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

2012-01-24 02:04王友莲逄锦霞岳兴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滤器肺栓塞患肢

王友莲 逄锦霞 岳兴芝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

王友莲 逄锦霞 岳兴芝

目的评价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35例患者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溶栓并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溶栓;肺栓塞;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是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栓子脱落可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目前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加全身抗凝治疗是治疗DVT最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35例DVT患者行综合介入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DVT患者,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30岁~82岁,平均47岁。病程3 d~30 d,其中左下肢血栓28例,右下肢血栓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增高、肤色发绀、软组织张力高、活动受限。

1.2 治疗方法 在DSA监视下,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肢踝关节、膝关节上方水平结扎止血带,经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行下肢静脉造影,了解血栓情况。经腱侧股静脉穿刺插管,行髂静脉、下腔静脉及双侧肾静脉造影,确定双侧髂、肾静脉开口,将IVCF放置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经导管行患肢深静脉造影确定血栓部位,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内,用溶栓药物尿激酶50万IU+NS50 ml经微量泵半小时输人。然后妥善固定导管,保留溶栓导管回病房继续溶栓,

用尿激酶20~40万IU+NS50 ml经导管用微量泵1 h内滴入;并在患肢踝关节、膝关节上方均用止血带结扎,经足背静脉用尿激酶20~40万IU+NS50m l缓慢推注,结束后从肢体远端起每间隔5 min解除止血带;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Axa皮下注射q12 h。隔2~3 d经溶栓导管复查造影以调整其位置,增强局部溶栓效果。

1.3 溶栓疗效评价标准[1]痊愈:无症状,下肢深静脉壁光滑无血栓。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下肢深静脉造影回流通畅,但壁欠光滑,血管内径>70%。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肢体略肿胀,造影显示有血栓残留,血管内径<70%。无效:症状及造影均无效。

1.4结果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并抬高20°~30°,忌按摩或热敷,勿受压,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肢的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情况,应警惕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肺栓塞症状。

2.1.2 术前准备 由于患肢肿胀、疼痛和缺乏滤器置人知识,患者大多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应向其讲解手术目的、术中配合要点,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以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训练床上大小便。每天定时定部位测量并记录双侧小腿中部、大腿近膝部周径。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抽血查凝血四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等。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并排空小便。

2.2 术中护理

3 讨论

3.1 DVT治疗的关键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保护静脉瓣功能和防止PE的发生。介入溶栓是目前治疗DVT形成的主要方法,导管溶栓能使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强溶栓效果。但由于导管长度有限,单独经股静脉的介入溶栓药物很难作用于远心端,联合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可以将溶栓药物推进深静脉,使得药物分布更广泛[2],溶栓效果更好。

3.2 PE栓子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脱落,一旦发生则死亡率高。为了预防血栓脱落引起PE,最有效的办法是经皮穿刺置入IVCF,既能阻挡3 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从而避免肺栓塞,又不影响静脉回流[3]。

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DVT患者,能有效溶栓并预防PE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王福利.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当代医学,2009,15(17):358.

[2]张晓东,王一民,张昌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介入治疗.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179.

[3]吴洪波.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

255069 山东铝业公司医院

2.2.1 常规给予生命体征监护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与患者交流,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有无造影剂过敏。

2.2.2 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准确及时传递术中各种用物,正确给予溶栓药物等。

2.3 术后护理

2.3.1 患肢的观察 患肢抬高20°~30°,可作足趾足背伸屈和踝关节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观察患肢胀痛、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溶栓治疗期间,每天测量患肢小腿中部、大腿近膝部周径,与术前比较,判断疗效。

2.3.2 导管护理 保持溶栓导管的通畅,是保证溶栓治疗效果的关键。

2.4 并发症的观察

2.4.1 出血 注意有无牙龈、鼻腔、皮肤、黏膜的自发出血及便血、血尿、月经量增多等出血征象。一旦出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4.2 滤器并发症 IVCF置入后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腹背疼痛等,应警惕滤器脱落、移位、折断和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猜你喜欢
滤器肺栓塞患肢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自拟豁痰祛瘀方联合大剂量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及对其TNF-α、D-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