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林下资源综合开发的经济技术模式

2012-01-25 19:09王萍梁延海王雪松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4期
关键词:林地森林资源

王萍,梁延海,王雪松

(1.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2.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林下资源即林冠层下各种动植物的总称,通过林下资源的有序开发,达到创收增收的一种经济方式则称之为林下经济。大兴安岭地区已经开始对林下资源进行承包经营试点,这将为开展林下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避免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效益缓慢等问题,促进职工增收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方向和路径。然而,通过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特别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林地生态稳定与资源利用强度等矛盾,是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依据大兴安岭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科学的构建林下资源综合开发的经济模式和技术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具有835万hm2的辽阔土地,其中有659万hm2的林地,分布着18种森林类型,特别是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脉和东西走向的伊勒呼里山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划分出了三个气温、生长期、降水不尽相同自然区,即岭南、岭北、岭东,岭北与俄罗斯接壤,属于西伯利亚生物群落,岭东与小兴安岭接壤,是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区,岭南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及黑龙江的嫩江平原相邻,自然形成了差异显著的森林植物群落,不同的森林类型其林下资源的分布种类也随之有较大的变化。例如:岭北笃斯越桔、红豆越桔分布较多,没有榛子分布,而岭南榛子分布较多,越桔分布较少。这种林下资源分布种类的差异,必然导致开发利用目标的不同。再加上森林小气候、不同立地的影响,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林下资源结构,这也是不同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科学的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就要针对不同区域的林下资源结构和气候、地理特点,进行系统规划,明确适合开发的优势种类,建立因地制宜的、符合客观条件的发展模式,促进林下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

各林业局、林场,甚至以沟系为单位,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参加下,对林下资源的开发项目进行规划,明确其重点发展项目和经营措施。

2 维护生态结构稳定,有序利用林下资源

森林是由乔灌木、地被植物、土壤微生物、动物及其生长环境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一个要素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森林本身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双重属性,林下资源之所以能带来丰厚的利润,是以林地生态资源为基础条件,林下资源对产地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过度开发某种野生资源或者其栖息(生长)地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会对包括森林食品业在内的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这样的负面例子已经很多了。所以把“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以不破坏、不牺牲生态资源为前提发展森林食品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处理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林下资源的开发,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对开发强度规范其技术标准,同时对经营者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切实保护好林地资源,也就是保护了林下经济发展的 “根”,如果不把好一个平衡“度”,一味索取,过度开发利用,无异于饮鸩止渴,谈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3 构建多样化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因素是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能否生存的先决条件,林下资源的生产、采收、加工、销售都需要满足市场的要求,一家一户单一的经营很难适应市场的发展,况且形成不了完整的发展体系。因此,林下资源的开发需要配置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承包者的“联产联营”模式、“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公司 +农户”模式,能够为农户完全分担了市场风险,因此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利于充分应用科学技术,企业才能得到更大的利润,公司长期派出技术人员到农户经营现场指导农户开展各种经营活动,解决农户经营技术不足问题。

4 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系统的作用在于努力使农业和林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制约。随着对林下经济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林下经济系统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林下经济系统的结构和模式也将会日臻完善。

当前,林下资源经营的模式主要有: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等4大类型,以及林药、林菌、林花、林果、林禽、林蜂、林鱼、林下休闲等8种模式。适合大兴安岭自然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可以选择。

4.1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应积极探索原生态栽培技术,利用林内伐根、倒木、枯枝落叶分解慢的特点,通过人工接种,增加野生菌类的产出,不仅可以改善林地卫生条件,同时可以降低森林可燃物,有利于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大兴安岭地区适合松杉灵芝、牛肝菌、滑菇、鸡腿菇、侧耳等品种的林地栽培,由于接近野生菌类,其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4.2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是在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发展“林下养禽”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林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改善生态环境的有益途径。林禽模式主要是在林下养殖柴鸡。林下为柴鸡提供生存环境,鸡食昆虫,不需要再喂任何添加剂,鸡蛋产量比普通鸡蛋高出15%~50%,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树木提供肥料,实现了林 “养”鸡,鸡“育”林。

4.3 林果模式 林果模式是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和野生浆果的生长地,通过集约化经营和人工补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产出,本区在重点发展笃斯越桔的基础上,更应发展适合林下栽培的蓝靛果忍冬。

4.4 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

4.5 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阴的中草药,如黄芪、金莲花、防风、返魂草等。种植中草药,不仅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6 林蔬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森林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本区应重点发展蕨菜、老山芹、四叶菜等品种。

5 讨论与建议

5.1 大兴安岭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刚刚起步,应科学规划、因地经营。

5.2 应选择重点发展区域(沟系),积极探索企业、公司、经营者联合发展的模式。并引导承包经营者组成联合体共同经营,避开区域广阔,交通线长的不利因素。

5.3 应加强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实用技术研究创新力度,投入专项资金短期内形成开发出一批有效的科技成果,并加速推广应用。

5.4 因地制宜的建立一些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基地,引导承包经营者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王立军,张利民,林树国,等.对塞罕坝林场大力发展林下资源经济的调查与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11(6).

[2] 刘鹏程.关于林下资源及其调查方法的几点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增刊):4-6.

[3] 孙晶波,初小红,张永海.从森林生态保护到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 高晓青,张敏.林芝地区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4(6).

[5] 田春艳.林芝发挥林下资源优势推进富民兴林[N].林芝报,2001-08-26.

[6] 戴凤文,李文娟.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林下资源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9(3).

猜你喜欢
林地森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图片新闻
资源回收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