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中医内外合治法防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疗效观察

2012-01-23 13:38胡冠雄李春芳钱卫明
河北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俞穴哮鸣音阳气

李 江 胡冠雄 程 忠 李春芳 钱卫明

(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型支气管炎,部分可能伴有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咳嗽、喘证、哮证范畴。2006-07—2011-12,我们在每年“三伏”、“三九”2个时段采用药物穴位贴敷及“秋末冬初”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276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均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病程≤5年125例,男79例,女46例;全部年龄9~85岁;每年复发3次(含3次以上)68例,每年复发3次以下57例。病程>5年151例,男105例,女46例;年龄12~83岁;每年复发3次(含3次以上)83例,每年复发3次以下68例。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确诊[1]。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予穴位贴敷加玉屏风颗粒口服。穴位贴敷药物组成:芥子6份,延胡索4份,甘遂3份,仙茅3份,细辛1份,麝香0.3份,肉桂2份。共研细末,以鲜姜汁、蒜汁适量调成泥膏状备用。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穴;配以手太阴肺经孔最(双侧),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督脉大椎,任脉天突、膻中和经外奇穴定喘(双侧)。穴位分组:将所选取的穴位分为4组,第1组为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大椎、孔最(双侧);第2组为定喘(双侧)、风门(双侧)、厥阴俞(双侧)、天突;第3组为督俞(双侧)、肝俞(双侧)、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膻中;第4组为膈俞(双侧)、胆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丰隆(双侧)。药物贴敷采用穴位由上而下进行,即所贴敷的次序按照所分组1、2、3、4的顺序依次选用。每年“三伏”、“三九”的第1 d开始第1次贴敷,每周1次,每次平均4 h,以后可根据第1次的贴敷效果酌情延长或缩短时间。贴敷部位以明显发红或有细小水泡为佳。小儿因皮肤薄嫩,贴敷时间在1~2 h,贴敷部位微微发红即可。“秋末冬初”予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30036)5 g,每日3次口服,连续20 d。连续治疗5年,并随访观察1年。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显效: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好转: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有所减轻;无效: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无效:咳嗽、咯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或反而加重[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不同时间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不同时间的疗效比较 例

观察276例患者治疗1、3、5年时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0.94%、69.20%和81.16%。治疗3、5年与治疗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长者有效率明显提高。

2.2 随访观察 对于治疗5年时痊愈的75例患者随访观察1年,复发6例,复发率为8%。提示本治疗方案疗效稳定。

3 讨论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一般在冬春季节为高发时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病因可能是由于细菌感染或非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寒冷刺激、花粉等过敏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通常将治疗重点放在急性发作期的处理方面。然而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如在适当的阶段进行合理的预防,对抵御外邪,降低或消除其发病率,防止疾病传变,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伏”是一年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期,也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人体阳气也最为旺盛,腠理开泄,经脉气血流畅,穴位敏感。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理论,采用“冬病夏治”,壮阳制寒,除伏邪而复正气。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痰饮、喘证范畴。穴位贴敷治疗效果肯定[3-5]。经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多素有痰热,复感风寒,肺气壅闭,肺失宣降,日久多偏属阳虚,此时借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力,再配以辛温药物,提升阳虚之体质,是最佳预防时机。“三九”是一年中天气最为寒冷的时期,是自然界冬寒之极点,也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此时人体阴盛阳衰,腠理致密,阴气盛极,阳气敛藏。穴位贴敷,治疗药物大辛大热,既激发体内伏藏之阳气,又能制其阴寒,以热治寒。“秋末冬初”,气候转变明显,有近冬日之寒气,此时阳虚内寒之体,肺卫失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来寒邪侵入机体,又最易伤人体阳气。由具有益气固表功效的传统方剂玉屏风散制成的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有如御风的屏障,能提高肺卫的护卫肌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同样起到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地预防感冒的作用。

我们依据中医学“治未病”传统理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经10余年的探索和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在这3个时段进行中医内外合治的预防方法,增强自身修复功能和免疫功能,以减少发病尤其是降低冬春季高发期发病的几率。即在每年“三伏”、“三九”2个时段,采用药物穴位贴敷及“秋末冬初”玉屏风颗粒口服联合疗法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结果表明,治疗3、5年时的有效率与治疗1年时明显提高,经长期观察疗效稳定,复发率低。贴敷穴位主要取足太阳膀胱经及任、督二脉穴。足太阳膀胱经囊括了所有五脏六腑之背俞穴,这些背俞穴协同配合,组成“表里相合”关系。他们紧密和脏腑、经络“上下、内外相输应”,孔最穴属本经取穴,是手太阴肺经之郄穴,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所深集的部位,配气会膻中穴对喘息有良好疗效;丰隆穴虽属异经取穴,但对咳嗽、痰多有奇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该穴有强壮作用;天突穴为任脉与阴维交会穴,是肺卫门户,配肺俞穴,是前后对称取穴治疗气喘。肺病取肺俞穴,属异经对应取穴。大椎穴本属督脉,又交会于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之经,故大椎穴主宰一身之阳,有巩固和加强自身阳气的功能,提高体质状况。定喘穴为经外奇穴,局部取穴,对咳嗽、喘息等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贴敷药物由芥子、延胡索、甘遂、仙茅、细辛、麝香、肉桂组成,具有祛痰平喘、温经通络作用,芥子为治疗冷哮的有效方[6]。药穴共用,疏经通络,协调脏腑,扶正祛邪,而达到防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突出了中医内外合治防治本病的综合优势,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6.

[3]黄冬娥,郭健红,林莺.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时间因素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2010,30(2):173-175.

[4]文碧玲,周华,刘保延,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咳喘穴位处方探析[J].中国针灸,2010,30(8):647-652.

[5]房繄恭,刘保延,刘炜宏,等.影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效关键因素的文献研究[J].中国针灸,2009,29(9):755-758.

[6]张璐.张氏医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78.

猜你喜欢
俞穴哮鸣音阳气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