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2012-01-26 14:52郝延红李婉宁席俊峰榆林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陕西榆林78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抽液闭式结核性

郝延红 李婉宁 席俊峰 (榆林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陕西 榆林 78000)

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

郝延红 李婉宁1席俊峰 (榆林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陕西 榆林 718000)

尿激酶;胸腔积液;闭式引流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引发胸腔积水的常见疾病之一,传统方法治疗胸腔积液采用反复的穿刺抽液,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69〔平均(34.7±2.3)〕岁,病程3~47 d,平均(13.2±1.3)d。全部患者均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胸腔内有积液,且胸腔已形成纤维分隔或纤维索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胸腔积液量、胸膜肥厚程度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经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完全排放胸水后利用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10 ml+地塞米松5 mg+尿激酶20万IU,夹管24 h后再次进行引流,根据患者情况可重复注入尿激酶等。对照组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首次抽液量<600 ml,再注入生理盐水10 ml+地塞米松5 mg,根据患者情况每2~3 d抽液一次。两组患者治疗7 d后比较疗效。

1.3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判定疗效〔2〕。显效:胸水消失或吸收明显,无胸膜肥厚粘连现象;有效胸水消失或吸收明显,有胸膜肥厚粘连现象;无效:较治疗前胸水无明显吸收或加重,胸膜肥厚粘连现象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

1.5 结果

观察组15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15例,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讨论

正常人胸腔内约有3~15 ml液体,可以在呼吸运动时起到润滑的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处于不断的滤过与吸收的动态平衡。人体胸膜腔为负压,呼吸呼吸时平均为-5 cmH2O,胸液中含蛋白质,具有胶体渗透压8 cmH2O。壁层胸膜由体循环供血,毛细血管静水压约为30 cmH2O;脏层胸膜则由肺循环供血,静脉压约为11 cmH2O。胸液的滤过与吸收与胸膜毛细血管中渗透压、静水压有密切关系。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3〕。胸腔积液是由于多种原因破坏了胸膜腔内液体的滤过-吸收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造成液体淤积于胸膜腔内〔4〕。

造成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为胸膜炎症。胸膜炎症可以提高管壁通透性,使得大量蛋白质进入胸膜腔,胸腔内渗透压升高,增加了胸内积液;肿瘤压迫、淋巴引流受阻,也可导致胸液发生蛋白质积累,导致胸腔积液;门静脉肝硬化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降低了血浆胶质渗透压,可产生渗出液,如遇腹水时,可通过先天性的膈肌缺陷或是经由淋巴引发胸腔积液;此外,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类疾病、心血管疾病或是胸部外伤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胸腔积液的发生。

临床上对于胸腔积液一般采用积极治疗病因的方法进行治疗,积液通常会在病因纠正后正常吸收。当通常积液量<300 ml时,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但当积液量>500 ml时患者有胸闷感觉,并且随着积液量的不断增加,患者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发生摩擦,胸痛症状得到缓解;但大量积液压迫脏器,患者呼吸困难加剧,心悸情况明显。因此,对于大量积液的患者,通常也会采用穿刺抽液的方法减缓呼吸困难,减轻肺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压力,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平衡状态。但是由于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增加了积液的黏稠度,增厚了胸膜的脏层和壁层,促进了胶原蛋白及黏多糖的产生,容易在脏层和壁层之间形成网状粘连,最终产生包裹或分割为多个小房间,不仅进一步阻碍了积液的吸收过程,而且造成临床抽液、引流障碍〔5〕。严重者还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受限及胸廓畸形,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影响预后,增加了患者痛苦〔6〕。

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纤溶酶原裂解为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凝块,阻碍胸膜粘连及胸膜间隔的形成,降低胸腔积液的黏稠度,有效解决积液排出困难,增加抽液量;同时纤溶酶能够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增加血液循环通畅度,促进了胸腔积液的吸收〔7,8〕。胸腔积液的顺利引流对于胸膜局部炎征、病变的迅速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肺的复张。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临床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穿刺抽液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9,10〕。胸腔内的积液压迫胸膜,不仅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的负担,影响了胸腔内部积液的吸收过程,并且胸膜的刺激对于患者肺部功能影响更大。及时、有效的排出胸腔积液可以立即释放对肺部及心血管的压迫,对于改善呼吸、减轻中毒症状意义重大。同时,排出积液可以阻止纤维蛋白沉着,防止胸膜肥厚及房性积液,改善渗透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但是由于穿刺抽液需要反复多次,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且增加了如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证明,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抽液,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1 马丽萍,王晓芳.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3):570-3.

2 马西双,徐元峰.经引流管胸腔注入尿激酶联合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9):25-7.

3 姚 纲,罗晓琴,王珠堂,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32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278.

4 朱贵朝.肝素或不同剂量尿激酶对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1):41-5.

5 翟 亮,蔡小红,史俊杰.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2010;50(27):61-2.

6 刘 志,姜丽英,刘国义,等.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8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2):137-8.

7 王琦筠.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和激素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体会〔J〕.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7):912-3.

8 范家亮,邹小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9(10):73-4.

9 亢 锴,赵印印,丁 敏.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8-9.

10 黄炎明,谢灿茂,左万里.胸腔内注入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247-50.

R56

A

1005-9202(2012)22-501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83

1 榆林市第一医院药剂科

郝延红(197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及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工作。

〔2012-04-16收稿 2012-06-07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抽液闭式结核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诊断体会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工程车辆闭式液压行走控制系统的设计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