构差异较大,例如2006年北京恩格尔系数为32.82%,广东为48.56%,北京人均消费水产品5.01公斤,而广东为13.83公斤。同是西部地区,内蒙古恩格尔系数为37.09%,四川为50.78%,重庆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39公斤,而陕西仅为7.78公斤,引起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不同,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点。

五、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温饱问题己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快慢差距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速度。与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具体而言,东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沿海,加之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倾斜,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起相当的社会财富,经济比较发达、交通状况便利,因此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在饮食状况改善的同时,食品消费所占比重较低,而在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及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从总体来说,经济发达程度较低,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基础设施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与东部不同,并且由于广大中、西部地区集中了我国农村人口的80%以上,对于其消费结构的研究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从总体上来看,生活质量相对较低,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支出较高,绝对数额小;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较低。

[1]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10):24-27.

[2]王选选,刘娟英.中国农村居民省际间消费结构差异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9):846-851.

[3]王 芹,刘 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17-20.

[4]申秋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7,(5):36-40.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Based on ELES Model

CHEN Wei, CHENG Jie
(School of Economic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is paper builds up an ELES model to analyze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income and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expenditure of the rural residents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among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Then the 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s discussed and a conclusion is drawn.

rural resident;consumption structure;regional comparison

F321

A

1008-3634(2012)01-0034-06

2011-07-20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发展基金(基金号:2009HGXJ0018)

陈 伟(1978-),女,安徽灵璧人,讲师。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边际农村居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