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2012-01-11 08:25陈海燕
关键词:颅脑肢体康复

陈海燕

(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颅脑损伤继发脑损害的伤情复杂严重,中枢神经损伤后,不是通过再生,而是通过残留部分功能上的重新组织[1],以新的方式代偿丧失的功能,颅脑损伤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们对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共收集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开颅手术80例、非手术治疗60例。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68岁,平均(36±6.7)岁,平均住院时间42.3天。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龄19~71岁,平均(35±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两组患者均以入院第1天,治疗后1个月,出院时三次由康复师评定,结束观察,统计疗效。入选标准:①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义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颅脑损伤患者;②生命体征稳定的昏迷期患者。排除病例标准:严重的多发伤和(或)复合伤者;合并有严重心脏病者;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严重糖尿病者;有精神病史或严重精神症状者。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未按规定服药及接受相关治疗,以及资料不全,影响判断疗效者;观察中自然脱离,失访者;受试者依从性差自行退出者。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1.2.1.1催醒疗法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0~24 h,对于昏迷患者可通过皮肤刺激、语言、音乐等促醒。(1)皮肤刺激:用质地柔软的毛刷轻轻地刷动四肢皮肤,由肢体远端至近端,每天4次,每次10 min。(2)语言刺激:将患者看成清醒者,每天呼唤患者的姓名,告诉患者家庭的情况:如配偶、孩子的名字、年龄,孩子的学习情况,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并把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呼唤和倾诉录制成磁带循环播放,每天6次,每次10 min。(3)音乐刺激:把播放器放在患者的枕边,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音乐以轻松愉悦为宜,一天3次,一次30 min。(4)穴位刺激:用指甲适度刺激人中、合谷、内关、百会、印堂等穴位。

1.2.1.2良姿位摆放 (1)仰卧位:患肢上抬,上臂外旋外展,肘与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上肢放在高度合适的软枕上;患侧臀下垫软枕,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使骨盆前伸,以避免骨盆回缩及髋关节后突。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患侧下肢持中立位,不向外倾斜,用沙袋小枕支撑足底和下肢外侧,预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外旋等畸形。同时患侧手足适当垫高,促进静脉回流。(2)健侧卧位:胸前放一软枕,使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放在枕上,勿垂腕,手握布卷,使大拇指与四指隔开。患腿屈曲向前放在另一支撑枕上,髋、膝自然放置。(3)患侧卧位:患臂放于前伸位,外旋手指拉开,掌心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微屈。

1.2.1.3肢体功能训练 (1)对肢体行安抚性按摩、揉搓、拍打等感觉刺激。按摩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一般间隔3 h按摩1次,每次10 min,每日3次。活动5~6下,每次20~30 min。(2)被动运动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左右两侧顺序地做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每日4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6下,每次20 min。

1.2.1.4语言功能训练 (1)对轻、中度失语者,反复训练日常用语,用指字、指图、指物等方法进行训练。(2)对重度失语者,先教发准音;对完全发不出声音者,应以声、乐、歌等刺激患者反应或可刺激脚心、腋窝等诱导发音。

1.2.2对照组 (1)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2)合理放置体位,如无血容量不足,应取头高脚低位。(3)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 h,才宜行康复训练。

1.3疗程 两组患者均以康复护理前,康复护理1个月,出院时三次由康复师评定,结束观察,统计疗效。

1.4康复评定标准 由康复师在进行康复治疗前进行首次功能评定,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评定,出院时仍由同一康复师进行评定。

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3],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4],平衡功能采用三级平衡评定,损伤严重性评定采用GCS评分,预后指标采用残疾分级量表(disa-bility rating scale,DRS)评定。疗效评定标准:优:>80分;良:60~79分;一般:40~59分;差:<40分。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ADL和FM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 DRS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的ADL、DRS和FM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三级平衡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定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1;b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比较(n)

3 讨 论

3.1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患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2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对减少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是仅靠药物治疗所不能及的[5]。早期的康复护理通过刺激皮肤的各种感受器,对肢体进行各种方式的功能锻炼,同时,肢体活动可促进相应皮层脑血流量的增加,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破坏的运动反射重新建立。对于陷入昏迷的颅脑损伤患者来说,苏醒时间对其预后的影响是非常重要[6],因此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促醒处理,如对昏迷患者进行音乐刺激、语言刺激、皮肤刺激等。在昏迷期除了给予促醒处理,还应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如在早期即进行被动性的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并加强肢体按摩,能避免肢体废用状态的进一步发展,为醒后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患者清醒后进行主动与被动训练,加强言语刺激训练。

3.3长期以来临床只注重于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上述方法只是单一的对症治疗,而催醒疗法、良肢位摆放、功能锻炼等的重要性还不被认识,在病人和家属中还是盲区,医务人员也不甚重视。即使病人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但每天治疗仅1~2 h,其余22~23 h都在病房度过,护士监督不到病人的卧姿,病人自己不能控制偏瘫肢体的功能位,久而久之许多不正确的姿势随之形成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 ,造成一系列并发症, 如上肢挎蓝、下肢画圈,给以后的康复训练带来诸多困难。

总之,早期康复是为了降低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促醒成功率,为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早期康复不是某一专科的治疗,而是全面的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应该在神经外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对患者的处理做到治疗、康复、护理三合一。方法简单易行,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康复最早时机、残障后的支具和轮椅的使用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1] 李波,姜勇,岳洪胜.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66.

[2] 李桂云,程海霞,海素芳.损伤患者的早期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43.

[3] 冯爱琼,曾少霞,覃丽红.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2):148-149.

[4] 沈光宇.高压氧与康复训练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2例[J].中国康复,2006,21(5):328.

[5] 李玉,赵甲山.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284-285.

[6] 朱建玲,廖亮华,陈树月,等.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4):109-111.

猜你喜欢
颅脑肢体康复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