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在防治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机制探讨

2012-01-22 13:31李廷荃化金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祖细胞鹿茸生长因子

李廷荃,化金凤,索 炜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由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继发性血栓形成,发生阻塞,引起患肢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甚者发生坏疽,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口的老龄化,ASO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此病属于中医“脱疽和脉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节,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生,痰瘀互结,阻塞经脉;或因气血亏虚,运行无力,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经脉痹阻,气血不达四末而发为脉痹;或因肝肾亏虚,气竭精伤,肾水消灼,筋炼骨枯,终成脱疽之症[2]。

1 治疗现况

中医对本病的病机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临床治疗多辨证使用益气活血,养阴清热,健脾祛湿,温经通络,补益肝肾,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或配合中药外洗外敷等方法,多数医家认为瘀血内阻是本病的基本因素。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疾病始终,临床上也多以活血化瘀方剂为主,疗效确定。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栓和扩张血管治疗,积极的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动脉硬化,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手术治疗主要指重建肢体血运,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血管旁路移植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ASO的介入治疗仍局限于短段病变,短段主髂动脉病变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效果较好;此外,随着狭窄的逐渐形成,肢体的侧支循环随之逐渐建立[3],使得一些医家逐渐注意到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

2 补肾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关系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人到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减少,出现肾虚。肾阴虚则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充,血液凝涩,脉络失养,则患者表现为肢端色黑坏死破溃,剧痛,夜不能眠,肢端潮红或暗红,肢体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皱、口渴、便秘、溲赤,发热;肾阳虚则阳气亏虚无力推动、温煦气血以荣四末,致血行迟缓不畅而瘀,则指(趾)端坏疽或溃疡、四肢发凉,患处皮肤温度较低,肤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笔者认为肾虚是造成本病血脉闭塞的关键环节,在治疗本病中补肾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之功效,鹿茸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防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鹿茸可促进血液生成和血行 中医认为,鹿茸可使人体肾精充盛,防止衰老,壮肾阳,肾阳可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功能,使气的运动加快,则血的输布运行也加快,气化加快则产热增加,使温煦作用加强,使阳虚患者患肢血脉得到温养而减轻病情。鹿茸还可益精血,强筋骨,为血肉有情之品,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患肢血液充足,血脉得到濡养,有助血行。李召[4]研究发现鹿茸对正常及白血病骨髓与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能促进骨髓造血,而且鹿茸有抑制红细胞凝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5]。

2.2 鹿茸可促进血管新生 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证中还和促进血管新生有关,研究发现温阳药物鹿茸能促进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而骨髓是一个天然的细胞生长因子库,在其生长过程中,成骨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生长同步进行[6],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何秀娟等[7]发现鹿茸能促进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提示在体内可能促进EPCs的增殖,促进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祖细胞是成年个体中与血管新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干细胞成分,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EPCs的增殖、趋化、分化,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它可以被细胞因子或者来自于外周血中的血管生长因子信号动员到外周循环而进入外周血管组织中,通过整合到血管壁或提供生长因子两种方式来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8],新生的血管为缺血部位提供氧、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促进缺血部位血管新生,改善缺血状态。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者,髓之府,因此,补肾可生髓,从这点也提示了鹿茸可以促进骨髓增殖。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对组织缺血有反应,人外周血中培养扩增的EPCs,在肢体缺血的动物体内,能够特异性地向缺血部位趋化,参与血管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具有改善组织血流的治疗作用。向缺血部位趋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缺血所造成的局部低氧血症、缺血组织释放的某些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对这些细胞的趋化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9]。

2.3 鹿茸可促进疮口愈合 中医认为鹿茸有托疮毒之效,可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可温补精血,托毒外出和生肌之效,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出现的破溃反复难愈有托毒和生肌之功,可促进疮口愈合。现代医学发现,马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皮肤创伤愈合[10]。

3 小 结

鹿茸性甘、咸、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筋骨无力之症,为补肾之良药。这从传统理论方面提示了鹿茸具有促造血,缓解肢体不适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也遇到此病患者甚多,常给予芪芍复脉汤[鹿茸2g(研末冲服),黄芪30g,白芍18g,桂枝10g,当归15 g,麦冬15g,玄参15g,川芎10g,全蝎10g,川牛膝15g,土元10g,乌药10g,丹参30g,三七粉3g,阿胶6g,甘草6g],随症辨证加减,意在用芪芍复脉汤益气活血,滋阴复脉,加鹿茸意在温补肾阳,又补益精血,强筋骨,恢复阳气温煦推动之力,使精血充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许多患者在病情好转的同时病变部位血管彩超发现新生血管且血流通畅。

现代研究认为鹿茸多肽既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具有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加速创面愈合的质量和速度,又可促进血液运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促进病变部位血管生成,这些都表明鹿茸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加之中医认为鹿茸乃血肉有情之品,可以补肾填精,由以上可以推断,鹿茸→骨髓→EPCs→促进血管新生,鹿茸是否还具有把EPCs动员到外周缺血组织的作用,是否需要益气活血类药物来促进它的转移,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观察,但这一发现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董蔚等[9]在体外扩增EPCs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EPCs在动物体内促血管生成的作用,EPCs可特异性地分布在缺血肢体的血管结构中,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形成和毛细血管新生可能与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基因或内皮祖细胞转入组织中有关,我们可以发现和利用一些药物或生长因子促进EPCs表达、促进EPCs从骨髓向外周动员,提高循环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或通过移植体外扩增的EPCs来增强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鹿茸在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很有可能寻找到治疗ASO的有效途径。

[1]吴庆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9):98-101.

[2]赵钢,吕勃川,孙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体会[D].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3]刘昌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J].血管外科,2006,7(2):13.

[4]李召.鹿茸组分对人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6.

[5]久保道德.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的乙醇浸提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特产研究,1997(4):4.

[6]崔昊震,尹明浩.鹿茸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29(l):70-72.

[7]何秀娟,李萍,邱全瑛,等.几种外用中药成份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5):832-835.

[8]武丽萍,马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946-948.

[9]董蔚,盖鲁粤,靳海杰,等.血管内皮祖细胞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130-1134.

[10]薄士儒,李庆杰,王春雨,等.鹿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经济动物学报,2010,14(4):243-246.

猜你喜欢
祖细胞鹿茸生长因子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名贵中药鹿茸的质量控制与鉴定的研究进展
鹿茸如何食用才好?
再生肝脏的细胞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