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探析

2012-01-29 02:57王志强
职教通讯 2012年2期
关键词:大学院校高职

王志强

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探析

王志强

创业型高职院校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征包括: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扩展的发展外围;多样的资金来源;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浓厚的创业文化。要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从坚持学校特色,树立品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构建深度校企合作体系,重视创业教育和培育创业文化等六个方面着手。

高职院校;建设;路径;创业型

一、创业型高职院校:内涵与特征

以学术资本主义为基础,认为高职院校缺乏科研实力因而很难转型为创业型组织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创业型大学理论创始人之一埃茨科维兹认为,创业型大学是多样的,既可以是研究型大学,也可以是非常一般的大学。早在2003年创业型大学之父伯顿·克拉克则认为,“在控制学科专门化需求方面,以及以其比较整合的特性追捕创业型的反应方面,专科大学所处的地位好于综合大学”。

创业是一种组织特性,普遍存在于公司、企业和学校中。我们所说的创业型高职院校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依靠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主动改变组织特性以适应国家、社会和工业发展要求,增加资源获取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总结国内外经验可以看出,成功转型的高职院校具体做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有四方面的特征却是共同的,即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拓展的发展外围、多样的资金来源、强烈的创新精神及浓厚的创业文化。

二、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的必然性:历史与现实因素

(一)历史因素

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是以满足各自所属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程度的需要来获得各自的合法地位的。(约翰·S·布鲁贝克,2002)如果说传统大学是以满足人们对知识本身追求为目的的话,那么高职院校的产生就是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结果,这点从美国社区学院和英国现代专门技术学院诞生中可以得到印证。英国教育家阿什比认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一般来讲,由于传统大学组织受其自身结构特点和特权地位的影响,应该说它在本质上具有维持原状的保守性,倾向于保持大学内部的稳定性,不愿意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受内在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在向创业型组织转型方面更具先天优势。

(二)现实因素

1.从内在动力讲,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区别于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与传统大学象牙塔精神分道扬镳,密切联系市场,实施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业型人才,这些从根本上讲,就是建立充满活力,“创业型反应”敏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创业型高职院校。

2.高职院校传统资源的有限性是其转型的外在压力。1999年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据国家审计署统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其中一部分为高职院校借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2011)高负债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需要破解的主要瓶颈,而公益性事业与实质性消费主体,高职院校数量增多与基础教育在校生数量减少这两对矛盾进一步制约高校还款能力,使这一危机更加凸显。面对传统资源有限性的压力,有雄心的高职院校必须走创业型之路,以增强综合实力,保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三、创业型高职院校:转型路径

(一)坚持特色,树立品牌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其它学校独特的、优良的、公认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征,办学特色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1980年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委员会出台的《三千个未来:今后二十年的高等教育》中特别强调了高校特色在未来多样化社会中对于发展的意义。在高校创业过程中“在复杂的环境中运作的复杂的大学需要复杂的有区别的解决方法。一百所大学需要一百种解决方法。在大学主导的道路上,改革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个尺寸适合大学的心态”。(伯顿·克拉克,2008)

从欧洲创业型大学发展特点看,高职院校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有较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专科学校的学科集中,明显地有助于解决不断增加的学校聚焦问题。为什么在欧洲或美国或在其他地方,专科大学,特别是如果它们的专业是技术或者商业,就比综合大学更加容易采取创业的态度,这并不神秘。”(伯顿·克拉克,2003)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尽量避免综合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和传统优势,明确办学定位,造就高水平的引领团队,创建特色学科专业。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1.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创业型高职院校设有专业化的以改革为方向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既包括院系行政骨干,又包括以教授为主的学术人员,因为“缺乏以变革为方向的新的管理者阶层,教授容易在老的框架中寻找安逸。缺乏教授,管理者一心想效率和效益,可能忘掉教育价值。”(伯顿·克拉克,2008)同时,教授参与管理有助于创业的理念在以系为中心的心脏地带传播和扎根。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计划的制定、决策并在各院系之间平衡资金,以援助那些位于学术心脏地带有价值但创收能力较差的边缘专业。

2.有效的外围运作。创业型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比传统院系更加容易跨越旧大学边界,与校外组织和群体连接起来的新部门。这样的单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业化的校外办事处,从事知识转让、工业联系、知识产权开发、继续教育、资金筹集以致校友事务;一种是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重点的研究中心,在传统学系和社会之间架起一道合作的桥梁。扁平的矩阵式结构在外围单位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外围单位中可以抽调职能部门或院系的相关人员,同时,聘请大量的编外人员,他们以某一项专门任务为中心,容易组建,便于遣散。

(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从国际案例看,学费并不是国家资助的唯一大的选项,当科研经费通过竞争从政府科学、卫生、经济发展、能源和国防部门获得时,来自政府其它部门的收入屡次超过来自工业的收入。来自工业的收入常常少于每年来自校友捐赠的收入;而且很容易被来自辅助性服务的收入超过,特别当这种辅助性服务包括一个规模大的医药综合体,能够从病人护理获得大量收入的时候。(伯顿·克拉克,2008)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不断拓宽和加深的收入来源体系包括:一是传统政府拨款;二是科研和学科建设经费,即通过争取科研项目、合同以及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等;三是校外其它资金,包括工厂企业、地方政府、慈善基金会和校友捐赠等;四是校内收入,包括大学自身的一些医院、超市、书店、临街商铺租赁、其它服务机构的利润、教职工的知识产权专利税及其它校办产业等收入。创业型高职院校重视商业运作,关注财政收入,但高校不是纯商业机构,必须考虑教育价值,有很多事情无论提供多少金钱,都决计不能做。相反,大学必须坚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例如文化素质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等,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应有之义。

(四)构建深度校企合作体系

以探讨“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为核心的三重螺旋理论是创业型高校建设的理论基础,在三种主体中,高校和企业的职能存在重叠、交叉和互补,高校以知识传播、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企业的使命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转移和知识应用方面,同时进行知识传播;政府从目前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组成部分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

从欧美经验看,企业是建设创业型高职院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正如三重螺旋理论的提出者埃茨科维兹所主张的,高校在保持自己独特身份和特征的前提下,应当与产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产业界保持畅通的互动。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长期以来已经积累非常广阔的联系,这种优势非常重要亟待深化。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的构建必须考虑与企业的利益契合点,促使校企合作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企业发展模式,在着力点上主要有三: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教师技术改良、更新和研发能力;以高职院校为纽带建立职教集团,实现行业优质资源共享。

(五)重视创业教育

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具有进取心和开创性的人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声誉,增强地区竞争力和辐射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较好位置。校友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某些欧美国家,校友捐赠甚至超过在校生学费总和,这与它们重视在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具有强烈创业精神的高职院校拥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开设若干创业讲座和课程,因为创业是一项系统事业,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与学习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情商;为了成功,创业者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自信、勤奋、坚毅、自主、诚信、果断,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坚持目标等。“创业型大学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学习,提高创业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创业思维来培养创业精神。它更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来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等问题”。(V yakarnam、Shailendra,2005)

(六)培育浓厚的创业文化

文化具有规范和引领作用,创业文化包括物质、规范和精神三个层面,合理的创业文化要求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均衡发展,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文化结构的破坏。物质文化可以在无声无息中给人以教化,创业型高职院校校园的布局应该合理实用,具有特色,在建筑名称、风格和用途上能够时刻透露出创业的信息。在规范文化建设方面,建立相关的创业组织,普及创业知识,制定鼓励创业的规章制度,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各类活动等;精神文化的形成是渐进的积淀过程,“新的文化可能先是作为比较简单的制度上的理念,以后合成一些信念。如果这些信念在心脏地带传布,就成为全大学的文化。”(伯顿·克拉克,2003)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情感等,在创业过程中需要积极凝炼校训,努力传递以包含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引领潮流、积极进取和独立人格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促进全体成员创业精神的养成。

王志强,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国际高等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02-0001-03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大学院校高职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