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隔离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介绍

2012-01-22 03:46楼爱芳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同理患病

楼爱芳

(浙江衢州高级中学医务室 324006)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情感的过程[1]。如何巧妙地采用心理护理的沟通技巧是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高考隔离患者因其发病突然、发病时间短、病情相对较重,患者缺乏心理适应过程,难免在心理上受到冲击,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消极等心理,从而产生不配合治疗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高考隔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成因,充分巧妙地运用沟通技巧,减轻高考隔离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可以保证学生高考的顺利进行,还可有效地促进其疾病转归。笔者曾成功护理1名高考隔离患者,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高三学生,女性19岁,某年6月6日,正值甲型H1N1流行期间,因“咳嗽、流涕伴高热2天”就诊。查体:体温39.3℃,脉搏82次/分,血压102/80mmHg,神清,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两下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干湿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NS(-)。诊断:甲型H1N1疑似病例。治疗方案:隔离治疗、护理。因正值高考特殊时期,高考领导小组决定启用备用考场。

在高考领导小组、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这名因高考隔离的甲型H1N1疑似病例学生努力与配合下,由于隔离治疗护理措施正确及时得当,本校作为考点没有再发H1N1疑似病例,圆满顺利地完成了高考。该名学生也在高考后两天治疗痊愈,还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2 分析隔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原因

2.1 恐惧心理 高考隔离学生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造成这种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对疾病的恐惧。尽管学生对甲型H1N1防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高考这一特殊时期,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加之起病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疾病知识的咨询和了解,对治疗效果及病情后果的不可预知性,都加重了恐惧心理。②对陌生环境的恐惧。隔离室和备用考场是个既严肃又严谨的场所,加之医护人员动作迅捷、表情严肃也产生凝重的气氛。

2.2 焦虑心理 对甲型H1N1病程和疾病的转归过程不了解及对医护人员不熟悉,会出现焦虑的心理。

2.3 急躁心理 甲型H1N1起病急、病程短,学生和家长因为担心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对医生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希望医生能够即刻明确病因,马上采取治疗手段。更因为对正规治疗程序的不了解,所以对医生采取必要的检查、隔离手段没有耐心、不理解,甚至会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从而心情急躁。

2.4 悲观、消极心理 突如其来的疾病刺激会摧毁人的自我应对能力,更何况是高考期间被隔离的学生,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消极心理,对疾病治疗及高考失去信心。

3 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3.1 多进行语言沟通 接待患者、护理操作的同时,要适时、恰如其分地使用言语进行沟通,如亲切的询问病情,解释甲型H1N1病程和疾病的转归,鼓励患者,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最大程度地减少负性情绪对高考和疾病治疗的影响。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沟通的技巧,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态度诚恳、和蔼、亲切,语言适时、适度,尽量使用尊称,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从而帮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高考。

3.2 倾听 高考隔离患者情绪更易产生波动,有沉默不语或激动、哭喊等过激行为,护士在接诊和护理过程中切忌单方面传递信息,要认真倾听,保持理性的目光接触,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注意合理提问,引导话题朝着良好导向发展[2]。不要随意打断,要从患者的叙述中提取有用信息,反馈给医生,并引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3.3 用亲切、友善的目光稳定患者情绪,用微笑增加患者的信赖感 护士可以通过亲切、友善的目光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传达信息,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避免目光飘忽不定、瞟视、斜视、上下打量。要使患病学生感到护士目光中所透露出的理解与尊重,促进患病学生情绪稳定,产生战胜疾病和高考必胜的信心。

3.4 用端庄整洁的形象、热情机敏的举止、敏捷熟练的操作技术给患者以安全感 护士在配合医生抢救患者时要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静脉输液要一针见血,肌内注射要轻快无痛。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会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5 用周到的护理行为消除患者忧虑心理 在整个高考隔离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换位思考,用周到的护理行为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如解释备用考场和平时考试练习是一样的,消除学生对备用考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生活上可帮助患病学生订好饭菜,尽可能的给予方便和照顾。

3.6 保持隔离室环境整洁、舒适 隔离室物品要存放整齐,床头柜可摆放一束鲜花,以愉悦患者的心情,床单、被褥整洁,要调节好适宜的室温。避免喧哗,减少噪音,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减轻患者心理刺激。

3.7 有同理能力、同理心 护士不但要有同理能力,还要有同理心,对因患病而隔离的学生护理时除了做好上述几点外,还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同理心,在与患病学生沟通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激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4 体会

通过此例,我认为护理时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可减轻高考隔离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使其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应对高考。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根据患者心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自然、得体、恰到好处地运用沟通技巧,以丰富传统的护理内涵和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1] 钱爱丽,郑淑秀.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6,3(3):56.

[2] 东建广.儿科护士与患儿有效交流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6,3(3):51.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同理患病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善良的战争:在支离破碎的世界中建立同理心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滑落还是攀爬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