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多排探测器CT术前TNM分期应用研究进展

2012-01-26 14:52申国强孙戈新刘建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13004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胃腔胃壁浆膜

申国强 孙戈新 刘建华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41)

胃癌多排探测器CT术前TNM分期应用研究进展

申国强 孙戈新 刘建华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 长春 130041)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胃肿瘤;T分期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均较高。外科完整切除瘤体及其受累组织,是当今彻底治愈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术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临床分期,合理限定手术切除范围,那么将会极大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1~3〕。随着CT研发的不断深入,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探测器CT(MDCT)已成为胃癌术前分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与超声胃镜相比,MDCT有着更大的扫描覆盖范围及更高的密度分辨力,加之图像工作站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得MD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获得了独特的优势与地位〔2〕。

1 胃癌TNM分期现状及分期标准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曾陆续提出多种胃癌分期的方法。由于各个分期系统都存在不同的内在缺陷,而无一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对于胃癌分期问题,目前世界上存在3个比较有影响的权威机构,即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日本癌症联合会(JRSGC),它们均已提出各自的胃癌分期方法。目前公认的胃癌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美国癌症联合会和国际抗癌联盟于2002年共同制定的TNM分期;而另一种则是由日本胃癌学会(JGCA,日本胃癌研究会与1997年更名为日本胃癌学会)颁布的《胃癌处理规约》(General Rules for Gastric Cancer Study,GRGCS),第 13 版于 1998 年公布,沿用10年。2010年,AJCC公布第7版TNM 分期方法〔3〕,不久JGCA第3版《胃癌治疗指南》和第14版《胃癌处理规约》相继问世〔4〕,首次实现了胃癌淋巴结转移分期的基本统一。至此,历经半个世纪,两种广为应用的胃癌分期方法一直存在的分歧淋巴结转移程度的N分期,终于以淋巴结转移个数作为分期依据,形成了国际统一的标准,这使得胃癌分期有了相对被全世界接受的公认标准,同时也使得胃癌分期更科学、更简便、更易掌握。

当今国际较为公认的胃癌TNM分期标准为:T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Tis原位癌,上皮内肿瘤,未侵及固有层;T1肿瘤侵犯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1a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肌层;T1b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尚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层;T4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结构。N局部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N0无局部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有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有7个或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有7~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3b有16个或16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2 胃部MDCT扫描前处置

2.1 充盈胃腔对比剂的选择

对于胃部的扫描,良好的扫描前准备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前提。进行胃部CT扫描,首先要求病人空腹5~6 h以上。充盈胃腔是扫描前准备的关键环节。充盈胃腔的对比剂可分多种。高密度对比剂常用2%~3%泛影葡胺溶液,这类对比剂性质稳定,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但缺点为胃壁显示效果不理想,边缘效应增强,不利于胃壁黏膜微小病变的显示。等密度对比剂常用清水,这类对比剂价格低廉,极易获取,在胃部CT扫描广为应用。扫描前30 min口服清水500~800 ml,上机前10~15 min再口服300~400 ml清水。此法不但能够完全充盈胃腔,而且毫不影响病变胃壁的观察〔5〕。但是该种对比剂不利于胃部仿真内镜的应用。低密度对比剂主要指脂类及气体,脂类对比剂 CT值约 -10~-180 Hu,均质、稳定,胃壁显示效果满意,但是成本较高,且部分病人服可发生恶心、腹泻等症状,胰腺炎、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胆囊炎患者禁忌。气体对比剂为产气粉末,在胃中生成CO2,胃腔充盈效果良好。国内张晓鹏主张3~6 g产气粉5 ml水一次性送服,上机扫描前叮嘱病人不要打嗝,防止气体逸出。该对比剂主要副作用为腹胀、腹痛。超低密度脂肪对比剂,CT值-240 Hu,最大优点胃一次胃肠道准备,一次螺旋扫描,获得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气体对比剂,且病人的耐受性高于脂类对比剂。该对比剂非常有利于扫描图像的后处理工作。

2.2 胃部CT扫描的低张处理

低张处理是胃部CT检查的另一关键环节。病人上机扫描前10 min静脉注射10 mg 654-2,减低胃部张力,减少由于胃壁蠕动而造成胃壁增厚的假象。注射前应仔细询问病人有无青光眼、心律不齐、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防止654-2副作用的发生。当患者有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时,可以于扫描前30 min口服盐酸曲他为林片80 mg,或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

3 胃部CT扫描体位的选择

胃部CT普遍采用仰卧单体位扫描。但也有研究〔6,7〕主张对胃部进行双体位扫描。Lee等〔7〕采用扫描时病人取左后斜及右卧位。取左后斜位时病人先左侧卧位,将胃内容物倾倒至胃底;而后病人背部放置小垫后倾30°,病人迅速后倾至左后斜位,开始做增强扫描。增强扫描70 s,当清晰的胃底图像成像后,嘱病人置右卧位,按扫描计行延迟期扫描。双体位扫描通过不同体位对比观察病变胃壁与毗邻器官的间隙关系,此法降低了病灶周围器官受侵的假阳性率,邻近受侵器官的检出正确率为90.38%,单体位组为62.5%。同时,该法也有利于对增大淋巴结的检出,双体位组检出率稍高于单体位组,但两者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4 胃部MDCT的扫描范围

对于胃癌的CT扫描范围,较其他单一器官的CT扫描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Lee等〔7〕报道提出胃部各期相的扫描范围都应在一次屏气的条件下,上至膈顶,下达肛门水平。这种方法更好地检出腹膜、网膜及淋巴结的转移灶。国内张晓鹏等也持有相似观点,但张晓鹏更主张仅在静脉期扫描时使用大的扫描野,这样做不但不影响病灶的寻找与观察,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

5 胃部MDCT图像后处理技术

胃部MDCT扫描图像后处理主要应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图像(VR、VE)、仿真内窥镜(CTVG)、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透明法(RaySum)等图像后处理技术。Kim等〔8〕通过研究认为单纯2D轴位CT图像对早期胃癌的显示率为69%,若结合MPR技术则早期胃癌的显示率为80%,若再使用CTVG技术则早期胃癌的显示率高达96%。CTVG技术同胃镜相比具有更大视野,能从各个角度观察胃壁,其对早期胃癌的显示和发现具有较高价值。CTVG对早期胃癌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7%~84.0%及83.8% ~91.2%。Chen等〔9〕认为CTVG技术与胃镜在鉴别胃部良恶性溃疡方面价值相同。Lee等〔7〕认为SSD技术与VR技术的结合应用,与轴位2D图像相比,在显示早期胃癌黏膜皱襞的变化方面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两者的结合应用能够显示癌灶的全貌,对于外科医师制定更合理的手术计划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与帮助。

6 正常胃壁的CT表现

正常胃壁各层次的显示与胃部张力、胃腔充盈程度及CT扫描设备的性能相关〔10〕。胃腔充盈良好的胃壁通常不超过5 mm。MDCT胃部增强扫描胃壁常显示为两至三层结构。显示两层结构时,内层密度稍高,呈明显线样强化,为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外层密度稍低,呈轻度强化,为肌层及浆膜层。显示三层结构时,内层为明显线样强化的黏膜层,中层为稍低密度的黏膜下层,外侧为呈轻度强化的肌层与浆膜层。两层结构最为常见,显示率约为60%〔11〕。少数情况下胃壁仅显示单层结构,并呈轻度延迟强化。

7 MDCT对胃癌T分期的评估

7.1 早期胃癌的T分期研究

Lee等〔7〕通过148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患者MDCT扫描图像研究认为T1a期胃癌可无任何异常发现,或仅仅表现为线样强化的黏膜影,而无黏膜增厚的表现,若结合3D图像可以提高部分T1a期胃癌的发现率;对于T1b期胃癌表现为增厚的黏膜影呈明显强化,并见胃壁外层的强化程度减弱;T2期胃癌表现胃壁外层结构破坏,但浆膜缘仍然较为光滑。那些有黏膜增厚且伴明显强化的胃癌,对黏膜下侵犯的比值比是那些CT图像上无明显异常显示或轻度黏膜线样强化胃癌的14.5倍,换言之,若已经确诊的胃癌,在2D轴位图像及3DCT图像上未显示,那么常提示胃癌处于T1a期。但Kim等〔8〕的研究认为,由于EGC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中,98%的T1期胃癌病灶在MDCT扫描图像上是不能够显示的。Park等〔12〕的对照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认为EGC在2D图像及MPR图像上的显示率均较低,不同观察者间对EGC的发现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如果使用气体对比剂充盈胃腔后,使用2D图像及多种3D后处理图像后,EGC的发现率则大为提高,特别是CTVG对EGC的发现率可高达 96%〔2,8,13〕。

在水利工程建设前,一定要进行严谨的造价预算,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预算评估,尽可能地减少与实际建设费用的差值。因为如果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那么在水利工程建设工程中将会埋下许多的安全隐患,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而预估造价比实际费用值少时,需要再次申请拨款,将会导致工程无法按计划进行,工程延期。所以,在工程进行造价评估时,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此过程,还应该有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整个评估工程的严谨与准确,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期进行。

7.2 进展期胃癌的T分期研究

T4a期胃癌侵及浆膜层,浆膜边缘毛糙,并可见到结节、颗粒或条索状突起,浆膜缘周围脂肪间隙密度不均匀增高,内见模糊网状阴影,受侵脂肪间隙超过瘤体直径1/3,T4b期胃癌病灶邻近器官受累。由于进展期胃癌病人大多比较消瘦,加之癌灶周围脂肪间隙多有炎性反应,这都使得判断浆膜受侵存在较大困难。所以,当浆膜面有强化、浆膜面结节状外突或浆膜周围脂肪浑浊超过瘤体直径1/3才是浆膜受侵的征象,此判断标准的准确率为75%。T3期与T4a期鉴别较困难。高敏等〔14〕的研究指出CT显示三层结构胃壁时,T分期的准确率为87.50%,显示二层结构胃壁时的T分期的准确率为73.68%,显示单层结构是T分期的准确率为78.57%。

8 MDCT对胃癌N分期的评估

通常都以淋巴结的长径≥10 mm 作为转移性淋巴结的界定值。王景宇等〔15〕把淋巴结长径≥8 mm,淋巴结强化密度均匀差值≥80 Hu,淋巴结短长径比≥0.7作为转移性淋巴结的判定阈值,上述各判定值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im等〔16〕研究认为8 mm作为转移性淋巴结的界定值相对敏感性为62%,特异性87%,将10 mm作为界定值则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升高。将长径为8 mm作为转移淋巴结的阈值,对患者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加安全。国内张晓鹏也有相似观点,同时他提出淋巴结无论大小,如出现环形强化或包绕邻近血管,均为转移性淋巴结的。

9 MDCT对胃癌M分期的评估

MDCT增强扫描对于肝脏、脾脏、肾上腺的转移灶检出比较容易。由于扫描胃癌的MDCT扫描范围大,对于下腹及盆腔内的转移瘤检出也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女性患者的卵巢转移瘤的发现更有意义。M分期的热点与难点在于腹腔内的微小种植转移灶的检出。腹膜出现强化结节、肿块影,或出现腹水,则均提示腹膜转移。但是,MDCT增强扫描对于微小腹膜转移灶的发现率有限,敏感性仅为28.3%。若外科医师高度怀疑腹膜转移,仍需行腹腔镜下检查确定〔17〕。

10 新技术与展望

PET/CT可以得到PET、CT、PET/CT的融合图像,对于异常淋巴结的发现有一定的优势。PET/CT扫描下病变淋巴结对造影剂的异常摄取,异常显影而被发现,对病变淋巴结的定位、定性高于普通CT。但是,由于PET/CT对病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且设备成本极为昂贵,都使得PET/CT尚未普遍应用于临床。再者,PET/CT的定性诊断能力达到何种程度,仍需进行一定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能谱CT引入能谱成像技术将以往的能量成像转变为能谱成像,突破原来的单参数成像模式的局限性,把CT推向了5维空间的多参数成像诊断时代。CT能谱成像不仅可见细致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还可以通过混合能量成像、单能量图像、碘基图、水基图及钙基图等物质分离图像,了解人体组织病理学信息;还可以通过对人体某些物质的测量以及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曲线,对人体组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谱CT对于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具有突破性的诊断价值。当淋巴结内部被肿瘤组织侵犯时,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肿瘤的来源不同,发生的变化也不同。这种改变使得淋巴结的X线吸收衰减曲线发生改变,此外碘对比剂的注入增强也形成了相应的X线吸收衰减曲线,这些曲线的变化,都会使医师更直观的发现病灶的所在,从而使CT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定位、定位能力又向前迈进一步〔18〕。目前能谱CT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转移性淋巴结是否存在影像学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认识。

11 参考文献

1 Gotoda T,Yamamoto H,Soctikno RM.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J〕.Gsatroenterol,2006;41(10):929-42.

2 Yu JS,Choi SH,Choi WH,et al.Value of nonvisualized primary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on preoperative MDCT〔J〕.Am J Roentgenol,2007;189(6):315-9.

3 ACJJ.Cancer Staging Manual〔M〕.7th ed.New York:Springer-Verlag,2010.

4 日本胃癌學會編.胃癌處理規約〔M〕.第14版.東京:金原出版社,2010.

5 Kensaku S,Katsunori I,Naofumi M,et al.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MDCT using the watering-filling method and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CT-histology correlation〔J〕.Am J Roentgenol,2005;185:1152-8.

6 鲍 健,魏建芬,潘青华,等.双体位扫描在进展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12):727-9.

7 Lee IJ,Lee JM,Kim SH,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4-channel multidetector CT in the evaluation of gastric cancer:differentiation of mucosal cancer(T1a)from submucosal involvement(T1b and T2)〔J〕.Radiology,2010;255(3):805-14.

8 Kim JH,Eun HW,Choi JH,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virtual gastroscopy using MDCT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compared with 2D axial CT:focusing on interobserver variation〔J〕.AJR Am J Roentgenol,2007;189(2):299-305.

9 Chen CY,Kuo YT,Lee CH,et al.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gastric ulcers:CT virtual gastroscopy versus optical gastroendoscopy〔J〕.Radiology,2009;252(2):410-7.

10 Fukuya T,Honda H,Kaneko K,et al.Efficacy of helical CT in T-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7;21(1):73-81.

11 周康荣,严福华,曾蒙苏,等.腹部CT诊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68.

12 Park KJ,Lee MW,Koo JH,et al.Detect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using hydro-stomach CT:blinded vs unblinded analy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8):1051-7.

13 Yang DM,Kim HC,Jin W,et al.64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gastric cancer:histological correlation〔J〕.Comput Assist Tomogr,2007;31:98-103.

14 高 敏,翟凤丽,张拉春,等.贲门癌MDCT T分期与病理对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2):307-10.

15 王景宇,冬 冬,戴春来,等.多层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6):659-62.

16 Kim HJ,Kim AY,Oh ST,et al.Gastric cancer staging at multi-detector row CT gastrography:comparison of transverse and volumetric CT scanning〔J〕.Radiology,2005;236(3):879-85.

17 Kim SJ,Kim HH,Kim YH,et al.Peritoneal metastasis:detection with 16-or 64-detector row C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J〕.Radiology,2009;253(2):407-15.

18 刘金刚,刘 亚,李丽新,等.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31-5.

R445 3

〕 A

〕 1005-9202(2012)22-5092-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129

孙戈新(1960-),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影像学研究。

申国强(1983-),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临床影像学研究。

〔2012-06-27收稿 2012-08-27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胃腔胃壁浆膜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完全腹腔镜胃腔内手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应用体会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