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中高危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比较研究

2012-01-23 13:26王韦洪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7期
关键词:脑栓塞华法林瓣膜

王韦 洪斌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中高危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比较研究

王韦 洪斌

目的将调节剂量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分别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接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79例,随机分配至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初始剂量2.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和阿司匹林小组(100mg/d)。常规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栓塞的观察数据表明,华法林组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在死亡和脑出血方面,两个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出血反应方面,要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反应发生在INR>3或INR<2时。

华法林;阿司匹林;非瓣膜性房颤;抗凝

目前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血栓栓塞性疾病是房颤常见并发症。栓塞类疾病重在预防,有效的抗凝干预能明显降低该事件的发生。在我国,50%以上的患者应是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合适对象,但却没有接受抗凝治疗。本研究探索调节剂量华法林对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应用,将具有中高危血栓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抗凝及拜耳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个小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发应。与阿司匹林治疗做对比,评估华法林抗凝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的21个月中,在我院的门诊及住院治疗中,筛选出经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79例,且合并下列1项危险因素:较高龄(>65岁),既往有心血管事件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高血压,心力衰竭,左房增大,糖尿病,冠心病。对有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高血压未经控制、慢性消化道病、肝、肾功能不良者、预期生存时间小于24个月、有人工瓣膜手术史、孤立性房颤、急性心梗后不到30d、华法林和阿斯匹林过敏、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则均不予入选。

患者随机分为2组:(1)阿司匹林小组33例,年龄55~82岁,男19例,女14例:(2)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46例,年龄59~85岁,男28例,女18例。

1.2 研究方法 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阿司匹林小组予以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8个月;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予以口服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治疗,每3天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值达2.0-3.0,随访3次达标后,改为每月一次,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复合终点事件(脑栓塞和死亡)发生率差异;比较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分析相关的出血高危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脑栓塞 阿司匹林组,6例发生脑栓塞,年发生率为12.1%;调节剂量华法林组,1例发生脑栓塞,年发生率为1%。χ2=5.61>χ20.05,两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调节剂量华法林对于避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现脑栓塞的干预效果要明显好于阿司匹林组。

2.2 死亡 阿司匹林组,2例发生死亡,年发生率为4%;调节剂量华法林组,1例发生死亡,年发生率为1.4%。χ2=0.795<χ20.05,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2.3 出血 阿司匹林组,1例发生脑出血,年发生率为2%;调节剂量华法林组,1例发生脑出血,年发生率为1%。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国人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是24.81%,房颤合并脑卒中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中国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左房血栓、动脉收缩压升高,上述因素对决定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抗凝治疗中,如用阿司匹林和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比较方便易行,但疗效不佳;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可以使中风的风险显著降低,但诱发出血的风险增大。有研究表明,当INR介于2.0~3.0之间时,华法林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是有益处且安全的。

本研究中,根据以作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文献研究,确定了以华法林为干预药物的治疗方案,与阿司匹林组做比较,得到有如下的结论:调节剂量华法林,INR严格控于2.0~3.0,可以有效降低脑栓塞的发生,效果明显好于阿司匹林组,p<0.05;而对于出血反应,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没有统计学的差异。已有的出血反应是INR值超出合理区间时发生的。所以INR处于2.0~3.0时,华法林对于中高危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是用效且安全的,这和以往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因为由于华法林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反应和不便,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另外,也是由于医疗工作者对于房颤患者的血栓危险认识不足,缺乏抗凝意识,及对于华法林出血反应的畏惧,也导致了华法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较为困难。

[1]周自强,胡大一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

[2]胡大一,孙艺红等.中国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3,3(42).

[3]Anne D.Walling.阿司匹林和华法林预防老年人群中风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8).

201700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猜你喜欢
脑栓塞华法林瓣膜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烂”在心里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质子泵抑制剂对华法林抗凝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益气脑络通汤治疗脑栓塞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