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浙铁集团”科技创新路

2012-01-28 06:24帅长斌
浙江经济 2012年21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体系科技

□文/帅长斌

深化“浙铁集团”科技创新路

□文/帅长斌

企业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真正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

浙铁集团公司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就必须要树立战略思维、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战略推进。

(一)树立战略思维。即要使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形成自有的技术创新体系,铸就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确立科技创新在集团公司的范畴问题。深化提升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既要在技术革新、技术应用、自主创新上全面启动,也需要在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要素配置等全方位推进。

二是明确技术创新在集团发展模式中的定位问题。不仅要尽快形成和壮大在化工产业上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要“以点带面”,跟上管理创新的步伐,才能有助于我们在推进集团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特别是在推动后续产融结合发展上,明确方向,控制风险,少走甚至不走弯路。

(二)明确战略目标。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行业领先、管理一流、品牌影响力明显、具有持续成长性”的发展目标,主要把握好四个维度、三个着眼点:

四个维度:集团要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开发水平、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生产装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学研联合相结合,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拥有一批较为系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逐步完成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向自主创新的飞跃;以适应需求为目的、加强成套服务为宗旨,大力提高主导产品的可靠性和综合技术水平,优先发展短线缺门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形成具有本企业集团特色的产品体系;通过管理创新,形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机构体系,形成多方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企业运作方式,使生产关系逐渐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三个着眼点: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不断提高企业服务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着眼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集团公司积极稳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再造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力,不断加大产业投资比重;着眼于打造“浙铁品牌”的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引领并支撑“浙铁投资”、“浙铁化工”、“浙铁房产”、“浙铁制造”、“浙铁服务”等“浙铁品牌”的建设。

(三)强化战略推进。集团公司作为无关联多元化的投资类企业,目前正处在发展模式转型期,必须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第一,要建立责任体系。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按照不同的时间跨度分别制定工作目标,并提出详尽的工作计划、配合恰当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予以支持、落实。

第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真正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把科技创新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第三,要理顺机制体制。要结合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依据新形势的要求构建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把科技创新工作和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机的协调起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科技工作。

第四,要做好科技规划。所属公司要找准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事关企业战略发展的技术领域和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重点突破;要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确保科技工作的措施合理、执行有力。

第五,要培育创新文化。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企业,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创新工作,支持创新工作。

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

企业要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须要借助“科技兴企、人才强企”两大战略,核心路径就是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依靠研发体系和科技人才,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否真正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顶层设计推动。企业建设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设计、改革和构建。首先,创新体系组织架构建设。可结合集团管控研究成果,在专业化管理思路基础上实行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战术,组建出具有持续科技创新条件和能力的行业内领先的创新科技平台,使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状态与正在加快推进中的第三轮转型升级的要求相适应。其次,创新人才和研发能力建设。集团公司启动“十二五”人才规划,积极引入嫁接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参与组建浙大创研院等举措,进而建立和壮大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第三,创新机制和制度建设。企业应通过精益化与差异化的管理,激励研发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优秀产品投放市场。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全面统筹兼顾。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轮协调驱动。其一,坚持多项工作并举,注重与集团公司正在开展实施的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与“456”人才工程相结合,解决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问题;与“1345”产融结合体系相结合,解决科技投入及通道问题;与优化提升集团管控计划纲要相结合,解决管理体制机制设计问题;与对标管理相结合,找到并学习先进企业的好做法;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把控科技创新的风险控制等。其二,坚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集团经济发展的主题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科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让科技工作支撑集团公司的经济发展;科技工作要围绕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围绕集团公司产业结构调整、转化经营方式来开展,围绕影响集团公司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技术瓶颈进行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工作的经济贡献率。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实际上,集团的“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已提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思路,归纳为“421”工程。即:

——“4”指重点打造四个支撑:其一,研发支撑。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产业孵化器,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其二,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创新团队战斗力。其三,制度支撑。重点提高科技创新激励力度,以技术骨干入股、参与经济效益分配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其四,政策支撑。在集团系统内建立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政策对接,用足用好扶持政策。

——“2”指建立两级协同的创新平台,一是建立集团主导的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统筹管理,总体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研发中心与技术部门的创新职能,多出研发成果,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1”指发挥集团公司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调配资源配置,为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科技创新的工作举措

在“421”创新工作思路指导下,举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让科技创新工作真正支撑起集团公司的第三轮转型升级,着力解决“421”的“瓶颈”问题,加大加快工作节奏,进一步明确工作举措。

实行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战术,组建出一个具有持续科技创新条件和能力的行业内领先的创新科技平台。根据集团公司多元化产业的实际,有必要在纵向有层次、横向有联系的矩阵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基础上,整和有效资源,将现有的技术开发机构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创新机构的主要载体,使产品研究和开发工作(R&D)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在机构上,形成以研发中心为核心、相关实体企业技术中心为落脚点、集团层面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与技术委员会为统领的组织体系,形成层次分明、纵横互动的科技创新新格局。

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同时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重要保障。建议在集团内部借鉴成功的经验模型,形成自有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广体系,不断实现从“独创-应用-再创”的良性循环,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保护知识产权是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是防止自主创新成果被侵害的必要举措。保护知识产权,要求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自己的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另一方面在获得核心技术和新产品后要及时申报发明专利,以获取法律的保护。

发挥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前瞻性、共性技术及重大项目的研究,实现持续创新。在产学研合作层次和领域方面,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智囊库”和“信息库”的作用,使高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在合作的项目上,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作用力强的共性技术,组建更加紧密的联合攻关团队,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把自主研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作为主要途径,企业应积极与高校等开展合作,由企业出课题、出资金,由研发机构出人才、出技术,共同进行新产品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把瞄准高端产品制定研发战略规划作为战略基点,突出前瞻性,注重技术创新的广泛性、有效性、长期性和社会价值。

(作者为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体系科技
年年有“鱼”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科技在线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在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期刊联合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