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野生榛林的经营措施

2012-01-25 19:09褚永凡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4期
关键词:榛子结实成虫

褚永凡

(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黑龙江五常 150232)

榛子,属桦木科(Batulaceae)榛属(Corylus)落叶灌木,稀为小乔木,榛子是野生坚果树种之一,是极好的油料植物,种仁富含脂肪、蛋白质、淀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开花较早,其花粉是早春季节最丰富的蜜源之一,嫩叶晒干可作饲料,枝条可编筐。野生榛子树是发展经济林的一种理想树种,加以人工管理,是一项很有发展的经济产业。

1 生物学特性

稍喜光,并喜生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耐干旱瘠薄,在阳坡干燥地或湿润的多石地可见。在有雪覆盖下可耐-48.2℃的低温。对空气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湿润的微酸性土壤(p H 5.5~6.8)。由于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故虽分布广泛,但资源不多。常成片生于荒山坡、路旁、林缘和疏林地,生长快,根须发达、萌芽力强,3~4年生就可以开花结实。种子和分蘖繁殖,每年5月份雌花同雄花同时开放,约隔3年为1个丰收年。主要特点是抗寒性强,坚果果皮薄,出仁率高,是培育抗寒榛树品种的良好亲本。

2 经营措施

2.1 地块的选择

主要以疏林地、成片的荒山和全光地带,有一定数量的野生榛子树的地方。便于集约经营、集中管理。

2.2 榛林清理

清除榛林中混生的胡枝子、青楷子等杂树和其它灌木,解决与榛林争水、争光、争养分的矛盾。将清理物运出榛林外。天然珍贵树种应加以保留。

2.3 密度调整

野生榛林自然分布不均,常丛状生长,过密的榛林要进行适当的稀疏。稀疏可结合清林进行割除,以利于榛林通风透光。密度要求每公顷保留3000~4000株。

2.4 更新复状

2.4.1 将一年生萌芽榛林和老龄榛林轮续平茬进行更新。具体做法:每年平茬1片,1年平完,这样当第一片平茬后的榛林进入大量结实时,第二片平茬后的榛林正好开始结实,到第四年时第二片轮到大量结实,而此时第一片结实开始衰退,但仍有经营价值,可以保留到第五年,等到第六年第一片结实衰退又开始轮到平茬,通过平茬有利于榛林更新复状,结实良好,平茬在冬季进行,平茬高不超过5cm,第二年对萌孽苗疏剪,留优去劣,每公顷保留3000~4000株,榛林郁闭度保存在0.7~0.8。

2.4.2 对主干很弱的树,在距地面5~10cm处锯掉树干,6月中旬每株选留6~8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萌蘖,其余全部疏掉,将原单干形改造成多干丛状形。除萌工作量小,修剪技术简单,容易掌握。

2.5 补植补造

林间空地、林隙和天窗较多,造成林地浪费的林分,应进行补植补造。林中缺株断档的地方,用人工苗补植。10月榛子种子成熟后,去掉苞壳,采用秋季直播的方法,翌年5月份长出幼苗。

3 林地管理

3.1 除草

每年5~7月分别用镰刀抚育各1次,主要割除杂草和非目的树种萌芽条、灌木。

3.2 扩穴、培土

在第一次刀抚育结束后,6月份进行一次搞抚育,用镐片除榛子树根周围的腐殖层,露出表土,直径1m,然后将穴内周边表土培到树根部。

3.3 病虫害防治

榛子的主要害虫是榛实象鼻虫,此虫危害期长,防治难度大,单纯化学药剂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效果。

药剂防治:成虫发生盛期,成虫出土后到产卵前,是在植株上吸收营养时期(5月上旬~7月中旬),用50%氰松乳剂和50%氯丹乳剂,二者以1∶4的比例混合400倍液喷洒,毒杀成虫;在地面上撒4%D-M粉剂毒杀脱果幼虫,每亩用药量为1.5~2kg;用敌杀死或敌敌畏喷洒成虫也可。

人工防治:在幼虫尚未脱果前采摘虫果,然后将其烧掉,可减轻翌年虫情。对虫果特别严重,产量低已无采收食用价值的,可以提前于8月上旬至8月下旬采果后,集中消灭。

4 榛子采收

榛子总苞开始变黄(俗称黄壳)为采收适期,一般在9月上旬,即白露前后10天之内采收,如果采收过早,种仁不成熟,产量低,质量差,适时采收可比掠青增收50%~60%,采收榛子时加总苞,二者放置于堆果场上晾晒,然后用木棒敲击,使之托苞。脱苞后的榛子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低至6%~7.5%。

5 发展前景

野生榛林的平茬复壮,并加以补植,疏伐和经营,人为促进野生榛林的生产力,加快了林区经济林建设,提高了林区经济水平,更是发展林区替代产业的一个好项目。

猜你喜欢
榛子结实成虫
真人榛事
储存条件对花绒寄甲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找出结实的绳子
结实的纸筒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