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2012-01-26 14:52安力彬李文涛谢书红周晓华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养老

安力彬 李文涛 谢书红 周晓华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安力彬 李文涛 谢书红 周晓华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19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2009年上升为11%,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22%〔1〕。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达13.4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3%,达1.78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2〕。“十二五”时期中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人将增加到2.21亿,比例也将增加到16%,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3〕。老龄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民生和社会问题,这将使中国社会养老和养老服务面临极大挑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促进养老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必然是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1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4〕。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发展快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7个特点:①老年人口数量大,总数居世界第一,是唯一超过1亿的国家。②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发展。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上升到10%,中国仅用16年,而法国经历了75年,美国经历了30年〔5〕。③老龄化区域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甘肃、新疆、西藏和宁夏〔5〕。④困难老年人多。部分失能与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⑤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 000~1万美元之间,目前达2万美元左右;而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 1 000美元〔6〕,2010年才突破 4 000美元〔7〕。⑥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需赡养4个父母(甚至更多的长辈)及1个孩子,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减弱。⑦老年抚养比稳步攀升,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加重。《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1953~2010年间,老年抚养比从7.4%上升到11.9%。

1.2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2.1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产生的,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进程,出现“未富先老”,社会负担加重。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预测,2020年我国将达到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名老人。有预测显示,2000~2050年间,45~64岁中老年劳动人口将从27.2%上升至43.5%〔5〕。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口呈老化趋势,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例增加,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严重影响社会总产出和经济增长速度。

1.2.2 对家庭及其主要成员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及其主要成员的赡养负担不断加重。中国家庭结构已趋向小型化、核心化,“421家庭”和“空巢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第二代独生子女夫妇对家庭中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增加,从时间、精神、体力及经济上,他们都难以负担4~8位老人的照护。

1.2.3 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加大了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早在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152 05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8.9%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其中80~84岁年龄组达1/4,85~89岁年龄组超过1/3,90岁及以上年龄组则达50%以上〔8〕。全国老龄办和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末全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 300万,占老年人口的19%,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占6.2%。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 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9〕。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持续加快,将有大量老年人需要长期专业化护理。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具有病程长、多种疾病并存、恢复慢、多数无法完全治愈的特点,医疗费用支出比例不断增加。卫生部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10〕显示,65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为85.2%,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52.4%;65岁以上老年人平均2 w就诊率为30.3%,高于其他年龄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年住院率为15.3%,高于其他年龄组。黄成礼等〔11〕研究预测,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门诊费用将占全部人口的45.7%,住院费用达51.6%。朱铭来等〔12〕研究预测,到2015年,全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将达1 346~2 243亿元,并将逐年增长,2050年将达到8 018~13 364亿元。

2 中国养老护理存在的问题

2.1 老年护理教育滞后,专业人员紧缺

中国养老护理起步晚,缺乏具有资质的从业人员,严重影响养老机构的发展和服务水平。20世纪末期,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我国少数护理院校开设,至今护理院校尚未全部设置该课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10所招收护理本科专业院校中,有73所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平均为30学时,其中实践课平均仅为4学时〔13〕。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绝大多数没有系统地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培训,难以培养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此外,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员不仅数量短缺,而且综合素质偏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张晓峰指出〔14〕,目前全国至少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 000万人,但从业人员仅有22万,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从业护理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偏低,在岗社区护士的学历以中专为主;养老护理员大多是周围农村或进城的农民工,年龄多在35岁以上,未经过专业教育或培训,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2 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覆盖面窄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约1/5的老年人口,但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却呈现失衡状态,不能满足养老需求。《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15〕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 904个,床位314.9万张,年末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相对1.78亿的老年人口及近3 300万的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来讲,养老机构服务对象覆盖面太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太低。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养老护理的要求较高,但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全国老龄办一项专题研究〔9〕显示:配备康复理疗室的养老机构不足2成,近一半的机构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公开表示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不到4成。

3 促进中国养老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16〕。保障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社会老龄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第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新定位其服务功能,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慢病管理、功能复健及家庭护理等服务应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及护理康复服务。第二,加强以护理专业为依托的养老机构建设,增加床位和基础设施,使部分失能与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得到专业化护理。第三,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出台养老机构管理的专项行政法规,建立养老机构的准入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第四,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及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第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需综合制定国家人口调控政策,重视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改善家庭“少子化”状况,增强家庭养老的功能。

3.2 落实养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保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老年人户籍迁移管理政策、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多方筹措,多渠道解决。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16〕。可通过采取增收社会养老保险税、提高社会保险支出比例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能力等方式,加大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

3.3 加快养老专业护理人员培养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加快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设有护理学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探索合理的老年护理专业发展体系,使老年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科学化、规范化,加快老年护理和心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或中心,对在职从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或培训合格准入制度,保证养老护理质量。对家庭照料者、护工、家政人员等,应严格管理和考核,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同时,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养老护理队伍。

3.4 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保险

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补偿的健康保险,担负老年人的专业护理、家庭护理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费用支出。中国老年人口护理需求日益增大,应探索实施老年护理保险,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可参照两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模式,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老年护理保险产品,将长期护理保障纳入国民医疗保障计划,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们购买〔17〕。

3.5 促进健康老龄化

实现健康老龄化关系到中国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之一。促进健康老龄化应开展重点人群疾病预防与监测,对40岁以上人群组织定期体检,普及预防疾病知识,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方式干预,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文化生活,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文化、老年卫生和老年体育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可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16〕,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 UNFPA.The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2011:People and Possibilities in a World of 7 Billion〔EB/OL〕.〔2011-11-08〕.http://www.unfpa.org/swp/.

2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EB/OL〕.〔2011-04-28 〕 . http://www. 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 _402722384.htm.

3 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9-17〕.http://www.gov.cn/zwgk/2011-09/23/content_1954782.htm.

4 杨魁信,邵 宁,译.人口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 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19-23.

6 国家统计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B/OL〕.〔2002-10-14〕.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tj13ncj/t20021010_37315.htm.

7 中国统计信息网.“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新发展 新 跨 越 新 篇 章 〔EB/OL〕.〔2011-03-01〕.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ywcj/t20110301_402706119.htm.

8 杜 鹏,武 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30(1):50-6.

9 全国老龄办宣传部.《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新闻发布稿〔EB/OL〕 .〔2011-03-01〕 .http://www.cncaprc.gov.cn/info/13085.html.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OL〕.〔2010-09-2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560/201009/49165.htm.

11 黄成礼,庞丽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17(2):33-9.

12 朱铭来,贾清显.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测算及保障模式选择〔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7):32-8.

13 刘 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14 张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EB/OL〕.〔2010-07-09 〕 .http://jgdw.mca.gov.cn/article/mzqn/jgdz/gwth/201007/20100700088202.shtml.

15 民政部.《2010中国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EB/OL〕.〔2011-06-16〕,http://www.mca.gov.cn/.

16 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EB/OL〕.〔2011-12-16〕.http://www.gov.cn/zwgk/2011-12/27/content_2030503.htm.

17 夏秀梅.我国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商学院,2006.

R592

A

〕 1005-9202(2012)22-509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130

安力彬(1964-),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区与老年护理研究。

〔2012-05-02收稿 2012-07-02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人口养老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养老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