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的1自我护理

2012-01-23 13:26赵红卫左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7期
关键词:自理皮肤心理

赵红卫 左群英

美国护理学家Dorthes.E.orem提出:自我护理是人类的个体为保证生活,维持和增进健康原定而创造和采用的行为。护理系统分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2]。笔者根据美国护理专家伦(orem)的自理学说的一种基本方法(支持-教育)指导100例皮肤瘙痒症患者使其调整生活方式并积极地进行自我护理。瘙痒是很多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称皮肤瘙痒症。一般有全身性及局限性之分,其详细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致病因素可分为内因及外因。内因常见的有:感染性疾病、网状细胞增多症、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神经及精神因素性瘙痒,其他如慢性病灶、药物、食物过敏、自身中毒、酗酒。外因常见的有:环境、气温、温度、工作场所,生活习惯如使用碱性肥皂、穿化纤衣物、毛衣等。皮肤情况如皮肤干燥、皮肤萎缩、局限性瘙痒多见于真菌、滴虫、外阴或尿道口分泌物增多、糖尿病等。

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100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笔者做了大量思想护理工作,使患者能满意。现报告如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按年龄组分为:21~30岁2例占2%、31~40岁10例占10%、41~50岁28例占28%、51~60岁30例占30%、61~70岁26例占26%、71~82岁4例占4%。病程:有数月到数十年不等,系统性疾病占30%、全身状况好的占40%、一般状况的占50%、差的占10%。皮肤科情况:皮损多见于背腹部、双下肢,主要皮损为条状抓痕,暗红色血痂,有58%患者在腰背部,双下肢伸侧见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的斑片(块)。

2 瘙痒症患者瘙痒阶段的心理反应

据观察,瘙痒症患者初期可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亦可为局部瘙痒而扩散至全身,亦可为游走性不定部位瘙痒,此时患者心理反应较为剧烈,紧张,恐惧,对患者本人健康影响大,心理负担重,这种情况可分为2个阶段。

2.1 瘙痒阶段 此阶段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瘙痒,尤其以夜间为重,不断搔抓,以抓出血为痛快或认为自身皮肤不清洁,便以热水,盐水,甚至茶水不断烫洗或用酒精、醋等外涂消毒或乱求医而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虽可以痛代替瘙痒而暂时缓解由痒引起的难受感,但长此下去造成皮肤肥厚,粗糙,更加重思想负担。

2.2 稳定阶段 此时大多数皮肤瘙痒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都求助医院,经皮肤科医护人员的解释及适当的治疗,以及患者了解引起瘙痒的原因,解除思想紧张情绪,积极地配合治疗后,基本上能控制搔抓,使病情得到稳定。

3 护理

对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临床上笔者常采用大静封,抗组胺类药物或镇静安眠类药物,外用必要的止痒剂治疗。根据支持一教育系统自护观念及自理教育,对患者进行讲解、教育,转变被照顾的思想观念,说明外在的帮助、支持仍然是为自理创造条件,它不能取代自我护理,以增加患者的自理知识及能力,同时注重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鼓励其参与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不可能进行自我护理,护士会根据个体情况为患者提供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维持和恢复个体的自理能力[3]。

3.1 饮食的自理护理 详细告诉患者肉食,蔬菜,水果里哪些是发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浓茶或咖啡。案例1:患者男性,65岁,退休,因皮肤瘙痒反复发作3年入院,患者自觉皮肤瘙痒明显,全身皮肤可见抓痕,血痂,部分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睡眠差,喜饮酒,还喜欢用热水烫洗皮肤,认为烫洗后不痒,舒服。针对患者的情况,笔者对患者进行耐心讲解皮肤结构,保健及什么是发物,诱发瘙痒的原因,反复烫洗,其一刺激皮肤,使皮肤表皮充血,水肿更加重瘙痒,其二使皮肤表面油脂脱落,干燥加重瘙痒。经过仔细、耐心的解释,患者减少了烫洗次数及饮酒量,改变了不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出院。

3.2 衣着的自理护理 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不宜穿紧身的化纤内衣。对新内衣,最好放在清水中侵泡,清水刷洗,可清除残留在服装上的化学物质,使新内衣更加柔软,舒适,以减少对皮肤的化学刺激和机械性的刺激。对于金属过敏的患者,告诫他(她)们尽量不要用皮带,金属纽扣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年轻的女性患者不要戴装饰性的首饰,以免引起过敏。

3.3 皮肤自理护理 根据气候情况清洗皮肤,洗澡时避免用过热的水烫洗及碱性的肥皂,可采用止痒性的沐浴露或直接用清水清洗。在用外用药物时,必须经常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的清洁。注意手部的清洁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

3.4 心理护理

3.4.1 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接触,多交谈,处处表现对患者的体贴与关心,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消除了患者由于更换环境而造成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并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3.4.2 心理疏通 过分的紧张和恐惧在一定条件下能使人体功能失调,强烈的情绪反应也是引起瘙痒的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及亲友对患者的苦痛应给予理解和同情,通过安慰,劝解,暗示等方法,使患者心理调适处于最佳状态。案例2:患者女性,60岁,家庭妇女,因全身皮肤瘙痒5年入院。患者自感皮肤瘙痒在晚8点以后到达高峰,持续到零辰4点,入睡差,情绪低落,全身皮肤可见抓痕,血痂,部分皮肤呈湿疹样改变。家属很少来探视,怕传染,针对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时,了解患者思想包袱重,认为自己得了怪病,不希望家属探视,怕传染。护理人员告之患者该病是可以治疗,同时与家属联系,希望他们增加探视次数,多关心患者,并告之该病病情及在探视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积极心理疏通及协调,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出院。

3.4.3 环境调节 对可能引起不良刺激的环境应尽量回避,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亲戚朋友联系,电话交往,鼓励他们在居室,庭院或小范围内或书画或养花、鸟、鱼等,以分散其注意力。案例3:患者女性,50岁,会计,因皮肤瘙痒半年入院。患者见同病房另一名患者皮肤糜烂,渗出就感到紧张,恐惧,怕自己将来可能会像该患者皮肤一样糜烂,渗出。笔者了解情况后就与医生商量把该患者转移到另一个病房。并告诉她病种不同,症状不一样,解除了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疗效观察:对皮肤瘙痒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笔者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解除患者思想包袱。在100例患者中有83%痊愈出院,17%患者由于有其他系统疾病而未能痊愈,但患者明确了解本身皮肤瘙痒原因,能做好自身的保护皮肤及得到正确的治疗。

4 小结

对于困扰瘙痒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很重要的,除了积极治疗外,还要加强保健训练,改善身体素质,减少心理紧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尽量避免搔抓和刺激,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勿用热水,盐水烫洗,注意衣服的穿着等,以防病情加重和继发感染。

[1]吴志华,王正文,等.皮肤性病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1:56.

[2]计惠民,徐归英.慢性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6):254.

[3]王美德,安之壁.现代护理辞典.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

猜你喜欢
自理皮肤心理
第二层皮肤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