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上行动力仍需增强

2012-01-28 06:24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2年21期
关键词:因素经济企业

□文/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浙江经济由企稳转向回升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的宏观背景下,浙江省“见事早、行动快”,狠抓实体经济和扩大有效投资,经济增长在经历一季度的低迷开局后,二季度先于全国企稳,三季度随着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积极变化增多,经济增长逐步由企稳转向回升,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6和0.3个百分点。

(一)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5%,高出全国同期和浙江“十一五”平均3和10.4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指标中保持继续领先的位置,成为“稳增长”的主引擎。投资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工业投资增长17.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8%;扣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项目投资增长32.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9.6%,比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贡献提升,增速达26%,占投资总额的63.3%,占比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亮点增多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1.1和0.9个百分点,稳步回升态势基本确立。高端产业发展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4.1%和32.6%,同比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1.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34.1%和28.2%。

(三)财政金融形势改善

财政增收形势有所改观,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打破之前连续10个月回落走势。贷款增量明显增加,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回升2和0.2个百分点,8月和9月分别新增贷款653.8亿元和623.5亿元,高于1-9月月均548亿元的水平,金融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力度逐渐加大。

但必须清醒看到,支撑经济平稳回升的动力仍需加强,微观主体面临的困难仍有待化解,需重点关注:一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外贸出口增长3%,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18.8个、3.1个和2.2个百分点,且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低迷,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下降9.5%,降幅比上半年和1-8月分别扩大2.7个和0.4个百分点,拉低全省出口增速2.5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仅增长1.3%。

二是消费市场热点不足。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汽车类增长4.8%,同比回落13.5个百分点,其中9月下降1.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从去年同期的19.5%下降到6.9%;家电零售额同比回落22.5个百分点,影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6个百分点。

浙江经济增长在经历一季度的低迷开局后,二季度先于全国企稳,三季度随着市场预期持续改善,积极变化增多,经济增长逐步由企稳转向回升

三是微观主体困难较多。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38个行业中利润下降的占25个;企业亏损面达18.3%,同比扩大5.4个百分点,亏损额增长83.2%。市场需求不足是最大制约因素,据三季度1000家工业企业监测,43%的企业认为订单不足是当前最主要困难,较二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7元。

全年呈“前低中稳后回升”态势

(一)世界经济步入较长时期低迷格局

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美国经济复苏尚待时日,8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三个月处于50以下,就业参与率仅为63.5%,创下31年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区深陷泥潭,9月份欧元区综合PMI初值达45.9,创39个月来新低;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下滑至86.1,创下2009年末以来最低水平。日本经济前景黯淡,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仅增长0.7%,远低于第一季度的5.3%,三季度有可能陷入萎缩。

新兴经济体面临“硬着陆”风险。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状况普遍不佳,对于以出口为主要动力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部需求环境并不乐观。再加上前期连续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未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经济增速均出现下降。此外,美欧经济不稳定性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同步化,传导至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也可能从新兴经济体回流,从而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

全球流动性风险不断上升。9月13日美联储率先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紧随其后,欧洲央行推出了新的量化宽松策略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9月19日日本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央行也先后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货币政策的集体出台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断上升。一是前期世界各国已经广泛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进一步应用量化宽松措施未必能够如愿以偿,反而可能会遭遇“流动性陷阱”。二是可能会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引发输入性通胀,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三是可能会引发又一轮的货币竞争性贬值,导致各有关国家的货币摩擦升温,演变为新的“货币战”和“汇率战”,影响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四是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货币战”和“汇率战”有可能会演绎出新一轮的“贸易战”,各国间的贸易摩擦不仅会通过货币贬值和施压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会通过其他贸易保护方式体现出来,从而导致世界贸易发展受阻,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二)国内经济筑底企稳

从走势看,已现筑底企稳迹象。今年以来,受需求减弱、企业经营困难、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已步入筑底企稳阶段。一是PMI缓步回升。汇丰10月份制造业PMI为49.5,创8个月新高,传递出经济开始显现探底回升、走向好转的黎明之光。二是投资较快增长可期。5月初至今,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大项目立项总投资额达7万亿元,其中三季度公布的项目超过5万亿元。13个省市已经出台的计划投资总额共12.8万亿元,将对投资回升将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三是消费增速稳中有升。房地产市场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迷后,逐步进入以刚性需求主导的平稳发展状态,汽车市场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整,买车和换车的需求不断累积,市场开始筑底回升。车房市场的变化对整个消费的增长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下阶段,消费政策如节能补贴范围扩大、加大流通领域税收减免力度等还将陆续出台,消费增速将稳中略升。

从政策预期看,谨慎宽松或是主基调。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的系列政策需要较大规模流动性的支撑;另一方面,QE3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导致国际热钱持续流入,对我国刚趋缓的通胀压力造成上行压力,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难度。综合各方因素,谨慎宽松或将是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主要手段。相比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更为灵活,较为中性,对货币与信贷的影响是间接的,既可以保证一定的流动性需求,又有利于稳定市场对房价和物价反弹的预期。二是准备金率或将下调1-2次。受外汇占款增量持续减少导致基础货币增速放缓,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偏少导致操作空间下降等因素影响,预计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年内还将下调至少一次。三是基准利率下调可能性不大。一方面,6月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未来对于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将更谨慎;另一方面经历两次非对称降息后,银行经营压力陡增,鉴于金融行业与发展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再度降息空间不大。

(三)浙江经济稳步回升

从发展趋势分析,四季度支撑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全年呈“前低中稳后回升”的发展态势,初步测算,全年GDP增速要达到8.5%,则三季度、四季度增速分别要达到9%和9.5%以上,完成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如下:

工业继续小幅回升。推动工业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去库存化逐步结束。监测显示,三季度33.2%的企业反映去库存化基本结束,52.5%的企业反映去库存化将持续1-3个月,四季度将是企业补库存阶段。二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去年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低于前三季度1.2个百分点,客观上有利于今年四季度工业增速的提升。三是随着国内经济筑底成功,需求不足的局面会有所改观,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拓展。抑制工业增长的因素:一是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双重挤压,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二是中低端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以及当前外需不足等因素对工业生产有制约影响。综合各方因素,四季度工业增速将延续小幅回升态势,全年预计增长7.5%左右。

服务业增速稳中有升。推动服务业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下降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1个百分点,四季度房地产增加值增速将比前三季度有所回升。二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11年浙江服务业单季增速分别为10.5%、10.1%、8.6%和8.6%,相对较低的增速有利于四季度服务业增速回升。抑制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业务需求下降,监测显示,三季度25.4%的企业反映业务需求增长,比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位居自2011年以来的低位。此外,劳动力成本以及企业主畏难情绪也不利于扩大生产。综合各方因素,四季度服务业将呈稳中有升态势,预计全年增长9.5%左右。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推动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新开工项目加快推进有利于投资的较快增长。二是各地“凝心聚力抓项目、你追我赶促投资”的浓厚氛围将支撑投资稳定增长。三是浙商回归、央企合作项目以及“国批”、“省批”重大项目前期的加快推进有利于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一是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监测显示,三季度54.6%的企业反映在未来六个月内没有投资计划,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提高3.2和11.4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据监测,三季度28.7%的企业反映项目投资计划延期甚至停止。高速公路、铁路、电网等部分线性工程施工因政策处理难、要素保障紧影响项目实施进度。总体来看,受政策引导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强于不利因素,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长20%以上。

消费稳中略升。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速均超过GDP,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基础。二是随着物价涨幅回落,居民实际消费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央行出台非对称加息举措,提高储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保护,有利于增强消费意愿。三是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扩内需政策将支撑消费平稳增长。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一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居民对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劳动者所得的期盼难以实现,影响当期消费。二是目前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较低水平,消费趋于谨慎。总体来看,受经济减速和收入就业前景不明朗的影响,今年消费需求难有大的改观,预计全年增长13.5%左右。

出口增速小幅回升。推动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改善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条件,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二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外需。三是8月份浙江企业出口信心指数和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环比分别回升0.6和2.8,显示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正在减轻,出口信心逐步好转。抑制出口增长的因素:一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全球贸易量增长将明显放缓,外部需求难以明显回升。二是不仅传统出口产品,而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也面临“双反”调查,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影响我国产品出口。三是反映国际贸易情况的重要先行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自去年11月份以来掉头向下,目前该指数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总体来看,四季度外贸出口将保持温和回升态势,但幅度有限,外需萎缩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

物价涨幅稳中有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人口结构变迁,劳动力价格上涨成必然趋势,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具有较长周期的推动影响。二是输入性因素将对国内物价形成向上压力。三是受美国严重干旱的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暴涨,未来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不能排除。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5%,为过去34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上涨缺乏支撑。二是翘尾因素减弱,四季度全省物价翘尾因素接近0,较前三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翘尾因素明显减小有助于物价趋稳。总体来看,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物价调控目标可顺利实现。预计全年上涨2%左右。

当前浙江正面临“宏观复杂、微观困难”交织的严峻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工业增加值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艰巨,下阶段既要做好应对经济紧运行的长期准备,更要咬定目标不放松

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当前浙江正面临“宏观复杂、微观困难”交织的严峻局面,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工业增加值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艰巨,下阶段既要做好应对经济紧运行的长期准备,更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奋战100天,力争完成年度任务。

集中力量抓投资。一是紧盯目标。紧紧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两成、规模超1.7万亿”的目标,前三季度进度好的地区要再接再厉,超额完成任务,进度滞后的地区,要克难攻坚,迎头赶上,力争四季度明显提速,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二是狠抓开工。重点锁定还没落地动工项目,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倒排计划,落实条件,确保新增省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70%以上。三是抓要素保障。用地方面,新增一批省重点项目,开展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资金方面,银项签约项目资金到位,加快中央资金下达和支付,加大发债力度。四是强化项目协调。强化省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线性工程的协调力度,立足在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进项目。

全力以赴促外贸。一是抓政策落实。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制订跟进后续细化措施。二是抓订单拓市场。加大对参展尤其是赴欧盟参展的财政扶持力度,努力做好秋季广交会、义博会参展工作。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企业并购制度,扩大省内企业创造的市场需求。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带动省内机电装备、零部件和半成品的出口。加快建立境外投资融资、保险外汇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咨询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品牌培育、出口基地、营销网络建设。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密切关注外需市场变化和欧美债务危机。

多管齐下助企业。一是继续加大服务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加强正面宣传,更好地营造政银企携手共克时艰的氛围。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有关服务收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一步规范和减免中介机构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三是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积极推进温州金融创新改革,围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规范担保机构审批监管等。加大对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兼并重组等的金融扶持力度。

猜你喜欢
因素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解石三大因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